房縣野人洞

房縣野人洞

房縣野人洞洞位於湖北“兩山之間”(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旅遊黃金中段。交通便利,野人洞景點距離襄樊280公里,距十堰市130公里,距神農架木魚127公里,距武當山155公里。 野人洞為天然石灰岩溶洞,1974年,當地農民殷洪發在此洞口與野人搏鬥而得名(此人健在),是國家AAA級旅遊區,現已開發洞長1980米,觀賞面積2.1萬平方米。整個溶洞共分上下兩層,中間由人造百米天梯連線而成,天梯在國內眾多溶洞裡奇有,驚險刺激。洞內分為“三廳”(即擂鼓廳、天河廳、神龜廳)、“兩宮”(即野人寢宮、洞內迷宮)、“一會”(即情人會)。洞內峰迴路轉,曲徑通幽,景觀布局疏密參差,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或如仙、如佛、如獸、如林、惟妙惟肖。洞內四季恆溫14攝氏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房縣野人洞
  • 外文名稱:Savage Cave in Fangxian County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07:3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景區
  • 門票價格:75元
  • 著名景點:即擂鼓廳、天河廳、神龜廳,野人寢宮、洞內迷宮、情人會
  • 全長:5公里
  • 別名:古洞 蝙蝠洞
景區簡介,野人蹤跡,

景區簡介

野人洞”命名的由來
野人洞,在房縣老人稱古洞。後來發現洞內有蝙蝠,又叫蝙蝠洞。1995年5月,時任十堰市委副書記的馮友仁同志在房縣視察工作時,聽說發現了溶洞,也親自前往橋上鄉視察,並撥款2萬元作工程開發之用。在談到蝙蝠洞名字時,馮說:“‘蝙蝠洞’的名字不好,橋上鄉東邊有個黑龍洞,這個就叫它‘白龍洞’吧。”因此,“白龍洞”的名字沿用了3年。
1998年11月21日,北京旅遊專家王興斌和市旅遊局副局長李發平等人來房縣視察,認為房縣是野人的故鄉,發現野人的次數最多,流傳最廣,流傳的歷史最久,直到現在仍是世界之謎,取名“野人洞”好。至此,定名為“野人洞”。
景區介紹
房縣野人洞
房縣野人洞(谷)旅遊區峽谷全長5公里,以山稱奇,以水叫絕,青山與碧水映襯,飛瀑與流泉交織,原始古樸,秀色天成。野人谷與野人洞毗鄰,山雄水美、谷幽峽險、古老的原始森林,成為自然博物館。峽谷內有換彩峽、野浴灘、躲軍洞、龍膽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繩攀崖、龍門頓開、絕壁城堡多處景點,房縣野人洞(谷)旅遊區是陽春賞花,盛夏避暑,金秋觀景,隆冬詠雪的旅遊勝地。
房縣野人洞的發現及開發
野人洞坐落在橋上鄉209國道邊,距房縣城26公里處的河對岸半岩中。河水長流不斷,河邊有一潛魚洞,每年三月三以後發潮出魚,用巴簍接台,多則六七十斤,少則一二十斤。每當這時,日夜都有人在潛魚洞口守候。當夜深人靜,天變下雨,就到野人洞休息。1972年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高潮,時任橋上區委書記的劉國龍在杜川村蹲點,因缺肥料,他聽老農說蝙蝠屎肥效高,就安排會計廖新貴、副隊長李文兵等8人去挖蝙蝠屎。每人帶1隻麻袋,兩人1個手電筒和5斤柴油,做“高照燈”照路(高照燈是用1根竹桿,將中間竹節打通,只留一端不打通,灌上柴油,塞進棉絨點燃的火把、火炬,因其長,裝的油多,所以照的遠,照的時間長,亮度也大)。在洞內怕迷失方向,還砍了一捆樹枝和粉筆做標記。
他們進洞一看,洞內像迷宮一樣。因此,他們每走一二十丈放1根樹枝,用粉筆在石壁上做一記號。走了約六七十丈,發現有8個卡子,最小的只能容一人爬行,他們叫它“狗爬洞”。過了“狗爬洞”,便是“二道堂”,這個堂很大且高,周圍有金山、銀山、石佛等景觀,同時也發現了數以萬計的蝙蝠繡成坨,大的有笸籮大小的臉盆大,地面上蝙蝠屎有—二尺厚。他們裝好蝙蝠屎,吃罷乾糧,好奇心決定他們繼續往前探。過了“二道堂”,便是“仙人殿”、“佛爺嶺”、“蓮花盆”、“觀音硯”、“仙人磨”等等,一直探到無底天坑才迴轉。
1994年5月召開了全縣首次旅遊工作會。會上,橋上鄉副鄉長付家寶談了以上’情況。當年9月我們組織了4人探險隊去橋上鄉,因未找到洞口而無果。
1995年3月31日,我們又專程去橋上鄉杜川村,找村長廖新貴,廖說要用手電筒等照明用具,需資金200元,我當即付給廖200元。在廖新貴的努力下,終於找到了洞口。
鄒暇平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在房縣任科技副縣長3年,對全縣各方面比較了解。聽我談了橋上鄉發現溶洞後,非常高興,決定同我介卜起去探險,考察有無開發價值。於是,我們準備了3個停電寶、3個手電筒和1根30多米長的繩子,於4月3日驅車前往橋上鄉。由橋上鄉副鄉長付家寶、杜川村村長廖新貴、村民廖新元、趙大前帶路,探察了野人洞。
來到廖新貴等發現溶洞的地方,過河往山上爬300多米,在半山腰滿是雜灌荊棘的岩壁上,我們發現了一個A字形洞口,高約六七米,寬三四米,站在洞口涼氣襲人。我們牽著繩子,廖新貴在前,我第二,廖新元第三,鄒副縣長第四,付家寶第五,趙大前最後。沿洞口走三四米便是大廳,大廳約有30多平方米。走過大廳,向上爬約3米便是第一道卡子,左邊是8米多高的鐘乳石,狀若擎天柱,右邊是岩石,只能爬行通過。往前走約10來米是第二個卡子,這個卡子最長,約有7米,往上爬4米,不能轉身,又往下爬4米。其他幾個卡手只是低著頭,彎著腰就可通過,唯有第八個卡子最難通過。從第七個卡子往下走‘兩米;是一個只有30公分寬,高約70公分的洞,上邊是堅硬的岩石,下邊是黃泥,爬行時只能一隻手在前,—只手在後,側身爬過,雙手雙腳都用不上力,像蛇一樣遊動。
過了卡子,緊接著又爬兩三米的黃泥坡,前後邊的人都幫不上忙,這便是村民們叫的“狗爬洞”。柳暗花明又一村,過了8個卡子,就是溶洞奇觀。我們在洞內探了3個多小時,發現大小溶洞共7個,盡頭是一個黑咕隆咚,深不見底的天坑。整個洞子約有二二里長,真是令人大飽眼福。
1995年4月5日,我們向縣委、縣政府寫出了要求開發野人洞的書面報告,引起了縣領導的重視,要求我們組織有關人員進一步考察論證。6月19日,我們又邀請了縣直和橋上鄉有關人員對野人洞等景點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於6月23日寫出並向縣委提交了開發野人洞的可行性論證報告。
1995年4月9日,橋上鄉領導組織鄉幹部10多人進洞探察,進洞看後無不拍手叫好。鄉企管會主任、礦產開發公司經理岳相均主動請戰,向鄉人民政府遞交了將野人洞旅遊景點劃歸礦產開發公司經營的申請報告。,橋上鄉政府於1995年4月15日批覆,同意礦產開發公司開發經營。同年4月16日,岳相均安排了一個6人的旅遊開發施工隊,租用20匹馬力的柴油發電機組發電,給洞內照明,清除淤泥,擴寬洞內的8個卡子,歷時1年,使8個卡子能彎著腰通過。後來因資金極度困難,被迫停工。
1995年8月,縣委縣政府組織有關領導再次考察了野人洞。大家一致認為有開發價值和開發前景,決定縣鄉聯合開發野人洞,並成立了以彭承志為組長,王治安、杜德軒為副組長,孫希偉、袁超、張延貴等為開發領導小組,下設野人洞開發公司,同時協調開發資金31萬元。由於種種原因,沒能落實資金而擱淺。
1997年10月,以岳相均為首,聯合12人組成股份合作開發公司,籌集資金3萬多元,僱請15人的施工隊,從1997年11月至1998年元月,共開挖土石方1500多方,使洞口至第八個卡子共長67米的通道達到高1.8米,寬1.2米標準。1998年6月,台胞李鴻儒先生支持資金1.6萬元人民幣,架通了溶洞內外的高低壓線路。然而—兩萬元錢對於開發一個旅遊景點如同杯水車薪,萬般無奈中嶽相均向十堰市政府發出了求援信。市政府批示市旅遊局長李華山設法予以支持。
1998年8月12日,市旅遊局局長李華山一行對野人洞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安排市旅遊局副局長李發平找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經理協商,多方努力,爭取了2萬元的無償資金,修通了洞外的道路。

野人蹤跡

湖北房縣野人谷,野人洞野人尋蹤
綠野尋蹤應邀襄樊日報社游房縣野人谷、野人洞探尋野人蹤跡小時候就聽過不少有關野人的傳說,在神農架的原始森林裡,不僅有著傳說中的“白蛇”,還有沒進化的“紅毛野人”。據傳當地的人進山都要在手腕上戴一副竹筒,如果遇見野人,就讓它抓住雙腕,以便尋找時機抽出雙手逃生。襄樊還有一句俗話“xx是紅毛野人”,來形容一個人厲害、野蠻、不通理。鄰居有一個人,58年就在神農架林區工作,現已退休回來。他說:“當地人也有把野人叫‘人熊’的,我也遠遠的見過。
1976年,我國歷史上第一支奇異動物——“野人”考察隊在緊靠林區的房縣成立後,還發過我一個對講機,給考察隊當過嚮導呢。”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奇異動物綜合科考隊隊長張金星,獨宿深山多年至今也沒有揭開神農架“野人”之謎。我們對神奇的深山密林,從小就充滿了嚮往。近來有幸參加襄樊日報社組織的野人谷、野人洞尋找野人足跡的活動,第一次來到了傳說中野人出沒的地方。6月上旬,乘大巴隨自駕游車隊經河口、谷城、保康,到了房縣城南40公里處,一個叫杜川的地方。280公里路程,竟走了5個多小時,除了車隊相互照應的原因外,沿途多處山體滑坡,路段修復也使行車欲快不能了。車上的導遊比較活躍,不但解說沿途的景觀,還不時的講一些笑話、演唱歌曲。在導遊的鼓動下,車廂里的遊客竟相互拉起了歌來,而且還集體合唱了“解放區的天”“共產黨好”“一條大河”等歌曲,真是和諧風氣滿車載,歌聲伴作遊客來。吃過午飯,乘車到野人谷的上谷口,從那裡進入森林茂密的十里長峽。走進景區,清風撲面,神清氣爽,一上午的路途疲勞頓時全消。崎嶇的羊腸小道時而與懸崖棧道相連,時而與山澗小溪交錯陪伴,泉邊蜂飛蝶舞,林中小鳥歌唱,谷中遍地都是奇珍異木。這裡有珍貴中藥材,這裡有南國的紅豆杉,這裡有千年的常青藤,更為罕見是,一株樹上長著兩種截然不同樹葉,竟然是在他的同一枝幹。這裡的山泉也千姿百態,大小有異各具神韻。大的有“野人府”的泉水。順著新開的山道上到山腰,一個高約五米,寬六、七米的山洞(據說野人曾住,景區取名“野人府”),洞內一片漆黑,清澈的泉水緩緩的流出,又流進對側的,較之略小的山洞。走下山來,轉過一個山崖,便見到一幅瀑布飛流直下,跌進深潭。導遊告訴我們,這就是野人府流出的泉水。一路泉源隨處可見,就連腳下的小路,也不時有涙涙的細水滲出。姿態各異瀑布,大一點的都取有名字,如:飛雪、龍鬚、川字、珍珠等等。歡快的小溪不拒大大小小的山泉。來勢大的瀑布,請先落入潭底歇息,涓涓細流則直接融入小溪的懷抱。
美麗的小溪,時而潺潺的流淌,時而低聲歌唱,當遇到阻攔她的頑石時,也會發出怒嘯,衝擊而下,鍥而不捨的奔向遠方。水,是山的命脈,而這甘甜的山泉,全靠森林綠野來醞釀。一路聽著導遊的解說,一路觀賞,一路暇想……“看,山上有野人!”不知是誰叫聲,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山上。密林里,有兩棲相距不遠的人字形的茅草屋,有幾個野人舉著雙手向我們“喔-嗷”的叫著。有人問導遊:“是真的嗎?”“自己看吧。”導遊說。“野人穿著解放鞋呢!”不知是那個細心的人看出了破綻。原來是景區安排,在傳說看見野人的地方,作秀而已。在野人谷出口的地方大壩高築,小溪就在這裡歇腳。大壩下游的地方,是她滋潤的一遍生靈。遊客乘船過高峽平湖而出,來不及回味,總覺得遊興未盡。應大家的要求,接著驅車參觀野人洞。因為1974年當地農民在洞口遇到野人而取名。進得洞來,寒氣襲人。洞內姿態萬千的鐘乳石,飛天的瀑布,流淌的泉水與國內其他地區溶洞的情景大同小異。唯有兩層溶洞,高低百米相通,好像這座大山腹內全都溶空了似的。洞內依勢打造的人工天梯,倒是國內罕有的奇景。該洞現在已開發近兩千米,景觀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還沒有全部開發。據當地人講,傳說該洞可直達四川,古時候曾有人走過。
洞中的景觀,處處附和著野人的傳說,我想,那尚沒有開發的洞穴,野人可能走過,他們現在也可能正在暗處,偷偷的窺視著我們的入侵呢。由下而上觀賞了洞內奇景,走出神府洞天,竟在懸崖峭壁之上。沿著開闢的石梯下得山來,我們又回到了人間。野人洞流出的泉水,輕輕地融進從大峽谷而來的河流,與之東去。半天的野人探尋,身心都與大自然融為了一體。青山綠水,白雲藍天,幽深溶洞,蒙蒙青煙,無我的境界在綠野升華。現在這裡是國家的重點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林,保護自然,真是造福子孫,維繫家園的金玉良策啊!當前,雖然學術界對“野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有著不同的觀點。但“野人”的故事已廣為流傳,慕名而來的遊客和考察學者已不在少數。莽莽林海,願你永遠保持“野人”的不解之謎吧,因為這才是你魅力的所在!
相關詞條
十堰市,房縣,紅毛野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