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作者是2015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班傑明·鮑威爾

1917—1942年,一位西方記者記錄下的他與中國的苦難與夢想,光榮與抗爭。約翰·班傑明·鮑威爾(1888—1947),生於美國密蘇里州,曾經擔任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講師。他1917年來到中國,成為上海《密勒氏評論報》編輯,並在1922年成為該報的主辦人和主編。鮑威爾在中國的二十五年,是中國歷史翻覆巨變的二十五年,他作為一個敏感、出色的新聞人,每每總是出現在事發的第一現場。

除了對中國上層政治的觀察和思考.這本回憶錄中還有很多對底層人民生活的關注和體驗。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 作者:(美)約翰·班傑明·鮑威爾
  • 譯者:劉志俊
  • ISBN:978-7-5447-4805-6
  • 頁數:448頁
  • 定價:32.80元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3
  • 叢書名:西方視野里的中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20世紀初,美國記者約翰·班傑明·鮑威爾來到中國上海,開啟了他歷時25年的東方傳奇經歷。他在中國轉遍大江南北,遊歷前蘇聯、日本、菲律賓等國,因此對二三十年代遠東地區的政治軍事形勢格外熟悉,並對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都進行了深入報導。
在中國,鮑威爾採訪過當時許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觸過深受戰亂之苦的社會底層生活;他常是各國達官顯貴的座上嘉賓,也曾在“藍鋼皮事件”中遭土匪綁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淪為日軍的階下囚;他深入中蘇邊境了解日蘇在我國東北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也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上海和南京的大轟炸……
中國現代史那段風雲最為激盪的歲月在這本書中都留下記憶的痕跡。作者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現實的觀察與分析、感受與思索,對日軍在華侵略罪行的體驗與記錄、揭露與批判,都以一種西方人的視角真實再現於我們眼前。

作者簡介

約翰·班傑明·鮑威爾(John B.Powell,1888-1947),著名記者、報人,美國“密蘇里新聞幫”遠東採訪報導的先驅。
1917年,鮑威爾初次來到中國上海,從此與中國結下25年之緣。他先是就職於《密勒氏評論報》,五年後成為報社老闆兼主編。1936年,該報刊登了埃德加·斯諾的採訪及多幅照片,首次公開發表了毛澤東的身世和言論,在海內外產生強烈反響。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鮑威爾作為記者,經常披露日軍的侵略陰謀與罪行,多次遭到打擊報復。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日軍關入集中營,遭受非人虐待,雙足致殘。1942年,美國政府通過交換戰俘將他解救回國。1947年,他在華盛頓猝然離世,終年59歲。他在逝世前完成了這本在華回憶錄

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章 東方之行
第二章 這般上海
第三章 國際城市
第四章 孫中山和袁世凱
第五章 內亂的陰霾
第六章《藍辛石井協定》
第七章 上海的白俄
第八章 我與哈定總統
第九章 山東與華府
第十章 華北的軍閥混戰
第十一章 藍鋼皮事件
第十二章 華南的局勢
第十三章 二十年代的國共之爭
第十四章 上海的戰事
第十五章 列強對中國的干涉
第十六章 中蘇之戰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第十八章 蘇聯、中國與日本
第十九章 海參崴的見聞
第二十章 西伯利亞之旅
第二十一章 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 簽證的艱辛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三六年的菲律賓
第二十四章 西安事變
第二十五章 恍然大悟
第二十六章 西安事變的影響
第二十七章 日益惡化的局勢
第二十八章 美國軍艦被日本炸彈炸沉
第二十九章 我與《芝加哥論壇報》
第三十章 日本人的壓迫越來越沉重
第三十一章 炸彈與剃刀
第三十二章 德國人的思想宣傳
第三十三章 歷史斷線了
第三十四章 無能的日本人
第三十五章 可怕的大橋監獄
第三十六章 危險思想
第三十七章 美國穀物來到了中國
第三十八章 交換名單上有我的名字
第三十九章 返回美國
第四十章 中國的未來

出版背景

1936年,埃德加.斯諾便是以《密勒氏評論報》記者的身份前往延安採訪,後來寫下《西行漫記》,讓外界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正面目,引起轟動。鮑威爾是《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他批准報紙刊登埃德加.斯諾延安之行所作的《毛澤東訪問記》,以及首次公開發表毛澤東的身世和照片,都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舉動,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作為一名傳奇的新聞人,鮑威爾在中國待了二十五年,經歷遠不止這些。他1917年來到中國,成為上海《密勒氏評論報》編輯,並在1922年成為該報的主辦人和主編。鮑威爾在中國的二十五年,是中國歷史翻覆巨變的二十五年,他作為一個敏感、出色的新聞人,每每總是出現在事發的第一現場。他採訪過孫中山,經歷過張勛復辟,後來的五四運動、北洋混戰、共產黨誕生、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日本侵占上海等等,他或親身經歷,或做過報導,他甚至還遊說美國總統通過了《中國貿易法案》。
鮑威爾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人和記錄者,他還被稱作“舊中國最著名的西方觀察家和評論家”,他用一個外國入的眼光,對中國革命、國共關係、中日蘇關係、日本侵華等重大問題,以及中蘇邊境之爭、西安事變、南京大屠殺等事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今天看來,這些分析依舊不過時。
除了對中國上層政治的觀察和思考.這本回憶錄中還有很多對底層人民生活的關注和體驗。因為是親身經歷,這些體驗格外真實,也格外沉痛。比如他對中國底層“土匪”的觀察。1923年5月6日,山東發生“臨城劫車案”,這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綁架外國人事件之一,美、英、法、意四個國家政府捲入其中,而鮑威爾便是被綁架的人質之一,甚至還作為談判代表跟綁架他們的土匪進行談判。這樣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在這本書中並不少見。
因為在抗日戰爭期間屢屢揭露日軍的罪行,1941年12月,《密勒氏評論報》被日寇查封,鮑威爾被關進集中營。1942年,作為美日交換戰俘的條件,他被救回美國,但是集中營的非人待遇讓他雙腿殘疾,健康狀況惡化,五年後在華盛頓逝世。唯一幸運的是,他在去世之前將在華二十五年的經歷寫成此書,讓後人得以更加真實、詳細地了解那段歲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