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來(聞一多創作的現代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要回來》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6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描述了詩人愛女初生的可愛、成長的歡樂、病中和葬後的四個圖景,表達出了詩人對愛女生時的思念、憐愛,得知患病後的焦急,以及沒能趕回家鄉、沒有趕上訣別愛女的深切遺恨。全詩寫得舒緩平靜,用復沓形式完好地表現了詩人連綿不絕的傷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要回來
  • 創作年代:1926年
  • 作品體裁:現代詩
  • 作者:聞一多
  • 作品出處:《死水》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要回來
我要回來,
乘你的拳頭像蘭花未放,
乘你的柔發和柔絲一樣,
乘你的眼睛裡燃著靈光,
我要回來。

我沒回來,
乘你的腳步像風中盪槳,
乘你的心靈像痴蠅1打窗,
乘你笑聲里有銀的鈴鐺,
我沒回來。

我該回來,
乘你的眼睛裡一陣昏迷,
乘一口陰風把我燈吹熄,
乘一隻冷手來掇走了你,
我該回來。

我回來了,
乘流螢打著燈籠照著你,
乘你的耳邊悲啼著莎雞2
乘你睡著了,含一口沙泥,
我回來了。

作品注釋

1.痴蠅:指秋蠅。
2.莎雞: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中型螽斯,即蟈蟈。

創作背景

此詩刻畫了幾個圖景,結合詩人與女兒聞立瑛的生活軌跡,可以斷定,這是詩人感傷女兒夭亡之作。
1926年暑假,聞一多在北京藝專不堪校長劉白昭的擠兌欺凌,憤然辭職南歸,攜病中的立瑛上路,一路折騰,等返回老家浠水時,孩子病情加重。但為了生存,聞一多又不得不離家求職,經上海潘光旦介紹,在吳淞國立政治大學任訓導長。此間,病中的立瑛經常呼喚“爸爸,爸爸……”聞一多得訊後卻根本抽不出時間回家,只得寄了一張照片回家,立瑛看著照片一邊叫一邊哭。就在這年的冬天,立瑛不幸夭折,至死也沒有再見到她的爸爸。等聞一多趕回老家時,見到的只是一片萋萋墓草。悲痛中,詩人寫下了《我要回來》等抒情詩。

文學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深深關愛和無盡的悔意。詩中刻畫的是一個活潑靈動的小女孩,從搖搖學步到生命之火過早地熄滅的過程。
這首詩的特色在於用復沓形式完好地表現了詩人連綿不絕的傷情。詩分四節,每節中間三行,行尾押韻,描述了立瑛的初生的可愛、成長的歡樂,病中、葬後的四個圖景。每節的首末句重複,是盡訴詩人當時的無奈、無知無覺及對女兒的牽掛,流露出悔不當初的哀怨情緒。
詩的四節,是四個時間階段。第一節詩人正遊學在國外,愛女已經出生,卻無緣相見,那種迫切、激動的心情化為“我要回來”,“我要回來”。這時的立瑛,還是個小小的女孩,眼中閃動著靈光,這是赤子之光,她的頭髮柔軟光滑,嬌嫩的拳頭似未放的蘭花,非常可愛,她讓人心地純淨,讓人滿懷溫情,實在奈不住要親她、抱她的渴望,詩人只好喊一聲:“我要回來”。孩子搖搖晃晃地學走路了,她的腳步像“風中盪漿”,她的心靈飛動,像“痴蠅打窗”,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是神聖的,是活潑生動的,她的“笑聲里有銀的鈴鐺”。詩人沒回來,他惋惜,孩子的笑聲里沒有爸爸,學步的探險中也沒有他,他哀嘆“我沒回來”。立瑛病了,無邪的眼睛裡滿含了憂戚,她握著詩人寄來的照片,叫著“爸爸,爸爸”,是要尋回父女間的歡樂,或是要他來抵擋陰風的侵襲。“我該回來”,詩人的心都要碎了,工作丟了可以再找;女兒去了,沒有什麼能夠代替了。“我該回來”,不讓那隻“冷手掇走了你”。
“我回來了”,詩人沒進家門,就先打聽立瑛的墓地。她睡著了,“含一口沙泥”,星星點點的流螢打著燈籠,莎雞在悲啼,抑制不住的悲痛,再也尋不回的生氣,詩人輕輕地對女兒說一聲“我回來了”。“人間痛傷別,此是長別處”(唐趙征明《輓歌詞》),這樣的悲苦無處傾訴,只有絮絮地對著那抔新土重複:“我要回來”,“我沒回來”,“我該回來”,“我回來了”。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如同《也許》《忘掉她》一樣,《我要回來》同樣寫得舒緩平靜。《死水》時期的聞一多詩歌創作更加純熟,這首《我要回來》完全秉承了他主張的建築美、繪畫美和音樂美。《我要回來》每一節分別以字數相同的“我要回來”、“我沒回來”、“我該回來”、“我回來了”開頭和結尾,中間句式均以動詞“乘”起首,詩句和詩節之間都非常整齊,具有對稱的美。(《紅燭·死水 全新彩繪導讀評析版》)
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李樂平:聞一多在美國創作的詩歌,當然不僅受弗萊契影響。就以其詩《我要回來》而論,無論迴環往復的情感抑或詩形,不僅模仿美國詩人狄絲黛爾的《讓它被忘掉》,而且更借鑑美國詩人蒙羅的《情歌》詩形。其實,聞一多的《我要回來》也是情歌。通過對照我們可以看出,《我要回來》不僅迴環往復的格調和《情歌》相似,而且還模仿《情歌》的菱形“建築”。(《聞一多與古今中外作家比較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潘頌德:聞一多詩集《死水》中的格律體新詩,大多是各節行數相同,各行字數一致,押韻,也有少數詩篇是對稱式的格律體新詩。即單就其中一節來說,各行字數並不一致,仿佛自由體新詩,但各節結構相同,相對應的詩行字數相同,在參差中呈現整飭美。如《我要回來》……這首詩4節,各節格式一樣,頭一句與末一句都是4個字,句式一樣,同字押韻,排列時都低兩格,各節中間3句都是10字句,5頓,2、4兩句押韻,各節換韻。這樣,這首詩就成為格律謹嚴的對稱式格律體新詩。(《中國現代分體詩歌史》)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發表《二月廬漫記》。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