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安

《我在長安》以作者徐劍銘的命運沉浮為主線,多方位、多層面地講述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西安城所經歷的滄桑變遷及西安民眾生存狀態的推演過程。而這一切演變,都受制於國家政局的風動雲移、民族精神的“抑揚頓挫”!作者以親歷親為的故事為依據,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回頭張望,審讀歷史,評點往事,對歷史的是非功過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藉以梳理靈魂、警示後人,為祖國的明天而祈福。作品沿襲了作者一慣堅守的創作原則:關注現實,直面人生,講真話,抒真情,接地氣。是一部集文學性與史實性為一體的現實主義力作。著名文學教授鄭定於先生認為:這部書對於年輕一代有相當高的認識價值!《我在長安》可以當作一部個體的感性的陝西當代文學史來讀,也是陝西當代作家的生長史、成長史。不僅如此,它還有著豐富的社會學內容和文化學內容。通過個體命運起落沉浮的記敘,熔鑄著作家的生命感受、人生思考,以小見大、窺豹一斑,折射出濃重的歷史信息、時代信息。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在長安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頁數:446頁
  • 開本:16
  • 作者:徐劍銘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52.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我在長安》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回顧了作家徐劍銘在古城西安60年人生命運的起落沉浮,記錄著一座城市的滄桑變遷,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家的真實經歷。徐劍銘以古稀之年、以飽滿的熱情,冷靜地回望歷史,在梳理自己靈魂的同時也在梳理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的靈魂,乃至梳理我們民族的靈魂

作者簡介

徐劍銘,1944年10月28日出生,原籍江蘇豐縣,6歲時隨母遷居西安,國中畢業後進工廠當學徒;1978年起先後任《西安工人文藝》副主編、《西安晚報》副刊編輯、特稿記者,副高職稱;16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碼字千餘萬,出版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作品多部,獲獎百餘項。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西安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陝西柳青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事變研究會楊虎城暨十七路軍軍史研究會研究員。

圖書目錄

天送長安一才子李郁/001
引子我從哪裡來/001
上捲動盪
01從三橋鎮到桃園新村/007
02小農村不是農村/011
03胡家廟是個有廟的圍子/017
04西安,我又回來了/022
05在北關,我吼出了第一板“秦腔”/025
06掉進了“戲窩子”/031
07粉墨登場,沒演過一個好人/034
08逮蛤蟆與吆麻雀/037
09熱鬧的世事,我也跟著“打哄哄”/042
10少年不知愁滋味/045
11與三年自然災害“撞了個滿懷”/054
12命運變奏曲/065
13“這娃的出息不在這兒”/074
14從“街頭詩畫”到《西安晚報》/080
15走進神聖的文學殿堂/085
16從“三家村過河卒”到內控“反革命”/091
17流放到白鹿原下/097
18與“牛鬼蛇神”為伍/101
19我們進京“造反了”!/107
20風風火火闖九州/114
21電建局來了一幫不要命的主兒/122
22我所看到的“9·2”武鬥/128
23從“紅色恐怖”到“五湖四海”/133
24宣傳隊解散了,我結婚了/139
中卷沉浮
01過了一段散淡的日子/143
02我在找誰?誰在找我?/149
03在邊緣上遊走/155
04動盪歲月里也曾“浪得虛名”/161
05給幾滴細雨就瘋長/166
06初識賈平凹、路遙/171
071978年的幾件事/175
08“這個雜誌由你來辦”/182
09“分水嶺”上放歌/185
10“編輯部的故事”/195
11由“張志新”之死想到的/201
12我在乾一件大事/210
13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也有“屋漏偏逢連陰雨”/217
14獨闖上海灘的功過是非/228
15“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233
16六合里的“小巷故事”/239
17生命之舟又駛進一個新的港灣/245
18那時有點“張”/250
19那會兒有點“牛”/257
20文人經商,賠個精光,/260
21這事真是“撞上鬼了”/265
22關於“死囚牢”的工作小結/275
23人未亡,家未破/282
24“我回來了,這個家就該由我支撐”/285
下卷守望
01有一道程式叫“申訴”/291
02有一種感覺叫“回家”/295
03有一門手藝叫“寫作”/300
04有一本書是這樣“出籠”的/305
05有一份深情叫“不棄”/308
06有一頂桂冠叫“老闆”/311
07從“勞動節”開始從事自己喜歡的勞動/315
08一個人就是一道風景/319
09我的“上門服務”和“對外加工”/328
10人生感義氣,功名誰復論/333
11希望,在等待中萌動/340
12淚水,在等待中乾涸/345
13書香,在等待的苦澀中飄散/354
14陽光,在等待中升起/361
15“前度劉郎今又來”/365
16為誰放歌為誰哭/370
17我自東去一拂袖/374
18想“在祖國的版圖上流浪”卻未能成行/379
19關於《立馬中條》的是是非非/385
20《寶馬彩票案黑幕》的前前後後/391
21《風過黃龍》有可能成為“紅色經典”/395
22一部沒有寫完的書/404
23《死囚牢里的陪號》終於閃亮登場/408
24“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寫作是件快樂的事/415
25好好活著,為明天而祈福/423
附錄:(一)《徐劍銘文學創作座談會》紀要陳忠實等/434
(二)嚴肅文學的守望者高建群/443
後記:詩成東方破曉徐劍銘/445

後記

詩成東方破曉
這本書的初稿我用了95天寫成,然後就放下了。老白同志說,雞蛋煮熟後放到涼水裡泡泡,不燙手,好剝皮……寫書也是這樣,不要急著出手,冷處理一下有好處。這一“冷”就是一年。
這中間我應邀為西安浦發銀行十年行慶寫了一篇報告文學《簡單、締造卓越》(16000字);一首行歌歌詞(趙季平譜曲);一首朗誦詩;一首詞。我的“五項全能”功夫得到該行上下的一致好評。
這年8月,應西電集團工會主席白武勤之邀,為已故的西安市副市長靳毅仁寫了篇15000字的報告文學《夕陽依依向誰家》。靳副市長退下來後用20多年時間全心全意扶持西電殘疾人創業,令人感動!
之前,我應解放軍某部政治部主任史海潮之約,去了一趟青海。在格爾木,我乘車登上了海拔4786米的“莽昆龍”,又拜訪了有“三千年不死”之譽的沙漠胡楊林……我在海拔3000米的沙漠中扯開嗓門吼秦腔,引起一隊旅遊者的好奇,他們問陪我的唐幹事:“這老漢多大年紀?”小唐笑答:“七十啦!”眾人驚呼:“哇,這老漢好厲害!”
於是“好厲害”的傻老漢就臨場賦古風一首,以壯行色:
一入大漠心自狂,八百米外是胡楊。
脫襪甩靴赤足去,古稀不讓少年郎!
知君千載傲風沙,錚錚鐵骨氣軒昂。
任它黃沙遮天日,獨擎綠旗向斜陽。
知君千載身不倒,胸有正氣日月長。
縱使倒下亦不腐,魂繞昆龍吟天殤!
老夫遠自關中來,關中自古帝王鄉。
“山呼萬歲”人何在?我吼“秦腔”贊胡楊!
嘿嘿,有這股“瘋勁”,相信這部書不會是我的封筆之作。現在的我“筆下尚有千軍,詩成東方破曉”,諸位等著看吧!
真誠的感謝鼓勵我,幫助我寫這部書的各位新朋老友(還是排名不分先後噢):鄭定於、陳忠實、雷濤、高建群、董穎夫、王占良、張敏、周矢、郭樹興、陳盈朴、郝小奇、白周頌、萇春福、馬強、孟西京、王平、周媛、張漪媛、王麗玲、張志宏、崔永紅、張嘉駿、張佳毅、黃湘濤、王玉華、郜麗、徐妍、董邦耀、關本滿、褚向秦、劉青、張鷹、任彩雲、李立強、左純、張愛蓮、吳建康、胥培才以及網友菩提花開、清流素衣、在水依人、風雅簫簫、玉兒、梅雨妃等。
有幾位商界朋友對本書也多有期待,一併鳴謝:蓉百年冒菜余昌萍總經理、法國牆漆王西安總經銷陳賽金總經理、陝西瀚達置業有限公司馬連選總經理。
本書的責任編輯李郁先生,朱孟娟女士,承印方韓效祖先生,封面設計張明小姐,為本書的“閃亮登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深表感謝!
徐劍銘
2013.3.21於無夢書屋

序言

天送長安一才子
——編輯手記
李郁
(一)
知道徐劍銘很早,因為他成名很早,是陝西著名作家、詩人、文學編輯。
結識徐劍銘很晚,因為這本《我在長安》是他交給我們社的第一部書稿。
春節過後,朱孟娟編輯將這部書稿轉給我,因性格靦腆而“惜言如金”的娟子突然變得話多了:“這書寫得真好!徐劍銘太厲害了……”
2月25日(正月十六),我開始讀這部書稿。而從這一天起我便“一發而不可收”了!連續幾天夜不成寐,完全沉浸在徐劍銘所營造的文學世界裡……一周后,當我在“徐劍銘”盪氣迴腸的秦腔聲中合上這部書稿時,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天意!徐劍銘是上天送給長安的一個大才子!”
(二)
徐劍銘給他這部書的定位是“自傳體小說”。的確,書中寫盡了他60多年來人生命運的起落沉浮,其中的情節跌宕迴環,時而讓人扼腕長嘆,時而讓人潸然淚下,時而又讓人拍案稱奇!講這些時他用的是小說手法。但是卻與教科書上“小說”大相逕庭!教科書上規定小說是虛構的藝術,而徐劍銘卻對此“置之不理”,他在寫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像荒野上的一棵大樹,每一條枝椏、每一片葉子都經得住陽光和風雨的檢測。最近我們編輯室的同事正在爭相傳看徐劍銘的另一部堪稱經典的大作《死囚牢里的陪號》,據看過的人說:那書也是自傳體小說,但情節真實得讓人震憾……體裁問題先放一放,現在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覺得這部書就是徐劍銘的自傳,那你一定是誤讀誤解了。徐劍銘說他是在做“糖葫蘆”,我信。書中的“我”,是串起山楂果的那根棍兒,而那些被棍兒串起來的“果”才是作者的心之所想、情之所系!那就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長安城的滄桑變遷,和引發變遷的國家命運的風動雲移、民族精神的“抑揚頓挫”……作家以冷靜的觀察與思考,以生動形象並且是親歷親為的故事寫出這一切,從而引起我們對歷史的反思。於是這部書就具備了史詩價值。
請注意作者為本書擬的副題:“在回頭張望中梳理靈魂”。作者在其散文集《野櫻桃》中說過:“人在塵世間行走,沒有人會一塵不染。”現在,作者要用這部書梳理自已的靈魂,那么,這年頭、這塵世間,還有多少靈魂需要梳理呢?
著名學者肖雲儒先生在評點徐劍銘先生的另一篇作品時曾說過,“非此人不出此文”;我想借用先生之言來評價徐先生的這部新作:“非此人不出此書!”
而此人,卻不是地道的長安人……
(三)
徐劍銘在這部書的引子上開宗明義地說:
我是一粒漂泊的種子,
漂泊是因為有風!
我在風中漂泊千里,
跌落在這塊叫做長安的土地上……
徐劍銘是江蘇豐縣人,自從6歲時跟著母親“逃亡”到西安後就再也沒離開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這座城市收留了這對苦難的母子……在已經過去的那些年月里,這方水土和這座城市的父老兄弟們給了這位漂泊異鄉的才子太多的呵護和信任、關愛與憐惜。然而,我們也看到了,由於一些讓“上帝無言”的傲慢與偏見,徐劍銘在這塊土地上也屢遭傷害、甚至被荒誕地投入了大牢……但是,心境豁達的徐劍銘卻不計前嫌,始終感恩這座城市,始終記住這裡一切向他伸出援手的弟兄們,並且用那天賦奇才、揮一支“神筆”,為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傾情奉獻!他謙恭地自稱自己是個“文化小爐匠”、“我不是最好的作家、卻是最實用的作家”……如果這裡的官方和民間沒有“集體失憶”,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城市的每一次心跳和律動,都能在徐劍銘靈動而深情的文字中找到紀錄。譬如:建國35周年慶典上的主持詞;慶祝香港回歸的大型晚會;汶川大地震後的第一場賑災義演;西安世園會開幕的紀念特刊……誰的詩在叩擊我們的心靈?再譬如:西安有多少勞模、先進集體的材料出自徐先生之手?更讓我們動容的是:即使身陷囹圄,先生也以悲天憫人之情,為那些罪不當誅的人犯寫狀子,從而保住了他們的“項上人頭”……
去看看《立馬中條》、《血沃高原》,看先生怎樣為蒙塵的歷史、落難的英雄“洗雪沉冤”,還歷史的本真;
去看看《寶馬彩票案黑幕》、《死囚牢里的陪號》、《野櫻桃》、《站出來一條漢子》,看先生怎么為維護平民百姓的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而吶喊呼喚……
從他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徐劍銘是位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件件都是“接地氣”的上乘之作。
落魄江湖時,徐劍銘說:“苦難是作家的財富!”
現在我想說的是,正是60多年前的那場“風”,給我們長安送來了一位真才子、一筆可觀的“財富”!陳忠實說:徐劍銘的作品是群峰林立、各有建樹!
誠哉斯言!
如此,這本《我在長安》就更值得我們期待!
(四)
最後我還想說:這部書也是一部民間記憶中的陝西文學史!徐劍銘以他50多來對文學的忠誠堅守,對朋友的坦蕩真誠、贏得了陝西文學界幾代“老少爺們”的信任與理解,他有資格從容不迫地講述那些鮮為人知的文壇往事、名人軼事。他也的確講出了精彩!
徐劍銘素有文壇“快槍手”、“多面手”之美譽。他不僅有駕馭重大題材的能力,而且出手之快、對各種文學手段之揮灑自如,皆讓人驚嘆不己!他能在一本書中不動聲色地揉進各種文學形式:用小說手法講故事,用散文手法敘事思辯,用詩、詞、賦寫景抒情,乃至用順口溜、打油詩調侃世情或自我解嘲……這些都在《我在長安》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而讓讀者享受到閱讀的愉悅。我大膽地提出一個建議:我們在研究徐劍銘的文學之路時,不妨將其寫作風格定位為“劍銘體”。不知諸位怎么看?
文無定法,一個有個性的作家就要有創造性成果,如此,文學事業才能如長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
“我便倍覺榮幸,有劍銘為友。”這是陳忠實先生《有劍銘為友》一文的結束語。
“我便倍感幸運,與劍銘先生相識!”這是我此番為劍銘先生的大作《我在長安》榮任責編的感慨之情!
忽然想起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煒評為徐先生寫的一首詩,正好可為拙文“點睛”,冒昧借來一用:
徐州劍俠入秦川,縱馬文壇風雨天。
行至秋山人未老,毫情依舊似華年。
(本文作者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三秦出版社笫二編輯室主任、編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