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導意見

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相關內容,包括意義,相關實施辦法以及有關目標要求。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導意見
  • 發布單位:成都市教育局
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導意見
成教函〔2015〕56號
各區(市)縣教育局,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社會事業局,直屬(直管)學校(單位):
為貫徹《成都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成委發〔2011〕10號)和《成都市教育國際化發展專項規劃(2013-2020年)》(成教發〔2013〕5號),深化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廣大中小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國際意識,提升國際素養,現就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適應成都城市建設和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徵和必然趨勢。為加快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國際理解教育成為全市中國小校推進國際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中國小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助於促進全市教育對外開放,為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奠定重要基礎,滿足我市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我市教育和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教育要有助於培養“面向世界”的人。國際理解教育旨在培養兼具傳統性和包容性的國際化人才。通過開展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使學生在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刻認同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強學生國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流及溝通能力,學會尊重、共處與合作,培養學生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和共同發展的情操,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全面發展。
(三)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建設教育國際化視窗學校的重要任務。根據《成都市教育國際化視窗學校建設指標體系實施意見(試行)》(成教辦〔2014〕26號),在中國小階段開設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是創建成都市教育國際化視窗學校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帶動和引領全市中國小校加快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要緊緊抓住建設教育國際化視窗學校的契機,以評促建,以點帶面,大力引進、融合、開發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逐步實現全市中國小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工作達到滿覆蓋。
二、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要求
(四)把握國際理解教育的育人目標。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為了使中小學生在對本民族主體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了解別國歷史、文化、社會習俗的產生、發展和現狀,學習與其他國家人民交往的技能、行為規範和建立人類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學習正確分析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及其對本國發展的影響,正確認識經濟競爭與合作、生態環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與發展等方面的國際問題,使廣大中小學生崇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畏法律,自覺養成遵守規則、尊重解國際慣例的良好習慣。
(五)確定階段性工作推進目標。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符合本地區特點的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實施方案。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融入國際理解教育元素,培養學生國際意識以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宗教、風俗、禮儀。探索實踐以國際理解教育為主題的各類校園活動、社團活動。鼓勵學生海外修學體驗課程化,倡導和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開發和套用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
2015年,做好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試點工作,研發國際理解教育讀本,國際化視窗學校建設單位開設國際理解教育的課時數每學期不得少於10 課時,其他學校不得少於4課時。
2016年,全市普及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使國際理解教育在全市中國小校達到滿覆蓋。2017-2020年,不斷總結和推廣,形成一批國際理解教育特色項目。
三、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途徑
(六)科學整合課程,注重學科滲透。堅持將學科滲透作為國際理解教育主渠道,充分挖掘、科學整合現有學科課程和教材中能夠作為國際理解教育載體的內容,注重不同學科教學中國際理解教育滲透方法的探索與實踐。重視立足課堂,在日常教學中有機滲透國際理解的思想,提升學生國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
(七)開設專門課程,注重校本實施。重視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拓寬教育內容,開設專門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合理確定不同學段國際理解教育的課程目標,突出課程資源建設的開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服務於學生的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
(八)開展主題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國際理解教育是一種思想對話、文化理解。學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和基礎,把國際理解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校報、宣傳欄、展板等形式,多渠道宣傳介紹國際理解教育基本常識,在全體師生中營造濃厚的國際理解教育氛圍。開展國際理解教育主題活動,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積極思考,相互交流。學校要利用班團隊活動、社團活動、大型藝體、科創、文化節等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觀考察、社會調查、合作探究等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國際理解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深挖活動內涵,創新活動載體,形成一系列國際理解教育特色活動品牌。合理利用外籍教師和國(境)外來訪師生等資源,創設國際理解教育的生動環境。
(九)開展校際連線,加強文化交流。讓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是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國際友城教育深度合作行動計畫、與境外學校建立姊妹學校夥伴關係,組織學生赴國(境)外遊學,積極爭取並實施國際交換生項目及其他國際文化交流項目、賽事,吸引國(境)外師生來訪,增強海內外師生交流的互動性和生動性。同時,開設虛擬課堂,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廣泛開展線上國際交流。
四、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保障舉措
(十)高度重視,健全機制。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國際理解教育工作組織、人員和經費保障機制。確定積極穩妥的階段性工作目標,開展階段性工作評估和總結,把國際理解教育開展情況作為評估區(市)縣教育國際化發展指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國際理解教育交流推廣機制,定期組織課程研討、教學觀摩等活動,及時推優促優。
(十一)加強培訓,打造隊伍。實施國際理解教育,要求教師擁有良好的國際知識儲備、較強的國際交流技能和較廣的國際視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有計畫地組織教師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的相關培訓,通過專家引領、政策學習、境外研修、吸引國(境)外師生來訪、參加國際理解教育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學習相關理論,促進思考研究,加強經驗分享,不斷提高教師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的知識素養、基本能力和教學藝術。
(十二)注重研究,及時推廣。各級教育科研部門和學校要根據中國小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要求,科學整合學科教學內容,結合不同學科的課程特徵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組織公開教學觀摩活動、優質課和品牌項目評比活動,總結、推廣經典課例、優秀成果和品牌交流項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及時總結國際理解教育的成功經驗,開展年度國際理解教育主題展示和交流活動,適時召開總結交流及經驗分享會,促進成果推廣路徑的最佳化,擴大國際理解教育的受益面。
成都市教育局
2015年6月1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