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原成都市新苗國小)地處三環路以外的距簇橋古鎮西南2公里的新苗社區,現占地約24畝,前身為新苗村鐵河國小,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
  • 地址:成都市
學校簡介,學校發展,學校榮譽,學校地址,

學校簡介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原成都市新苗國小)地處三環路以外的距簇橋古鎮西南2公里的新苗社區,現占地約24畝,前身為新苗村鐵河國小,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
2003年7月前,學校是一所偏僻的村小,占地約16畝,教師15人,教學班10個,學生500餘人。學校建築面積1954平方米,學校無專用教室,無功能教室,辦公設備簡陋,學校教育質量處於簇橋地區末尾水平。2003年8月1日,學校歸為區教育局直管,更名為“成都市新苗國小”,同年11月,與成都市桐梓林國小結對捆綁,共同發展。 2009年9月,與成都市紅牌樓國小結對捆綁,聯體發展。
全校教職工緊抓“捆綁”發展機遇,認真分析學校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辦學條件差。校舍破爛,室內常無法避風雨; 教學設備短缺,教師全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教學,甚至體育課很多時都在教室內完成,無一間功能室。第二,管理水平低,管理缺乏活力。領導班子年齡結構不合理,學校領導無條件外出學習,也無研究基礎,主要是經驗型粗放型管理,缺乏現代管理理念;還由於當時村小受中心校直接管轄,導致學校領導無必要的管理自主權,缺乏積極主動性,因此領導進取心不足,得過且過,管理效率低下。第三,教師隊伍差。師資短缺,1個教師幾乎包1個班,人均周課達27節,且無專職教師,教師所教學科不固定,隨時調換學科,根本就無法培養學科教學骨幹和形成專職學科教學隊伍;2003年,教師學歷大學本科僅4人,專科有3人,其餘是中師學歷;教師整天應付課堂教學,無精力也無條件學習與研究,教學水平與能力停滯不前,甚至不能應對學生情況的變化。第四,缺少教育合力。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間,常是各自為陣,難以相往來,更不用提合作,因此形成孤獨、封閉式的教育,學生行為習慣很差,較嚴重的影響學校教育質量。

學校發展

近年,學校堅持“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榮辱共擔” 的“捆綁”主旨,針對以上原因,充分利用好上級部門對學校的大力支持的優勢,運用遠程教研、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培訓交流“捆綁”策略,為教師發展鋪路;實施開兩校展學生活動交流、節日聯展共演、創建桐新圖書站“捆綁”舉措,為學生成長奠基。四年來,新苗國小在武侯教育局高質量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政策引領下,抓住改造薄弱學校的良好契機,積極主動地藉助捆綁發展戰略優勢,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大道上開拓前進。目前,學校有26個教學班,學生1300餘人,其中,本地戶口有230人; 在崗教師62人,支教教師1人,本科學歷達78%。在硬體方面,學校的專用教室建設初具規模,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實驗室、多功能教室各項1個,網路教室兩個;遠程系統、光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已經基本建成,室內設施設備基本能保障正常教學使用;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已形成特色;已經建成B級並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學生食堂,已經完成水網、電網、校園電話網、校園電視網以及Inter網等“五網”建設。

學校榮譽

捆綁後的新苗辦學質量顯著提高。學校已獲得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進實驗學校、成都市示範家長學校、成都市快樂教育實驗基地、成都市市民終身教育學校、新苗社區家長學校、武侯區綠色學校、簇橋安全文明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2010年3月榮獲四川省政府普教成果三等獎,是城郊國小唯一一所學校。《中國教育報》、《教育導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成都商報》、《成都教育》、《教育科學研究》、《今日武侯》、四川教育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新苗國小的教育教學、科學管理、先進個人等作了多次宣傳報導,全面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1年8月,武侯教育為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高位均衡,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新校園落成並投入使用,學校更名為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附屬國小。校園占地15105.25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4007平方米,36個教學班辦學規模,投資2000萬元。新的學校,將在李鎮西校長的帶領下,繼續深入“實驗大師思想,踐行平民教育”,把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教育現代化有機融合,以“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現代化、蘇霍姆林斯基平民教育思想的中國化。”為教育發展目標;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辦學追求;以兒童閱讀構建書香校園,豐富師生精神,實現和諧發展,創辦和諧社會平民教育典範的實驗學校,讓每一個孩子和諧發展,快樂成長!

學校地址

成都市武侯區新苗西街100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