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之戰(蔣曉勤、姚遠、劉紅焰著小說)

戰後之戰(蔣曉勤、姚遠、劉紅焰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後之戰》作者蔣曉勤、姚遠、劉紅焰 ,由大眾文藝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戰後之戰》
  • 作者:蔣曉勤、姚遠、劉紅焰
  • 頁數:298
  •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6-1
基本信息,內容提要,作者介紹,媒體評論,

基本信息

字數:362000
頁碼:298

內容提要

1946年,任國民黨警衛團參謀的地下黨員邢劍帶領特勤小組,奉命押送製造南京大屠殺的乙級戰犯石岩夫引渡到中國南京進行審判。一路上押送、營救、暗殺、誘惑,邢劍遭遇了明暗兩股勢力的雙重阻擊,雙方身份難辯,押送任務危機重重。三路人馬鬥智鬥勇,迂迴周旋,最終將戰犯石岩夫押上法庭,同時揭露了當年出賣三百部下給731細菌部隊當試驗品的驚天大案。已經完成押送任務的邢劍脫身在際,卻驚聞石岩夫舊部將劫獄救人。邢劍是國民政府國防部警衛團參謀,特勤小組組長,但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黨員,孟凡彬則是特勤小組副組長,兩人一起負責押送二戰日本戰犯到達審判地點,剛開始的時候,關係非常的密切,但隨著邢劍的真實身份被暴露,孟凡彬應上級命令不得不時時提防邢劍……

作者介紹

蔣曉勤:現為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創作員,國家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電影《上海紀事》、《押上刑場》、《冰雪同行》等;電視劇《歷史的天空》、《郭海的家事》、《新四軍女兵》、《戰後之戰》、《遠征,遠征》等。
姚遠: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國家一級編劇。多次榮獲文華獎、金雞獎、飛天獎及曹禺戲劇文學獎,代表作有話劇《商鞅》、《馬蹄聲碎》,電視劇《歷史的天空》等。
劉紅焰: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等。主要作品有電視劇《國家使命》、《霓虹燈下的哨兵》、《戰後之戰》、《冰是睡著的水》等。

媒體評論

《戰後之戰》:文本超越了故事自身——對“戰爭懸疑”做出了另外一種詮釋
《戰後之戰》描寫的是南京大審判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戰犯引渡經歷!一次曲折迂迴的劫獄押送,多起迷霧諜影的阻擊暗殺,一場明暗交錯的力量抗衡,幾番真假難辨的身份追蹤!
《戰後之戰》 對“戰爭懸疑”做出了另外一種詮釋
長篇小說《戰後之戰》的意義在於,它直接為當下戰爭小說打開一個突破口,是“戰爭懸疑”開山之作。這條路子的可行性,從後來《獵鷹1949》、《秘密列車》等一系列“軍事懸疑”作品跟風而上的勢頭中體現了出來。“戰爭懸疑”的出現,一度使戰爭體裁的軍事文學有力地擺脫了“淪為雞肋”的尷尬之勢,為探索和深化戰爭懸疑的價值找到了一條新路。因此,長篇小說《戰後之戰》不單是當代戰爭小說的一部扛鼎之作,它還代表了當前戰爭小說角度“故事架構”上的一個高度。評論界說柳建偉從現實角度上將“題材拓新”推到了極致,徐貴祥從歷史角度上將“歷史戰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戰後之戰》這部長篇小說的出現,意義在於將“戰爭懸疑”的戰線,拉到了當下的銀幕中!
在當下這樣的軍事文學局面中,作者還能夠寫什麼?仔細想一想,寫什麼似乎都跳不出已有的模式。這個時候,一種前無進路、後無退路的局面出現了,軍事文學究竟路在何方?欣慰的是,每當這個時候,總有新的作品讓讀者們覺得文學體裁是沒有人敢斷言的。
《戰後之戰》能為讀者提供的便是激情澎湃的久違情感,《戰後之戰》這部作品因為其獨特的方式已經改編成電視劇——國內首部借鑑美國好萊塢公路片特點拍攝的電視劇。
《戰後之戰》:“特勤小組”顛覆“五號特工組”
1946年夏天,任國民黨上尉軍官的地下黨員邢劍被任命為國防部特勤小組組長,帶領其他四人將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乙級戰犯石岩夫引渡到中國首都南京進行審判。一行人踏上了曲折迂迴,危機重重的押送戰犯的歷程:從東京到大連,從天津到武漢,從蕪湖到上海途中,他們遇到明里暗裡交替出現的兩股敵人,日本軍國主義死硬分子和尚未暴露的軍委會漢奸高官。特勤小組一行人始終以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為宗旨,鬥智鬥勇,最終將石岩夫押上法庭;同時揭露了當年出賣三百部下給731細菌部隊當“馬路大”的驚天大案! 已經完成任務的邢劍脫身在際,卻驚聞石岩夫舊部劫獄。他不顧個人安危,重又返身撲向險叢中。他的壯舉引起了一直監視他的特勤小組副組長孟凡彬少校的敬重。最終在制服了日方殘部之後,孟凡彬追隨邢劍一起乘船跨江,奔向了解放區。
特勤小組奉命押送戰犯石岩夫從日本到南京,因為兩股明暗交錯、身份難辨的追蹤勢力,行動計畫一次次被迫改變。兩班人馬時而混合一處,時而分頭行動,目標直指石岩夫,但他們的目的卻截然相反。押送、營救、暗殺、誘惑、憎恨層層疊疊、迷霧重重,緊張、驚險、懸疑、對抗的激烈氣氛讓觀眾能感受到美國大片式“諜影重重”的魅力。該小說展現了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累累罪行,史實+虛構+公路+動作的戰爭情節劇模式,賦予了該小說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增加了歷史厚重感。
.  邢劍是國民政府國防部警衛團參謀,特勤小組組長,但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黨員,孟凡彬則是特勤小組副組長,兩人一起負責押送二戰日本戰犯到達審判地點,剛開始的時候,關係非常的密切,但隨著馬雲飛的真實身份被暴露,孟凡彬應上級命令不得不時時提防邢劍。
《戰後之戰》從的故事架構和故事人物都力求超越《五號特工組》,此次《戰後之戰》,以二戰抗日勝利為背景,通過曲折迂迴,危機重重的押送戰犯的歷程,塑造了一個個鮮為人知的英雄形象。
本書內容描寫的場景不斷變換:從東京到大連,從天津到武漢,從蕪湖到上海……從空中到海上,從火車到駁船,從農村到城市。水陸空三路齊上陣,場面之宏大可想而知。
作品環疑叢生、還原戰爭年代場面原型
戰爭情節密布的《戰後之戰》,使讀者被其玄機重重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環環相扣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無疑渲染了當時那個年代的種種陰謀。作為戰爭題材的小說,《戰後之戰》絕對算得上是一部佳作。單就從故事精彩程度看,山路水路鐵路航空無一例外,組成一條押運線路。還原了當時戰爭年代整個故事的驚險程度。
該小說講述了國民黨特種兵押解南京大屠殺乙級戰犯石岩夫回南京受審的故事。在押解途中,負責押送人物的五名國民黨特種兵遭到了兩股勢力的襲擊,一股企圖暗殺石岩夫,而另一股企圖解救石岩夫。在與不明勢力的抗爭當中,五名特種兵最後僅剩大隊長和副大隊長二人,不可謂不悲慘。
特種兵大隊長馬雲飛名為大隊長實為中共人士,正是在他果斷領導下不按常規出牌,一次次化解了以河野君為首的石岩夫舊部下的密謀解救。同時,將國民黨內部企圖中途暗殺石岩夫,阻止其到南京受審的計畫打亂。正是這兩伙人的窮追不捨,以及日本安全局安插進特務刺探訊息的種種跡象表明,在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戰後之戰》:文本超越了故事自身
複雜的人物關係像一張無形的大網,都在圍繞著石岩夫一個人而拉開。有人想他死,有人想他活,而這個謎底就是石岩夫手頭的那個筆記本。筆記本里意義的秘密,以至於特種兵內部都有人對其起了殺心。
作為侵略中國製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自然有很多人恨之入骨,在押解途中無數人想殺之。但是,特種兵的使命就是押解石岩夫回南京受審,讓法律給予一個公正的宣判。捨命押解侵華戰犯的特種兵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不愧為英雄。
每箇中國人不能忘卻歷史,血淚的教訓都在告誡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在看過了《戰後之戰》之後,相信很多人有許多的思考。柳建偉的《突出重圍》把“題材拓新”推到了極致,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將“歷史戰爭”推向了頂點,蘭曉龍的《士兵突擊》將“軍旅文化”推向了高潮,劉猛的作品將“神秘兵團”推向了巔峰,而《戰後之戰》卻用它獨一無二的故事風格挑戰了所有戰爭小說的高度,並對“戰爭懸疑”做出了另外一種詮釋。嚴格意義上來說,《戰後之戰》已經不只是一部軍事小說,更重要的是一部名族的反抗史!
小說結尾,頭戴淺色禮帽的日本乙級戰犯石岩夫被押上了刑場。身後圍觀者人頭攢動,水泄不通。最終,判處死刑的南京大屠殺主犯石岩夫被押往刑場,執行槍決。是日,南京城內萬人空巷,觀者如潮。這樣的描寫更是大氣滂沱,令人稱快!一部小說結束,讀者如釋重負!故事的象徵意義更加明顯,故事的精彩不是戰爭的想表達的終極目的,《戰後之戰》完成了自己的文本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