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孫

戴維孫

戴維孫,Davisson,Clinton Joseph,1881-1958,美國實驗物理學家。因發現電子衍射,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維孫
  • 外文名:Davisson,Clinton Joseph
  • 出生地:伊利諾斯州布盧明頓
  • 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2日
  • 逝世日期:1958年2月1日
  • 職業:美國實驗物理學家
  • 主要成就: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

個人履歷

戴維孫1881年10月22日生於伊利諾斯州布盧明頓;1958年2月1日卒於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 戴維孫於1902年獲獎學金入芝加哥大學學習,受到了米立肯的器重。在米立肯的推薦下,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研究生,在理查森的指導下進行受熱物質的離子放射方面研究,於1911年獲得博士學位。 從1911年至1917年,戴維孫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技術研究所工作。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獲準免服兵役,進入貝爾實驗室,並留在那裡工作。戴維孫一生的大部分都是在貝爾實驗室度過的;在那裡他最初是研究金屬受熱時發射電子,以後參與電子顯微鏡的研製。

成就及榮譽

雖然戴維孫對德布羅意1924年提出的關於電子波動本性的理論有興趣,但是他大概從未料想到,他即將從實驗上證實電子的波動性。他是在一次偶然事故中證明的。
1927年,他研究了電子從封閉在真空管中的金屬鎳靶的反射。一次,電子管偶然破碎了,被加熱的鎳靶表面很快就形成了一層氧化膜,不能再當靶標用了。為了去除這層氧化膜,他只好把金屬鎳加熱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發現,經過熱處理之後,鎳的反射性能改變了。研究結果表明,鎳靶在受熱前有許多微小的結晶面,加熱後變成了幾個大的結晶面。戴維孫抓住這個現象不放,終於得出正確的結論。後來,他用這種方法製成了一塊單晶鎳,作靶標使用。這時,他發現電子束不僅受到反射,而且發生了衍射。而衍射乃是波的而非粒子的特徵。就這樣,電子的波動性被證實了,從而也證實了德布羅意的理論。
同一年,英國物理學家G.P.湯姆孫使用不同的方法獨立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由於這項發現,戴維孫和G.P.湯姆孫共同獲得193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電子衍射的發現,證實了德布羅意關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論點,使人們對亞原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於認識核、原子和分子的結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