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到的世界

我想看到的世界

從那個在課堂上一句話不敢說的少女,到世界最高學府的終身教授,她的人生,帶給了我們很多啟迪與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我想看到的世界
  • 作者:珍妮•蘇克 
  • 原版名稱:A Light Inside
  • 譯者:索析 
  • ISBN:9787505734197
  • 頁數:237 
  • 定價:39.80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4-11
  • 裝幀:平裝
  • 開本:880*1230毫米 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名人推薦,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內容簡介

亞洲首位獲得哈佛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稱號的女性——珍妮·蘇克娓娓道來,關於人生,關於藝術,關於法律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本書是一本滿載珍妮·蘇克教授的人生歷程、思緒與熱情的隨筆集。
蘇克征服了耶魯、牛津、哈佛三大名校,這個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為哈佛法學院優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又看到了怎樣的風景?
6歲和家人一起移民,蘇克曾經是課堂上最沉默的小孩,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她的天賦終於在藝術的世界綻放,芭蕾和鋼琴為她贏得了掌聲,讓她找到了自信。
此後,人生再一次逆轉——珍妮·蘇克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繼續深造,畢業後她曾先後在美國最高法院和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院任職,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現實的法律世界,而後重返哈佛任教。
從那個在課堂上一句話不敢說的少女,到世界最高學府的終身教授,她的人生,帶給了我們很多啟迪與思考。

作者簡介

珍妮·蘇克(Jeannie Suk),韓裔美國人,1973年生於首爾,6歲全家移民美國。她曾在美國芭蕾舞學校學芭蕾,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芭蕾舞者,後來因為家庭的原因被迫放棄,轉而在朱利亞德音樂學院專攻鋼琴。1991年,蘇克憑藉自身的藝術天賦和努力,成功考入耶魯大學。她在畢業當年獲得馬歇爾獎學金,轉戰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拿到文學博士學位,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之後,蘇克發現法律才是自己願意終身奮鬥的事業,於是她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蘇克曾先後供職於美國最高法院、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院。懷著對法律的無限熱情,蘇克申請回到哈佛大學法學院任教,4年後,因其獨特而創意的教學方法,教授團投票通過,蘇克當選為哈佛法學院終身教授。

編輯推薦

1、37歲成為哈佛法學院終身教授,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
哈佛法學院畢業後,珍妮·蘇克曾先後在美國最高法院和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院任職,而後她選擇重返哈佛法學院任教。經過4年的講壇生涯,她的課程被評為“卓越而具有創意”的課程,被教授委員會選為哈佛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成為亞洲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這一年,蘇克才僅僅37歲。
2、新書韓國上市首月銷量破20萬冊,韓國人為之驕傲的知性偶像。
珍妮·蘇克幼年時,恰逢美國內科醫生緊缺,蘇克的父親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帶全家人移民,全家開始了在美國的奮鬥經歷,韓裔移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移民人群和韓國國內始終有頻繁的交流。在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首位亞裔女教授之後,蘇克在韓國國內的影響力激增,成了韓國的全民知性偶像,《我想看到的世界》美國版和韓國版同時上市,在韓國創下了當月銷量破20萬的記錄。
3、去做你真正熱愛的事吧,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初到美國的珍妮·蘇克曾經是一個沉默的女孩,是閱讀和對藝術的熱愛讓她逐漸找到了自信,芭蕾和鋼琴讓她發現了內在真實的自我。蘇克在耶魯大學獲得本科學位,畢業時拿到馬歇爾獎學金遠赴牛津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選擇法律作為終身職業,蘇克又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並在幾年後重返哈佛校園任教。從芭蕾少女到最高學府的年輕教授,蘇克追逐夢想的勇氣帶她一步步走向輝煌。
4、四色印刷,精美圖文混排。

名人推薦

開心扉暢談她的創造力、人生經歷和內心感受,這位韓裔哈佛大學法學教授珍妮·蘇克為讀者呈現了關於她的才華、改變和歡樂的寶貴禮物。閱讀本書,你會覺得快樂並且被感動。
——哈佛法學院院長,瑪莎·米諾(Martha Minow)教授
珍妮·蘇克,這位令人羨慕而且深受學生好評的哈佛法學院教授書寫了她的人生。她的書很有力量,因為她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學者,一位女性,一位關心我們社會裡法律承擔的作用的傑出人士。
——亞歷克·鮑德溫(Alec Baldwin),艾美獎獲得者,《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我們從蘇克的傳記中學到了她對生命的態度與熱情,這一點比她的背景更為重要。對我們,尤其是年長的一代,她建議我們要勇敢,因為我們有不完美的自由。蘇克的傳記真的鼓舞了我們繼續前進,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首爾市長、人權律師朴元淳(Wonsoon Park)

目錄

序言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001
01 流放的移民
去美國, 全速駛向未來 003
作為一個韓裔, 竟然不能吃泡菜 020
努力一次, 就會獲得多一點勇氣 032
在書籍中漫遊是最美妙的冒險 040
充好電, 才能和焦慮這個魔鬼對峙 047
02 成長的煩惱
從回憶中創造自己 055
學會用沉默表達意見 064
但願你也曾經傾盡全力 068
上不了耶魯也不要緊· 083
將自己的愛好和遊戲融合在一起 093
自由是人生的基石 107
03 通往自由
感受全心投入的強烈愉悅感 115
完成論文的訣竅: 每天只寫一頁半 130
找到命中注定要去做的事 145
認知不完美, 不要有過高的期待 151
不要讓直覺阻礙你前進 155
支配工作, 不是讓他支配你的生活 164
04 在哈佛
完美靠恐懼而活 171
過想要的人生, 就是最終極的禮物 187
沒有正確答案, 只有獨立思考 207
學習那些讓你感到不適的事情 213
後記 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232
致謝 239

序言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
寫作這本書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感到很驚訝。動筆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三十幾歲的法學教授的人生經歷,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東西能拿來寫成傳記?我究竟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所以,寫作這本書時,我給了自己幾個特殊的理由。我們全家移民到美國,至今已經30年了。而我在美國法律界和司法教育界的工作,很意外地為我打開了與我出生的國家——韓國相互聯繫的機會。在我有幸執教的幾所大學裡,哈佛大學是我開始學業,以及獲得終身教授職位的地方。我成為第一個被哈佛法學院授予終身教授榮譽的韓裔美國人。
哈佛大學在韓國人的移民文化中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我獲得終身教授榮譽的訊息引起了很多韓國人的關注,鼓舞了來自各個地方的人,這是通常做學術的人不太會經歷的。2011年秋,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美國的時候,我有幸應邀參加了一些接待活動。當時在紐約的皮埃爾大酒店門前,有上百名韓裔團體成員歡迎總統的到來。令我大為吃驚的是,在人群中,總統一眼就認出了我,我之前從未與他見過面,但他竟然認識我。當我走在大學校園裡的時候,會遇到來哈佛旅行的年輕人來找我索要簽名。我的信箱里更是收到不計其數的感人信件,有來自美國的,也有來自亞洲甚至歐洲的。
在這個關鍵點上,我很感動地發現,在這一場移民美國的旅程中,儘管我在此的成就本身並沒有什麼,但它對韓國人來說卻有著很大的意義。我所收到的來自韓國各界慷慨的讚揚,與其說是對我所獲得成就的證明,不如說是韓國社會的價值體現——一個學者能讓一個社會為之自豪。這些價值,對我而言超越了教育和學習方面的讚揚,塑造了我的人生。
我並不是自成一格的,如果沒有文化習俗、世界歷史的發展,以及人口遷移等因素塑造了在美韓裔人群的生活,我的人生也不可能發展成現在這樣。所以,我不能繼續尷尬地接受這些對我的過分關注,我開始意識到,我的故事並不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韓國人在海外奮鬥的故事——因為這與他們息息相關。寫作這本書是為了紀念這種聯繫,我是為所有的大韓人民寫作這本書。
我要提醒讀者的是,接下來我所講述的一系列事實並不完美。首先,我意識到我開始回憶很多童年時經歷的事情,而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很多事情更多的只是一種印象,而非發生的事實本身。
其次,這是我的故事,但我並不是故事中的唯一角色。我一直對把我的家人和朋友寫進來這件事感到困惑,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我故事中的人物,只是因為我選擇了他們。因此,我在選擇他們的時候非常小心,而這也可能會影響到我所講述的故事。如果你們發現這本書里似乎遺漏了某些我人生重要的部分,這就是原因所在。
最後,這並不是我人生全部的故事。我只是試圖強調一些經常被問及的問題,關於我是如何長大的,關於我所走過的路。我嘗試著捕捉回憶中重要且有意義的部分。當然,成年後的我或多或少地會對這些故事做一些闡釋和過濾。
結果,這本書不僅試圖誠實地講述我所經歷的人生,還有我所擁抱的生活方式和渴望,這些東西都不是由我的出生和成長背景所必然產生的。之所以決定要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常常被問起,我的成長和我現在的生活、工作之間的關係。儘管在這本書里,我會花很多篇章來解釋這個問題,但我還是會用下面的總結性原則來闡述:
尋找你熱愛的工作;像玩耍一樣對待工作;永遠要嘗試新鮮事物並敢於冒險;常常用休息和小憩來獎勵自己;培養真摯的友誼並努力維持;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創造和製作事物中,無論事情大小;指導別人,並虛心接受指導;在教別人的過程中學習;時刻保持樂趣。
我是韓國的女兒,是美國的公民,是一個具有世界思想的學生。我所享受的這巨大的福分都是我父母辛勤培養的結果,他們從過去以來對我付出的努力,無論怎么感激都不誇張。是他們給予了我一份自由的禮物。我的人生無論有任何的福分,都源於他們。我要在這裡首先表達我的感謝。我知道,我的父母和妹妹們或許對我童年的記憶和我的不完全一樣,所以我也很感激他們對我寫作和回憶的寬容。
拉尼·吉尼爾(Lani Guinier)多年來一直鼓勵我用第一人稱寫作。我很感激自己在進入哈佛法學院讀書之前的那個夏天讀了她的回憶錄,也非常感激從那之後她出現在我人生中,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我感謝諾亞·費爾德曼(Noah Feldman)對我的信任,長大之後的人生真的難以言喻。
我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們,他們總是鼓舞著我,時刻提醒著我對未來懷有偉大的希望。

後記

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我們不可能全都成為張永宙,或者金妍兒那樣的人。但那又如何呢?因為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某個方向的追求的關鍵在於,從中收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就拿音樂來說,音樂是人類的發明和天賦和才華中最偉大的一項。如果人們意識到,他們不會成為像馬友友一樣偉大的音樂家,就放棄學習的話,那么也就失去了這份可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不可思議的意義的來源。
我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繼續跳舞,至今想起來都會覺得悲傷。這是我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憶,也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和遺憾。從告別芭蕾舞至今,我的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當然,這其中也發生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但因為這件事,我永遠都不會扼殺一個孩子的愛好。如果我當初堅持跳芭蕾舞,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和我的大多數朋友一樣,我最終會因為受傷或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棄夢想。即便我真的足夠幸運,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芭蕾舞者,這份事業也會非常短暫。如果這樣的話,那么現在我應該要開始從事第二份事業了。或許,我已經學完法學院的課程,開始法律學術職業生涯了!所以,能夠找到哈佛法學院教員這份令我如此熱愛的工作,我感到萬分幸運。我熱愛我所擁有的生活。我從不認為自己能過上現在這樣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我的故事中,無論結果如何,阻攔一個懷著強烈的渴望,朝著目標努力前進的孩子,我認為是絕對不正確的。孩子的愛好和理想是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得到培養和珍視。
我希望年輕人們能夠有機會去發現和追求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思想、活動、愛好和創意,那些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人的事情。他們應該去追尋自己的愛好,而不是某種期待預設的軌跡。我們不可能全都去做同樣的事情。我們應該自由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成長。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美好的人生道路也可以有許多條路。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父母不能為他們打開通向這種種可能性的自由之門,那么我們的教育、家教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給學生們的建議是,用心聆聽,對有趣並願意投入其中的事情敞開心扉。如果某件事情讓你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為此興奮不已,那你就去做!有的父母可能會問,如果我的孩子只對看電影或者踢球感到激動怎么辦?那也是愛好。我覺得,孩子有什麼樣的愛好,遠不如愛好本身重要。這是否就意味著,這些孩子將來必定要成為一名電影製作人,或者是專業球手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但是這份充滿熱情的努力經歷會成為他們人生的樣板,使得他們將來更易於培養一些可以實現自我的秉性和能力的潛質。
父母能夠為孩子創造機會,但他們不能強迫孩子做事情。所以,姑且讓孩子被他們的興趣所引導,自己學會飛翔。一直以來,我非常珍惜父母曾給予我的禮物——自由。我努力去珍惜這禮物,不是將其當做自己的負債、重擔或責任,而是當做一種動力。
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你都會遭遇失敗、遇到困境,但這些絕對不是世界末日。我希望,即便困境和失敗的恐懼悄然而至,你依然願意去嘗試冒險。如果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失敗了,不要放棄。當你遇到看上去根本不可能克服的困境時,試著向前邁一小步,然後再邁一小步。冒險可能會令你去做一些違背期待的事情,但如果你讓恐懼或羞愧主導了自己,你就不可能成功。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來到一個美國班級里,但自己一點英語都不會。當時,恐懼和羞愧,覺得自己不行的思想,充斥著我整個幼小的心靈。這是移民中最常見的經歷。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在學校里度過的每一天都是無比的煎熬和痛苦。但即便如此,我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對生活中的多種語言和多元化。我們能夠適應不同的文化,也就能適應不同的語言。移民所產生的語言上的隔離,成了我日後的人生不斷重複的模板。而這個過程就是從對某件事害怕和不理解到熟練掌握。這是我在不同的背景下做任何事都必須經歷的特定過程。
最重要的是,在經歷所有這些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略自己內心的生活——一種你能夠從中找到靈魂的慰藉的生活。是這內在的光亮,為我們的世界照明,使我看到我想看的世界。童年時,我曾用大把時間做白日夢。
當然,那時候有書,現在也有書。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感覺自己又懶又一點兒都不酷,因為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只是坐在家裡讀書而已。這時候,我就會又找一本書來安慰自己,並想起馬塞爾.普魯斯特曾經寫過的一句話:“我們的童年時代過得最充實的日子,或許就是那些我們認為被虛度的日子,那些沉醉在心愛的書籍里的日子。”那是我最喜歡的普魯斯特的小說,名字叫《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6 du temps perdu)。
由於我的職業和生活的核心涉及閱讀,因此我喜歡分清楚哪些是為了工作而讀的書,哪些是為了純粹享受而讀的書——當然了,兩者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交集。即使是今天,有時候我還是會強迫自己實施一條準則,那就是我唯讀為了享受、愉快而讀的書,如果有可能,絕對不要涉及工作。令我享受的書有小說、非文學、詩歌——我並沒有試圖研究,僅僅只是閱讀。我喜歡重回孩童時沉浸於閱讀的神奇世界,雖然我不會整晚都呆呆地黏著書本,通宵不眠,但我還是對這樣痴迷閱讀的經歷渴望至極。
對很多像我一樣的人來說,從閱讀和思考中獲得的滋養,很自然地會引領我們產生寫作的欲望。想要表達,想要做出一些事情,這是一種本能,和人需要食物一樣。如果長時間內不能創造一些東西,我就會有一種飢餓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曾掙扎在作家心理阻滯中。這是我人生中特別想解開的一個神秘經歷——一個人是如何擺脫寫作或者生活中的監禁感,重獲自由的?我曾經試圖以謙卑的心態,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可以完成的寫作目標。我的作家心理阻滯來源於——我能夠感覺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的嚴重性,並被嚇到了。於是我嘗試著削減自己的期待。剛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寫作目標,每天只要寫250個字就行。直到如今,我一天的寫作量也沒有超過2000字。但是,無論目標是什麼,我都會提前設定好,並努力不讓自己半途而廢。如果我完成了目標,即便這一天還剩餘一些時間,足夠用來超額完成任務,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就此打住。因為這時候就意味著,我完成了任務,該給自己一些獎勵了。我可以去和孩子們玩耍,出去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讀一本小說,去看一場音樂會或者電影。我們不應該隨意地增加工作量,以至於最後工作占據了我們所有的時間。每一個目標完成之後,都應該給自己一些明確的獎賞。有時候,當我完成了既定的寫作計畫後,我會買一束漂亮的鮮花來犒賞自己。
若要寫作有所進步,除了經年日久地不斷寫作,大量閱讀優秀作家的作品之外,別無他法。我喜歡閱讀那些簡明易懂的文字作品,無論一個人用什麼樣的手法去寫作,真正讓我作為一個讀者所著迷不已的是文字的一種簡單通透,讓讀者能夠進入到思想的深度和複雜性中。我自己就很努力在寫作中儘可能地表達得更清楚。
時至今日,我不能說自己積累了多么偉大的智慧,但是我確實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渴望。
我渴望通過法律,能夠更好地理解,從而使我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觀念。我渴望能夠產生更多的知識,來說明法律對我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我渴望自己參與到“把教育打造成一種高尚而至關重要的途徑”這份事業當中,一個人可以通過這個途逕自由思想,並說出真相。我渴望為學院和社區付出自己的努力,這是曾給予了我太多東西的地方。我渴望將我的老師曾給予我的豐富的東西,傳承給我的學生。
我渴望培養有潛力的年輕人,讓他們比我們這代人了解得更多,走得更遠。我渴望幫助學生們發揮自己的長處,幫助他們成為優秀、正直的人,釋放自己的創意潛能,在思想的世界裡創造奇蹟。我渴望自己能督促我的學生,永遠不要忘記周圍的人以及陌生人。
我渴望自己所愛的人能夠圍繞在我的生活周圍,能夠和我分享生活的點滴快樂。即便在我的朋友遭遇痛苦或困境時,我希望自己是他們忠誠的夥伴,能夠陪伴他們左右。我渴望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夠接受朋友的幫助。即便生活再緊張忙碌,我都希望自己能夠出現在朋友的聚會上。我渴望自己一生都能夠有好友相伴。
我渴望活得簡單,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情,為自己設定可以完成的目標,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我渴望能夠投入到每天醒來都會使自己充滿熱情的事情當中。我渴望自己能夠嘗試新東西,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最後,我渴望有趣的生活。努力工作,盡興玩樂。讓工作變成一種享受。經常和他人一起大笑。即使是自嘲,也沒有關係。快樂是可以傳染的,它讓我們覺得,經歷的一切麻煩都是值得的。我真的不能活在沒有快樂的生活里,我希望你也不要。所以,不妨捫心自問,什麼事情能夠給你最大的快樂,然後馬上去做,全身心投入其中。

文摘

著作權頁:
著作權頁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