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是唐朝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 作品別名: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時王在梓州,初至斷酒不飲,篇有戲述)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時王在梓州,初至斷酒不飲,篇有戲述
西漢親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雙白鬢,一別五秋螢。
忍斷杯中物,祗看座右銘。不能隨皂蓋,自醉逐浮萍。
策杖時能出,王門異昔游。已知嗟不起,未許醉相留。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終思一酩酊,淨掃雁池頭。
群盜無歸路,衰顏會遠方。尚憐詩警策,猶記酒顛狂。
魯衛彌尊重,徐陳略喪亡。空餘枚叟在,應念早升堂。
原註:時王在梓州,斷酒不飲,篇中戲述。
此杜甫寶應元年往梓州時作。《舊書》:瑀【yǔ】,讓皇帝第六子,早有才望,偉儀表,封隴西郡公。從明皇幸蜀,至漢中,封漢中王。仍加銀青光祿大夫,漢中郡太守。《新書》本傳:肅宗詔收群臣馬助戰,瑀與魏少游持不可。帝怒,貶蓬州長史。鶴曰:據此詩云“不能隨皂蓋”,又《奉漢中王手札》詩云“剖符來蜀道”,皆是太守事。且少游以衛尉卿貶渠州長史,而瑀以親王,不應亦貶長吏。當是刺史,而《新史》誤為長史耳。漢中,即今興元府。瑀乃汝陽王璡之弟。
西漢親王子①,成都老客星②。
百年雙白鬢③,一別五秋螢④。
忍斷杯中物⑤,只看座右銘⑥。
不能隨皂蓋⑦,自醉逐流萍。
(首章,因王斷飲而諷之,後四乃戲詞。各當衰白之年,而久別方聚,正可借酒談心。今王復斷酒看銘,將不得與之同飲矣,唯有旅中獨醉而已。首聯,賓主分提。次聯,賓主合敘。後四,賓主對收。)
①蔡邕《獨斷》:漢制:皇帝子封王,其實諸侯也。漢天子稱皇帝,故以王號加之,總名諸侯王。封德彝曰:流所封惟帝子,若親昆弟。其屬遠,非大功不立。
②嚴光與光武同宿,史占客星犯帝座,公自喻也。
③公年方逾五十,漢中王當亦在五十之時,合兩人計之,故曰:“百年雙白鬢。”
④鶴曰:公自乾元元年出華州時,與王別,至寶應元年為五年。駱賓王《輓歌》:“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
⑤陶潛詩:“且進杯中物。”偽蘇注引吳衎事,乃妄撰者。【衎kàn :快樂。 安定。 和適自得的樣子。】
⑥後漢崔瑗,銘其座右,舉所當戒謹者以自警。
⑦漢二千石,朱旛皂蓋。【旛fān :同“幡”。】
其二
策杖時能出①,王門異昔游。
已知嗟不起,未許醉相留。
蜀酒濃無敵②江魚美可求③,
終思一酪酊,淨掃雁池頭④。
(此勸王無忘燕好,下四屬戲詞。(,) 策杖而出,己興猶存。王門異昔,不復燕客也。嗟不起,述王自嘆之詞。未許留,惜王斷酒之禁。蜀酒、江魚,侭堪適口,何不淨掃池頭,以博一醉,乃冀王款留也。不起,用《七發》語。醉留,用陳孟公事。酩酊,用山簡事。雁池,用梁孝王事。)
①慈水姜氏曰:杖策者,策杖而行。蕭琛少時見王儉,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王儉坐。則古人於杖,雖少年皆用之矣。曹植詩:“策杖從我游。”
②《水經注》:巴鄉村人善釀,俗稱巴鄉出美酒。
③又:嘉魚出於丙穴。
④《西京雜記》:梁孝王築兔園,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王病不起,舊注引《謝安傳》語。安寢疾,曰:“吾昔夢雞,今歲在酉,吾殆不起乎。”但謝公所云“不起”,乃病亡之兆,豈可引比漢中乎?盧元昌曰:不起者,謂王病酒不能起,本枚乘《七發》篇中連用起字:於音,曰:“太子能強起聽之乎?”於味,曰:“太子能強起嘗之乎?”於馬,曰:“太子能強起乘之乎?”太子連曰:“予病未能。”此以楚太子比漢中王也。《博議》又引《殷浩傳》深源不起,謂王嗟杜公不復起用。細玩三章,只是諷王斷酒,並無自述潦倒意,恐亦未合。
其三
群盜無歸路,衰顏會遠方。
尚憐詩警策①,猶記酒顛狂。
魯衛彌尊重②,..徐陳略喪亡③。
空餘枚叟在④,應念早升堂⑤。
(此望王親厚故交,三四亦戲詞。群盜,蜀有徐知道,兩京有党項羌,東都有史朝義。無歸路,公不能歸鄉。會遠方,遇王於梓州。王既憐愛詩才,亦須記憶酒興,意蓋索飲也。魯衛,比王兄弟俱貴。徐陳,比王賓客已衰。枚叟,公自謂,舊已登堂,今不當謝絕也。三首俱帶索飲意,故曰戲題。)
①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為一篇之警策。”
②傅亮《封諸皇弟皇子奏》:“地均魯衛,德兼庸賢。”【錢箋】開元十四年十一月,明皇幸寧憲王宅,與諸皇宴,探韻賦詩曰:“魯衛情尤重,親賢尚轉多。”瑀為寧憲王之子,故用其語。《中庸》:“尊其位,重其祿。”吳註:“梁元帝書:情深魯衛,書信恆通。”
③徐陳,謂徐幹、陳琳也。魏文帝《與吳質書》:“昔年疾疫,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④《雪賦》:“召鄒生,延枚叟。”《漢書》枚乘為弘農都尉。去官游梁,梁客皆善屬詞賦,乘尤高。
⑤《詩品》:“公幹升堂,思王入室。”
-----------仇兆鰲 《杜詩詳註》-----------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