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基本功

戲曲表演基本功

戲曲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五十多個劇種。

戲曲演員必須具備的掌握和運用各項表演技術的基礎功夫:包括練聲、吊嗓、形體訓練三方面。

戲曲表演的程式性和技術性,要求演員必須經過嚴格、全面而又有所側重的基本功訓練,才能進行形象的創造;程式結構的嚴謹,決定了基本功訓練必須循序漸進,由簡入繁、從易到難的劇目成品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戲曲表演基本功
  • 俗稱:毯子功
重要性,項目分類,方法,發展,

重要性

戲曲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即掌握和運用各項表演技術的基礎功夫,包括練聲、吊嗓和形體訓練兩個方面。

項目分類

形體訓練分為共同訓練項目、男女分別訓練項目和行當分別訓練項目三個方面。
共同訓練項目有:
①腿功。這是各門功夫的根基,有“一腿扶千斤”之說。通過腿功的訓練,鍛鍊腿部肌肉和關節的鬆弛、柔軟、靈活、輕快,從而能熟練地運用腿部技術。練習的主要程式是:耗、壓、悠、踢、騙和劈、搬、抬等,依次進行。
②腰功。從拿頂(倒立)開始,依次進行耗、擔、涮、翻身等。腰是人體所有關節的總樞紐,四肢的活動,無不受腰的控制。“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放鬆”是形體動作的要領,“腰硬”被視為一種“藝病”。通過腰功的訓練,以掌握腰部運動的控制能力,達到表演身段的靈活優美。
男女分別訓練項目:
首先從站法(步位)、手勢、膀位開始練習。手和腳的基本動作是基本功的基礎,要做到“指有指法”、“站有站相”。然後練習台步(俗稱“走腳步”)、圓場和起霸、趟馬。男演員以老生、武生為標準;女演員以青衣、刀馬旦為標準。
行當分別訓練項目:
老生必練的髯口功、甩髮功、靠把功;小生的翎子功、扇子功;旦腳的水袖功、扇子功;醜腳的矮子功、扇子功;武生、武淨的毯子功、把子功、靠把功;武旦的出手功等。

方法

形體訓練中的有些項目,例如台步,不同的行當、不同的角色均有不同的走法,即使同行當、同類型的角色,根據人物年齡、身份、扮相、性格的不同,也有所差異。基本功只使初學者學得基本要領,至於在具體人物身上該如何運用則由劇目課程去解決;再如雲手、翻身等純技術性的單位動作,並不表現具體的生活內容,它們只有經過組合之後,才能成為諸如起霸、趟馬、走邊之類表現一定內容的程式。所以,在基本功訓練中,還必須學習程式的運用手法,掌握和運用基本程式的熟練程度,是衡量基本功深淺的一個尺度。
劇目成品訓練,是按生、旦、淨、醜各個行當,選擇適合基本技術訓練的小戲或折子戲,使學習者按由簡入繁、從易到難的步驟,循序漸進地學習唱念做打的基本技藝。如唱念基本功,從發聲、咬字、行腔、歸韻,到運用勁頭、氣口、掌握節奏,都可以通過劇目教學得到鍛鍊。由於劇目成品中,包括了唱念做打綜合運用的規律,因此學好劇目是掌握戲曲的表現手法和唱念做打綜合運用能力的必由途徑。“以戲帶功”是戲曲的傳統培訓方式。

發展

戲曲表演的基本功,在不同劇種中又有特殊的技巧訓練,如川劇的扇子功,梆子劇種的甩髮功、帽翅功,民間小戲的手絹功等。有些原來分散在各個劇目中的特技,也被逐漸加以整理、組合,而作為基本功集中訓練。
隨著戲曲表現生活內容的不斷發展變化,基本功的訓練內容也相應地有所發展變化,如旦行的功已被淘汰;毯子功中增加了許多高難度的轉體動作和彈板翻躍。在訓練方法上,借鑑、吸收了舞蹈、體育的經驗,演唱、練聲方法上也有所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