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

2016年11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6〕228號印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該《規劃綱要》分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積極發展臨空產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完善公共服務與市政設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體制機制、保障措施10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
  • 印發機關四川省人民政府
  • 文號:川府函〔2016〕228號
  • 印發時間:2016年11月8日
通知,規劃綱要,

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的通知
川府函〔2016〕228號
成都市、資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8日

規劃綱要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
2016年11月
目錄
一、規劃背景
(一)區位比較優勢明顯
(二)發展臨空經濟支撐強勁
(三)機場與航線網路日趨完善
(四)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
(五)區域創新要素優勢顯著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四)戰略定位
三、空間布局
(一)成都片區重點建設區域
(二)資陽片區重點建設區域
(三)開發管控區域
四、積極發展臨空產業
(一)臨空製造業
(二)臨空服務業
(三)高端示範農業
五、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一)構建綜合交通樞紐
(二)加強對外通道建設
(三)完善內部路網體系
六、擴大對外開放合作
(一)擴大以向西為重點的對外開放
(二)建立健全對外開放平台
(三)構建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七、完善公共服務與市政設施
(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二)健全市政公用設施
(三)建設智慧園區
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一)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二)提升生態宜居功能
(三)促進資源集約利用
(四)實施機場噪聲治理
(五)加強環境影響評價
九、完善體制機制
(一)完善管理體制
(二)創新開發模式
(三)完善支持政策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實施
(二)同步建設機場配套工程
四川省是西部地區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地處歐亞航路中點,緊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契機,依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加快發展國際臨空經濟區,對於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和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推動臨空經濟區高起點、高水平建設,培育形成我省經濟新興增長極,特編制《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引導臨空經濟區有序開發建設的戰略性、綱領性檔案。
臨空經濟區規劃總面積298平方公里,由成都片區和資陽片區組成。成都片區包括成都市簡陽市福田鄉三岔鎮玉成鄉壇罐鄉大部(除四溪村、兩河村)、海螺鄉大部(除洞溝村、復興村、萬年村、互利村、長山村)、草池鎮(機場紅線以外區域)、高明鄉局部(農豐村)、石橋鎮局部(燕子村、同心村)、石板凳鎮局部(官堰村、楊泉村、廬永村),面積199平方公里。資陽片區包括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大部(除吉樂村、水井村、高柏村)、雁江鎮(主城區北部和西部區域)、松濤鎮局部(紅岩村、宰山村的成渝高速以西部分),面積99平方公里。規劃期為2016—2020年。
圖1規劃範圍示意圖
一、規劃背景
臨空經濟在國外已經成為較為成熟的經濟發展模式之一,一些國家和地區圍繞大型樞紐機場發展臨空經濟,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鄭州等地依託機場推動具有臨空指向特點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動地區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實力。我省加快建設國際臨空經濟區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發展前景。
(一)區位比較優勢明顯。向西開放已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臨空經濟區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以及歐亞航路的重要節點位置,相對於東部沿海地區,擁有向西到歐洲、非洲、西亞等地的航線和距離優勢,有條件打造成為向西開放最便利的視窗,引領我省乃至西部地區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版圖。
(二)發展臨空經濟支撐強勁。我省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資源大省。產業基礎雄厚,市場需求旺盛,是全球跨國公司投資的熱土,形成了從軟體外包、研發設計到終端製造、總部銷售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推動了航空運量的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4224萬人次,居全國第四位;貨郵吞吐量達55.7萬噸,居全國第五位。
(三)機場與航線網路日趨完善。雙流國際機場已經開通航線260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91條,與舊金山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吉隆坡墨爾本新加坡等主要城市均實現了直航,初步建立了面向東南亞南亞,直達歐洲美洲大洋洲的國際航線網路,排名中西部機場第一。未來將形成以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為樞紐,帶動支線機場發展的乾支結合民用機場網路體系,以及連線全球主要城市和輻射全國的航線網路。
(四)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我省正加快建設聯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融入“一帶一路”國際運輸大通道的鐵路幹線網路,構建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為重點的高速公路通道,形成貫通南北、連線東西、通江達海、面向國際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增強臨空經濟區的輻射和帶動能力,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五)區域創新要素優勢顯著。我省綜合科技實力雄厚,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省級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綿陽科技城、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一批創新平台加快推進,多層次的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科技人才創新基地初具規模。成都市正在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將吸引全球各領域的頂級人才和創新要素集聚。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為契機,遵循臨空經濟發展規律,堅持綠色集約高端發展,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促進臨空產業、創新要素集聚,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示範、對外開放合作的視窗、培育發展新動力的載體,為全省乃至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科學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嚴格控制開發強度、開發節奏,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加強重要水系、生態廊道保護,彰顯綠色宜居魅力。
堅持創新發展。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以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政策集成為突破口,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快構建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堅持開放發展。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功能定位,實施貿易、投資、金融等開放政策,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堅持協調發展。促進成都和資陽“兩城”協同、臨空經濟區和天府新區“兩區”互動、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互補,強化區域協作共贏,實現發展要素合理配置、發展空間統籌布局、體制機制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到2020年,為天府國際機場配套的交通運輸、口岸物流、商務服務等設施同步建成,形成較完備的企業入駐條件。建成起步區35平方公里,各功能組團布局初步形成,臨空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區域生態體系和生態紅線基本穩固,臨空經濟區管理機制趨於完善。
遠景展望。到2030年,臨空經濟區基本建成,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打造一批臨空製造、航空服務、航空物流等產業集群,建成國際一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
(四)戰略定位。
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發揮向西到歐洲、西亞、中亞、非洲等地區的距離和航線優勢,強化臨空經濟區國際商務交往、高端產業集聚、文化商貿交流等作用,支撐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為西部地區客貨運量最大、航線和服務密集高效的現代化樞紐機場,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版圖。
國家級內陸臨空經濟發展示範區。推進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和陸空口岸,打造國際集散和分撥中心,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試點示範和帶動作用。
西部重要的創新創業基地。抓住成都成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及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大機遇,依託機場核心樞紐功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著力吸引國內外各類創新要素、創業人才集聚,建成臨空指向特徵顯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
西部重要的現代化空港新城。堅持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理念,最佳化空間布局,推動產城融合,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綜合發展高端化、國際化的新樞紐經濟和總部經濟,形成高品味的宜居宜業環境,提升城市國際化綜合服務功能。
三、空間布局
規劃區範圍內,實施總體空間開發管控,最佳化耕地、基本農田和建設用地布局,生態禁建區域不低於150平方公里。對接機場功能布局,加強與天府新區互動,綜合考慮建設用地條件、重大交通設施走向、自然環境要素、機場噪音影響等因素,重點建設成都片區的臨空服務業、航空物流、航空研發製造,以及資陽片區的臨空製造業、臨空綜合服務共5個功能組團,引導臨空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一區兩片多組團”的空間開發格局。近期規劃城鎮建設用地35平方公里,重點用於起步區建設;遠期規劃城鎮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滿足各功能組團建設需要。
(一)成都片區重點建設區域。位於天府國際機場西側和北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約6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與機場運營緊密相關的航空物流、綜合保稅、服務保障、航空製造、航空維修等相關產業,適度發展總部經濟、研發設計、商務服務等關聯業態,形成臨空服務業、航空物流、航空研發製造等功能組團。
臨空服務業組團。位於機場西南方向,規劃城鎮建設用地30平方公里。結合大型國際航空樞紐運營需要,配套建設航空運輸相關企業的生產生活服務保障系統,集聚國內外高端航空總部資源,積極發展航空運營、航空商務、特色金融、航空科教、飛機租賃等,建設航空運輸綜合服務保障基地。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總部,鼓勵會計諮詢、市場行銷等商務服務業集聚發展,培育知名展會,打造面向歐亞、輻射西部、服務全省的國際化商務服務中心。
航空物流組團。位於機場貨運區北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20平方公里。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儀器儀表、生物醫藥、鮮活農產品等特色產品物流,積極培育航空快遞、國際中轉物流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完善形成集倉儲、中轉、配送、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現代化綜合物流體系。重點強化口岸服務、保稅物流和保稅加工功能,完善進出口貨物通關監管、場站服務、貨櫃拼裝轉運、檢驗檢疫等服務,圍繞生物醫藥、航空裝備、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開展保稅加工,拓展高端商品保稅交易展示功能。
航空研發製造組團。位於機場西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15平方公里。滿足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需要,積極發展航空零配件製造、航空器總裝、航空電子、航空新材料以及航空維修等產業,建設航空科技創新中心、孵化設施和服務平台,加強航空科技的國際合作,培育發展重量體積小、科技含量高、經濟附加值高、航空運輸指向性強的下一代通信網路、電子信息等研發設計,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航空製造及科技創新基地。
(二)資陽片區重點建設區域。位於資陽市主城區西側和北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約3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臨空製造、高端商務、旅遊度假等臨空指向型產業,加強城市配套服務功能,形成臨空製造業、臨空綜合服務等功能組團。
臨空製造業組團。位於資陽市主城區以西,規劃城鎮建設用地20平方公里。積極發展臨空依賴性強、附加值高的高端製造業,拓展保稅加工功能,建設先進制造業出口加工基地,吸引高端診療設備、數位化家庭診療、保健設備等企業入駐,打造軌道交通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產業鏈,引導通信與網路設備、電子元器件、積體電路、系統集成、智慧型儀器等領域企業集聚,形成參與國際分工的臨空高端製造產業集群。
臨空綜合服務組團。位於資陽市主城區以北,規劃城鎮建設用地15平方公里。依託資陽市主城區拓展城市服務功能,積極引進國際教育、醫療等服務資源,建設航空商業區、高端住宅區,提供高品質、國際化生活和商務服務,打造空港衛星城。合理布局綜合保稅功能,培育發展保稅貿易、免稅購物等,拓展電商物流等產業。以航空俱樂部、航空主題公園等為主,培育航空展示、航空文化、康養度假、臨空商務、高端品牌商業等業態。
圖2空間布局示意圖
(三)開發管控區域。對重點建設的功能組團以外的區域,實施空間開發綜合管控,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在滿足近期發展需要的同時,為遠期發展預留充足空間,促進臨空經濟區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臨空經濟區發展定位,對周邊地區現有和已規劃的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進行清理和規範,管控區內原則上不再新增和擴大各類開發區及產業園區。制定並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嚴格控制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與航空關聯度較低的低端業態。科學合理安排用地指標和土地供應時序,堅持集約節約用地,避免房地產過度開發。充分利用管控區域內的農業用地,因地制宜發展高端示範農業。加強生態用地以及自然水體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建設生態景觀。
四、積極發展臨空產業
遵循臨空產業發展規律,結合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重點發展臨空指向性強、附加值高的先進制造業以及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因地制宜發展高端示範農業,打造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現代臨空產業體系。
(一)臨空製造業。以專業化園區為載體,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航空需求性強的電子信息、智慧型儀器、航空製造等產業,提高智慧型製造、柔性製造水平,打造臨空製造產業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高端電子設備、3D列印、可穿戴設備等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產業,帶動上下游晶片、元器件、核心軟體、零部件等企業高效集聚。積極發展下一代信息網路關鍵電子元件、感測器及敏感元器件、網路設備、安全設備、移動終端設備等相關產業,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引進數字音視頻、通訊顯示等產業項目,帶動發展嵌入式系統、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等產業。
智慧型儀器設備。順應物聯網發展趨勢,推進儀器儀表智慧型化、網路化和微型化,加快培育精密測量、光學儀器、精密檢測等儀器儀表研發製造產業,積極發展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智慧型製造裝備以及智慧型化生產線,大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智慧型家電、智慧型照明、智慧型廚衛等智慧型產品,配套開發相關零部件和控制軟體,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高端儀器儀表設備和智慧型設備產業基地。
航空製造。吸引國內外航空製造龍頭企業進駐,以需求拉動形成上下游產業集群,融入全球航空製造產業鏈。加快建立航空發動機研發體系,大力發展飛機零部件、航空材料、機載系統、航電系統及配套產業。著力推動航空零部件再製造產業發展,打造航空零部件深度修理創新平台。培育發展公務機、無人機、特種通用飛機等整機製造。
(二)臨空服務業。發揮臨空經濟區各類高端要素集聚的優勢,培育發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務、綜合保稅、商務服務等產業集群,營造國際化的居住和營商環境,打造成為中西部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和服務中心。
航空物流。依託航線優勢和市場腹地,健全機場客貨中轉、物流基礎等設施設備,吸引國內外大型知名物流企業入駐,集聚管理、投資、行銷等功能,大力發展生物製品、醫療器械、精密儀器、化妝品、鮮活農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物流,積極發展滿足周邊先進制造業發展需求的航空器材、電子信息等物流,建設中西部地區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基地。積極發展航空快遞物流,打造中國西部航空快遞中心和分撥中心。
航空服務。吸引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設立基地,匯聚高端航空服務資源,打造國際航空運營管理服務中心。積極發展航空食品、航油航材供應、航空信息等服務業,開展飛行員培訓、機場航務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等專業服務培訓,提升機場運營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快發展民航機務維修、空管設備維修、機場特種設備維修等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維修基地。加快發展航空金融租賃、航空保險等行業,配套發展航空諮詢、航空仲裁、航空代理、航空經紀等業務。
保稅服務。最佳化通關流程,提高信息化、網路化服務水平,適應國際中轉、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業務要求,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國際航空貿易基地。搭建保稅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基地、離岸金融試驗區、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等功能平台,拓展保稅服務領域。積極發展文化保稅服務,建設藝術品保稅中心,提供藝術品快速通關、保稅倉儲、保稅展示、外匯留存等服務。
商務服務。鼓勵創意設計、法律會計、市場行銷、會展服務等業態聚集發展,吸引跨國公司和航空指向性強的國內企業設立區域總部,建立區域性研發中心、運營中心、行銷中心等,建設成為臨空型商務服務總部基地。積極探索離岸金融試點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加速區域金融國際化發展。建設專業化會展會議中心,承辦國內外重大會議、展會,打造精品化、高端化會展品牌。
跨境電子商務。吸引國際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入駐,鼓勵中小微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積極推進跨境電子支付、電子結算、電子匯兌等業務,完善交易展示、展覽、行業交流、專業培訓、信息服務等相關服務功能,拓展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
(三)高端示範農業。依託我省農業資源優勢,圍繞歐洲、中東等地區高端農產品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培育、種植和展示,加快附加值高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加強新技術套用和新品種試點,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按照航空食品標準提檔升級。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先進農藥機器,力爭農產品農藥殘留符合歐盟標準。積極推廣“網際網路+農業”,採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建立數據智慧型化採集、處理、套用、服務、共享體系,加快發展智慧農業。
五、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按照布局網路化、服務一體化和管理智慧型化的要求,推進綜合樞紐、對外通道、內部路網建設,構築銜接高效、連線順暢、功能完善的經濟區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一)構建綜合交通樞紐。按照零距離換乘要求,高標準建設新機場立體交通換乘中心,打造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軌道、公路和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提高通達機場的便捷度和區域內集散水平。以增強轉運效率和綜合服務能力為重點,加強空陸聯運設施和航空貨運倉儲設施建設,完善集疏運系統,建設無縫銜接的綜合貨運樞紐。
(二)加強對外通道建設。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北向連線青白江鐵路貨櫃樞紐站,南向通達宜賓、瀘州港,西向整合雙流機場,完善形成以軌道交通及高速公路為骨幹的對外運輸網路,構建帶動全省、輻射西部、通達全國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蓉京高鐵、蓉昆高鐵、成渝客專資陽至新機場城際聯絡線等鐵路。大力推進成都捷運13號線、18號線及延長線、天府新站經新機場至資陽城際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至宜賓、天府國際機場經資陽至潼南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等高速公路。
圖3綜合交通體系示意圖
(三)完善內部路網體系。最佳化經濟區內部交通網路,以強化銜接對外通道和內部道路提檔升級為重點,形成廣泛覆蓋、有機銜接、快速通暢的路網體系,實現片區間及片區內部各功能組團的順暢銜接,提升經濟區對外交通轉換能力。加快推進資陽至三岔湖、簡陽至仁壽、簡陽至三岔湖、資陽至機場北等快速通道建設。高標準實施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和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最佳化完善周邊城鎮道路配套系統,適時推進線路改道,減少跨境運輸和城市交通間的相互影響。
六、擴大對外開放合作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形成與長江經濟帶交匯的開放高地,發揮國際航空樞紐對外交往的門戶作用,加快臨空經濟區對外開放功能、體系建設,全面打造四川國際交往的重要載體。
(一)擴大以向西為重點的對外開放。以輻射歐洲、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為重點,加大國際航線開闢和加密力度,推動國內與國際中轉航線網路的最佳化完善,積極融入歐洲經濟圈和亞太經濟圈,推進高端化合作,打造我國西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和載體。積極推進與歐美國家產業和技術合作,吸引國際高端產業轉移,全面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資源、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工程建設等領域的廣泛合作,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強與東協、南亞的國際產能合作。拓展與日韓和澳洲在電子信息、農業等領域的合作。
圖4開放格局示意圖
(二)建立健全對外開放平台。抓住國家設立中國(四川)內陸自貿區機遇,積極爭取自貿區範圍和政策覆蓋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強與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等互動發展。推動外向型產業園區合作共建,加強與中韓創新創業產業園、中德創新產業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態園等國別合作園區聯動發展。依託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建設眾創空間,打造具有示範效應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國際合作行銷網路,推動優勢農業企業、知名品牌和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三)構建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立健全支持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營造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制度環境。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和政策優勢,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營造誠信守約的市場環境和政務環境。引進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推行客商投資代辦制度,為各類企業提供法律、會計、貿易、通關等優質服務。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外貿”,搭建跨境電子支付平台,提升外貿服務效率。提高貿易仲裁專業水平和國際化程度,健全商事糾紛非訴訟解決機制。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險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國內外各類高端人才集聚。
七、完善公共服務與市政設施
加強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安全高效、區域統籌、多元互聯的市政設施體系,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臨空經濟區綜合承載力。
(一)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健全文化、就業、社會保障、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體系,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活需求。吸引國際知名教育機構,鼓勵採用12年一貫制中外雙軌教學體系,為外籍專業人士、港澳台及海歸人才的子女提供國際化教育服務,科學布局中國小、幼稚園。按照三甲醫院標準設定,引入國際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專業醫療專家團隊,建設以特需醫療、高端醫療服務為特色,與國際接軌的醫教研一體化綜合性醫院。
(二)健全市政公用設施。加強供排水、電力等設施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市政服務。合理布局供水設施,推進高標準節水示範,增強臨空經濟區供水保障能力。建設高標準排水設施,加強河道治理,完善防洪體系,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加強電力等能源設施建設,完善能源管理和應急抗災體系,積極推廣能源科技創新套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地下綜合管廊,推進電力、通信、供排水、天然氣等管線入地,形成無管線城市天空。
(三)建設智慧園區。加快推進產業園區信息化建設和物聯網套用,搭建智慧園區服務平台,實現信息共享、智慧型管理。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多網融合,實現無線網路高速全覆蓋,構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區、智慧教育等信息套用系統。加快建設智慧型交通網路,打造綠色高效的交通服務與管理平台。規範物聯網套用標準,加快推進物聯網套用。
八、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打造林水相宜、綠色秀美的城鄉生態格局。
(一)構建生態安全格局。依託沱江、絳溪河、九曲河等自然水體,恢復河道生態環境,加大營造林和濕地恢復力度,構築環狀生態走廊。建設新機場高速公路、資陽至三岔湖快速通道、簡陽至三岔湖快速通道、三岔湖旅遊快速通道等交通幹線沿線景觀林帶建設,形成貫穿區域的綠色廊道。加強周邊區域的老鷹水庫等水源地保護,確保飲水安全。加強公共綠地系統和綜合生態公園建設,拓展綠化空間,提升整體生態品位。
(二)提升生態宜居功能。突出林、山、水要素融合,全面提升生態景觀品質和生態休閒功能,打造宜居、宜業的魅力城市和生態城區。統籌河道防洪排水功能和生態景觀功能,規劃建設沿江生態濕地區、濱河休閒區、田園風光區,打造林水相宜、融合一體的沿江景觀。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促進先進適用節能減排技術的廣泛套用,嚴控經濟區內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建立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對資源占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潛在不良影響實施動態監測評估,制定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應急協調預案。
(三)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降耗。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劃定並嚴格控制開發邊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生產生活節水,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循環高效利用,提高水資源承載力。突出抓好產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及收運體系建設,提高再利用水平。
圖5生態格局示意圖
(四)實施機場噪聲治理。嚴格實施噪聲治理方案,通過聲屏障等技術運用、大規模降噪綠化帶建設等手段,實施高噪聲區綠化工程,降低機場和進場公路周邊噪聲影響。對機場噪聲影響區內的村鎮和既有敏感設施,實施有序搬遷避讓。統籌機場周邊土地利用,主要發展航空物流服務和綜合保稅等產業。
(五)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密切跟蹤規劃實施對經濟區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的影響,提出空間管制措施,科學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的空間開發格局。合理有序引導城鎮空間拓展,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因地制宜布局各類產業發展空間,按照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要求,引導產業相對集聚,實現集約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對納入《綱要》的重大建設項目依法履行環評審批程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嚴控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儘量少占耕地、林地,及時進行生態恢復和補償。強化聲環境管控,防治交通噪聲污染。減少能耗和污染排放,減緩大氣污染。
九、完善體制機制
以市場機制為紐帶探索建立區域合作關係,設立企業化運營的開發管理平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協調推進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
(一)完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成都市和資陽市主體責任,在省政府統籌指導下,由兩市分別成立各自片區的管理機構,行使管理職能,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督、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職能,創新行業監管模式,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定產業負面清單,指導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管理。
(二)創新開發模式。由成都與資陽兩市各自投資建立多元化投入、企業化運營的開發管理平台,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推動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及載體建設、招商引資、公共服務供給等。鼓勵臨空經濟區採取多舉措創造盈利條件,支持開發管理平台上市融資。對臨空經濟區內具備條件的項目,積極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開發建設。
(三)完善支持政策。集成和創新開放政策,構建統一高效的口岸和綜合保稅區監管體系,全面實施自貿區可複製、可推廣的相關政策。爭取國家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24小時過境免簽、24小時直接過境免辦邊檢手續等政策。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年度計畫指標管控,最佳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依法依規實施現代服務業優惠稅率、出口退稅試點、購物離境退稅等稅收政策,將天府新區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等財稅政策延伸至臨空經濟區。加強面向國際的航空人才培養與交流,建立飛行、空管、機務等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孵化基地。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實施。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成都市、資陽市的指導,研究制定臨空經濟區建設、土地、金融、海關、財稅、商貿、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強化《綱要》指導和管控作用。成都市、資陽市是實施《綱要》的責任主體,要研究制定工作機制,依法依規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綜合交通、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以及有關控制性詳細規劃,協調推進臨空經濟區建設。充分發揮開發管理平台作用,切實推動《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地實施。加強《綱要》實施情況監測分析,開展《綱要》實施階段性評估,根據需要適時組織開展調整修編。
(二)同步建設機場配套工程。完善機場功能配套,同步建設機場口岸、航空物流、綜合保稅、機場生產生活配套等設施,滿足機場運營需要。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18號線、機場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縣級道路等項目建設,確保與機場同步建成,發揮工程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