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德:最從平淡見英雄

我的爺爺朱德:最從平淡見英雄

《我的爺爺朱德:最從平淡見英雄》的傳主,這位被毛澤東稱為“意志堅如鋼,度量大如海”的總司令,他的一生不僅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貢獻,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敦厚樸實的永恆形象。“撫育部曲親如子,接遇工農藹如風。席間笑談胸襟闊,最從平淡見英雄。”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的爺爺朱德:最從平淡見英雄
  • 作者:朱和平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836753
  • 品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 外文名:My Grandfather Zhu De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定價:4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的爺爺朱德:最從平淡見英雄》是朱和平少將對朱德爺爺以及康克清奶奶的深情回憶,因他從小就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在近四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朱和平少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爺爺奶奶的偉大人格,以及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執著追求,把畢生精力都無私地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為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朱和平,1952年10月出生,四川儀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空軍少將軍銜。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之孫。中國預警與電子戰專家,現任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曾獲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三次榮立三等功,撰寫多部軍事學術專論。在他的參與下,中一國軍用電子技術,特別是雷達裝備、預警機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五星琳琅山上的客家少年
琳琅山,爺爺誕生的地方
“舉世共欽賢母範”
志士孤身走西東
父親的生母蕭菊芳
父親的養母陳玉珍
第二章 迷霧中的那一顆紅星
馬克思故鄉的大齡留學生
爺爺也曾當過“地下黨員”
異國他鄉的光榮革命
告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三章 井岡山上的“親民將軍”
南昌起義,爺爺的1927
朱毛一相逢,便勝卻雄兵無數
革命“山寨”,爺爺成了“匪首”
井岡山上的“親民將軍”
愛兵如子,萬水千山灑真情
第四章 革命征程上的生死伴侶
革命聖地,奶奶見到了崇拜的英雄
南寨閱兵後,幸福的繡球拋向了奶奶
新婚之夜,爺爺送奶奶兩枚金戒指
克勤克儉,清白做人
戰火洗禮中奶奶成為“紅軍女司令”
“洋顧問”作威作福,爺爺奶奶榮辱與共
第五章 爺爺的三萬里長征
面對挫折,爺爺“微笑”面對
紅軍岌岌可危,爺爺臨危不亂
危急時刻親臨火線
搶渡大渡河,讓“石達開第二”的妄想破滅
巧用“柔道”,爺爺智斗張國燾
爺爺靠人格魅力打動了徐向前
奶奶生命垂危,爺爺命令用擔架抬著她走
心若洞簫,暫留康北渡難關
會寧會師,爺爺與“入黨介紹人”周恩來再相逢
第六章 戰火中的抗日前線
西安事變後,爺爺成了八路軍總司令
東渡黃河,駐馬太行山
爺爺奶奶並肩戰鬥在抗日前線
“出太行”,爺爺返回延安
爺爺告訴奶奶,交際應酬也是革命需要
南泥灣和爺爺的名字連在一起
全黨慶爺爺六十大壽
百團大戰,對日寇的堅決反擊
“七大”上的軍事報告
第七章 大決戰中運籌帷幄的老將
解放戰爭,爺爺成為解放軍總司令
戰略轉移,開赴西柏坡
“土八路”終於攻下了大城市,解放石家莊
跟毛主席一起“進京趕考”
第八章 五星紅旗下爺爺的最後一班崗
爺爺穿上了元帥服
爺爺奶奶走遍神州大地
跟爺爺一起上廬山
耕讀傳家久
林彪放肆毀謗爺爺
依然得地自含芳
和民眾共度困難時期
文革乍起,爺爺奶奶共歷風雨
陪伴爺爺的最後日子

文摘

著作權頁:



琳琅山,爺爺誕生的地方
在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東岸有座金城山,位於半山腰的地方有一個縣城叫儀隴縣,儀隴縣往東南37公里有一個形似馬鞍的小鎮,名叫馬鞍場。從這裡再向西北走兩公里左右,就是爺爺的故鄉琳琅山。琳琅山滿山被蒼松翠柏覆蓋,從空中往下俯瞰,它像一顆璀璨的五角星;而從山腳往上看,則形似一頂官帽,所以這琳琅山在當地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官帽山。
1886年的12月1日,爺爺出生在琳琅山西麓李家灣一個佃農家庭中。當時爺爺一家的條件十分艱苦,三代人擠在一起,十幾口人艱難度日。那時候,爺爺的祖父雖已年過花甲,但為了一家人的生計,還常常和家人一起下田幹活。他時常教誨兒孫們的一句話便是:“人不怕累,就怕閒,就怕懶,越閒越懶就會吃窮病倒。”而他自己的一生,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生活的,直到他臨終前沒多久,還一直在勞作著。據爺爺回憶:“我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歲還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勞動。”
爺爺的祖母非常能幹,十分善於操持家務。她除了能把一個有著二十幾口人的大窮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最重要的是還能把家裡管得和和順順。用爺爺的話說:“祖母是家庭的組織者,一切生產事務都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有這種能力的農村婦女,到哪裡都受到鄰里的稱讚和尊敬。
爺爺的父親“賦性和厚,為人忠耿,事親孝,持家勤”,他從未出過遠門,一生都在家裡勞作。由於爺爺的父母共生了十三個孩子,若不是由於家境貧困最後只養活了八個,家裡定十分熱鬧。不過,爺爺的伯父膝下沒有兒女,所以大概在爺爺兩歲的時候,在高祖父的做主下將爺爺過繼給了他伯父,所以爺爺的伯父身兼伯父和養父雙重身份。他為人誠實淳樸,十分忠厚,善於治家,做事十分果斷。爺爺被過繼之後,從一個多子的家庭變身長孫,全家人對他都十分關愛,這對爺爺的成長無疑是很有益處的。
在這樣一個有著淳樸忠厚、勤勞善良傳統的農民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爺爺,從一出生就接受艱苦生活的洗禮,所以他身上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同時,在那樣一個時代,窮苦農民深受壓迫和剝削,爺爺從小就愛憎分明,並在艱苦的環境下形成了剛毅果敢和堅忍不拔的性格。
1908年,為尋求救國真理,剛二十出頭的爺爺便離開了家鄉,此後五十多年一直未曾回過家鄉。直到1960年3月,在視察完陝西、貴州兩省之後去四川,要到重慶市和南充市,這才順便到了地屬南充市的儀隴縣——爺爺闊別五十多年的故鄉。回故鄉之後不久,爺爺還寫了一首《鸚鵡曲》的詞: 家在巴山南側住, 祖宗世代作農夫。 讀書不成去從軍, 何畏迅雷急雨。 五十年前別家門, 為求真理前去。 平生是戎馬生涯, 戰鬥乃心安樂處。
那次回鄉的時候,我已經上國小了,由於功課的原因,沒能夠跟隨爺爺一同前往,因而爺爺回鄉的詳細情況,還是從奶奶口中得知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