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觀法師

成觀法師

台北市人,1947 年生,1988年於紐約莊嚴寺依天台宗第45代傳人上顯下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於台灣基隆海會寺受三壇大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觀法師
  • 出生地:台灣省台北市人
  • 出生日期:1947
  • 職業:毘盧出版社發行人
  • 畢業院校: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 信仰:佛教
  • 代表作品:《楞伽經義貫》《楞嚴經義貫》
人物經歷,大毘盧寺,相關經院,美國遍照寺,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生平與學歷】
1947年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
1972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1977考取五所研究所(台大、師大、輔仁大、淡江大、文化大),後入台大外文研究所攻讀
1979申請到美國三大學之獎學金,後入德州TCU英研所為全額獎學金研究員 (Fellowship)
1980參加校際英詩創作比賽,獲得第二名(得獎作品“暴風雨夜”,系300多行英文長詩)
1982於TCU修完學分,寫完論文,提出未果,尋閉關而放棄
【佛學屢歷】
美國德州閉關三年、俄亥俄州閉關半年
漢傳東密(印度·中國·日本)三國傳燈·高野山真言宗第53世傳法灌頂阿闍梨(1996-)
高原法系·賢首宗(華嚴宗)兼慈恩宗(唯識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 (2010-)
楞嚴座主
法華譯主(英文版)
華嚴譯主(英文版)
【現任】
台北大毘盧寺住持
東密高階阿闍梨紫色法衣東密高階阿闍梨紫色法衣
美國密西根遍照寺住持
毘盧出版社發行人
【經歷】
(台北石牌)美國海軍醫院器材保養組夜班班長(1969-72)
國防部光華電台新聞官、編譯小組組長(1974-76)
屏東大同國中、台北光仁中學、中山女高英文教師(1976-78)
休士頓「華商報」專欄作家兼駐達拉斯特派員(1980-82)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會員(1966-68)
師大「英語系學會」監事(Supervisor)、「讀書會」主持人、英語系足球隊隊員;英文小說創作比賽第二名、英詩朗誦比賽第二名(1968-72)
師大附中「文園社」社長、附中足球校隊、附中合唱團員、附中口琴班團員、附中英語會話班班長

大毘盧寺

台北大毘盧寺系由釋成觀法師於民國八十年 (1991年) 六月創辦,當時名為“大毘盧弘法”,院址設在北投溫泉路,並向中國佛教會登記為團體會員。同年十月,即由北投遷至台北市文山區(景美)現址迄今。其後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本寺於第一次內部整修後,即改名為“大毘盧寺”。
成觀法師披東密高階阿闍梨紫色法衣成觀法師披東密高階阿闍梨紫色法衣
本寺所修之法門,以禪密為主體,而兼容他宗。所修密宗者,則系真言宗,即俗稱之“東密。成觀法師於1990年前後,於美、台各地參學藏密、唐密、東密,並於1991年開始,至日本真言宗的總本山、高野山(弘法大師所創之真言宗總本山),修學真言宗密法。六年之間辛勤往返,終於完成學業,於1996年8月8日入壇受金胎兩部大法傳法灌頂,得阿闍黎位,是為三國傳燈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闍梨。
又,由於台北縣樹林福慧寺上欽下因老和尚高足體會法師之引介,成觀法師於2010年4月24日蒙欽因長老傳授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自此,成觀法師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賢首宗及慈恩宗(亦即華嚴宗唯識宗)的傳承,責任重大。
本寺之例行法會為每月兩次,通常在第二及第四星期日下午2:00~5:00。法會內容為“楞嚴法會”,誦楞嚴咒、靜坐、講經,信眾並可燃“佛頂光明燈”供佛。除此之外,逢佛菩薩聖誕,亦舉辦普佛法會,以資慶祝;且亦有不定期之“密一”或“密三”等真言法會,傳授真言密法。
大毗盧寺之佛殿,樓下(一樓)“彌勒殿”供彌勒菩薩及賓頭盧尊者牌位。三樓“毗盧殿”供本師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韋陀伽藍。四樓“真言殿”供金胎二界大日如來、準提菩薩、除穢金剛、愛染明王……
法師之著作極多,其中以《楞伽經義貫》及06年出版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最為人所稱讚!是21世紀難得一見之巨作。
自2007年,高雄文殊講堂上慧下律大法師開講楞嚴經,其中就選用了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因為其白話文的方式更適合現代人,但又不會因為過度白話失去原來的味道,慧律法師對這本義貫讚賞有加,有心之士可以去搜尋閱讀。

相關經院

新逍遙園譯經院
本寺 (大毘盧寺) 自1991年在現址創立以來,道場雖然不大,但運轉基本正常,而且頗具廛市中鬧中取靜之優點。2013年以來,由於在大法會時在家弟子人數有所增加,因此相當擁擠,再加上出家弟子已增至四位,寮房亦顯不夠。因此開始積極找地。於2013年前找到楊梅鎮的一塊約一千坪地皮,但後來發現不太理想,最終找到目前這塊楊梅市場地。
由於本人(成觀法師)主要從事注經、譯經法務,因此在覓地建寺之際,某天忽然心血來潮,想將此新道場命名為“新逍遙園譯經院”。“逍遙園”系中國古代姚秦時的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西元四世紀頃)譯經的地方,當時的皇帝將此道場賜給他作譯場,他將此譯場命名為“逍遙園”,而在此譯出了許多千古不朽,為人傳誦的佛典,其譯筆優雅順暢,幾無翻譯的斧痕,讀來朗朗上口,令人有經文本來就是中文之感,其中最為著名的如:《金剛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等。由於仰慕羅什大師德業,再加上他本人亦以譯經為主業,故望於譯經事業能效法前人,廣利異國眾生。是以取其譯場之名,命名此道場為“新逍遙園”。
成觀法師
從事譯經事業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報恩:報佛菩薩恩。這與他從事注經的工作一樣,也是為了報恩。因為他自初發心學佛起,即迭蒙佛菩薩護念加持,於佛法中之修行,有甚多重大體會,頻有所悟,深受大益,難以言宣。故發願以己所受佛法利益,分與一切眾生共享。 於國人方面,則以漢文白話(或跡近白話)註解深奧的佛經,加上少許自己修行實際的經驗,以饗大眾,俾令於此末法混亂、邪說橫行之際,使人於佛甚深微妙法起正信、正解、正修行,速入菩提。而於外國人,他則發願將大乘八大宗的主要經典譯為英文,令全世界各地之有情,皆能均沾如來甘露,斷惡修善,明心見性。當今之世,英文已成為世界語言,再加上網路之興盛,若佛典皆得譯為英文,則佛法之全球化指日可待。再者,本人又想,當初若沒有許許多多的西域古德,發心到中國來譯經弘法,及許多中國大德高僧,冒著生命危險到印度求法,然後回國將佛典譯成中文,則我們今天怎會有佛法?佛法何以能於中國如此昌盛、發揚光大?同樣,當今西洋雖然已有很多人在學佛、講佛法,但佛典翻成英文或其他外文的,實在很少,若有,則其質量往往不高(其中很多,遣詞造句頗為粗俗,甚至還有很多錯譯及文法錯誤──即使是英美人士所譯也是一樣。又,其中佛法名相,大都只用梵文音譯,等於沒有翻譯,例如“如來”一詞,皆是譯為Tathagata(多陀伽多耶),如此,洋人如何能懂?且那些翻譯者,不論中外,多半是在家人,幾乎沒有華人的出家僧眾。尤其是西洋譯者,多半是世俗學者,以世俗學術的眼光及態度來譯佛經;更有甚者,其中一部分人,尤其是英國人,是為了了解他們的殖民地(中南半島諸國),便於他們的殖民帝國統治,而從事翻譯,(他們本身不是佛教徒),因此其翻譯心態不正,對佛法含有岐視、有時乃至鄙夷之意。由於此種種因緣,他發願乘時勢之利,以所學之長(其專業是英文),貢獻於佛法,供養一切眾生,翻譯佛經為英文。然而古代譯師皆有帝王之助,成立譯場,(每一譯場的工作人員,從譯主、筆受、證義、潤文、綴文,書寫、寫經、裝潢到護庭、一伙食、日常生活供應整理者,至少都有千餘人,多至三千多人的經常編制)因此,各大譯師都能專心從事大量的翻譯,因此歷代功德匯集起來,才能成就偉大的漢文“大藏經”。
成觀法師
然而如今,成觀法師雖有幾個人幫助編排、打字、校對,但今世只憑一人之力,想將卷帙浩瀚的佛典大部分譯成英文,實在不太可能。因此他便想到籌建“譯經院”,並且將來成立“譯經研究所”,培育譯經僧才,代代相承,共同來進行佛典的英譯事業,把握住能令佛法廣布全球的時代契機,接引一切有情,共入無上菩提大道。
再者,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大乘佛法當初從印度傳到中國,但身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其佛法卻於傳入中國之後五百年,約十一世紀頃(約當宋末元初),被回教徒完全毀滅。自那以後,若要學大乘佛法,只能到中國,或到再傳的韓、日、越南等國。至於佛典,則大部份的梵文原典,不但印度再也無法找到,連中國也因歷代兵火而絕大部分都亡佚。幸虧絕大多數的重要佛經都因為譯成漢文,而得以保存下來,因此我們至今仍可學佛,而且學的是佛所傳的正法。同樣他也曾想:世間無常,時代變遷猶如滄海桑田,而且不可抗拒(眾生共業如是),也許將來有一天,漢文的佛法全部滅盡(這不無可能──事實上,中國近代經歷重大變革,若無台灣保存,也許大乘佛法也已滅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佛典皆已大部分譯成英文,而且保存在世界各地,則佛陀正法的傳承,便可長久住世,利樂度脫無量有情。這也是法師發願英譯佛經的緣起之一。
由於這些發心及立意,所以籌建“新逍遙園譯經院”及建立“譯經研究所”。唯願一切佛子善信,發心護持或隨喜,令此“未曾有”的自利利他之佛法大業,得以速疾成就,功德無量。
拙僧 釋成觀 合十敬白 2010年12月3日

美國遍照寺

本寺是在一九九三年成觀法師於美國創辦;原先寺址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一九九四年,遷移至北邊鄰州密西根州底特律附近之現址。
本寺現址占地五十英畝,原來是一渡假營地,景致優美。本寺南面鄰接三個相連的湖,湖東有一小河引湖水向北流,貫穿本寺;是故本寺既有湖、又有河、並有無數百尺高橡樹等樹木,西與州立公園相鄰,是故本寺具有原始風味的自然景觀。
本寺修行的重點為禪與密,因本寺住持釋成觀法師,不但具有禪宗(曹洞宗)之傳承,且是印、中、日三國傳燈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闍梨(得法於日本真言宗總本山高野山)。然而,除禪密之外,本寺於如來顯密性相各種教法,亦平等攝受修學。
又,由於台北縣樹林福慧寺上欽下因老和尚高足體會法師之引介,成觀法師於2010年4月24日蒙欽因長老傳授賢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脈。自此,成觀法師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賢首宗及慈恩宗(亦即華嚴宗唯識宗)的傳承,責任重大。

主要作品

【著作】
《楞伽經義貫》(大乘精舍,一九九O初版;佛陀教育基金會,一九九四、初版二刷;高雄文殊講堂,一九九五、第二版)
禪之甘露》(英漢合刊,毗盧,一九九五第二版,二OO二年、第三修訂版)
心經系列》(毗盧出版社,一九九七初版;一九九八、初版二刷)
《北美開示錄一、北美開示錄二》(原名北美化痕)(毗盧出版社,二OO一)
《佛性三參》(英文版,毗盧出版社,二OO二)
《入不思議處》(英文版,毗盧,二OO二)
《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毗盧出版社,二OO二)
《佛教邏輯學--因明入正理論義貫》(毗盧出版社,二OO二)
《唯識三十論頌義貫》(2007年8月初版)
《觀所緣緣論義貫》(2007年8月初版)
《八識規矩頌義貫》(2008年7月初版)
《六離合釋法式義貫 》(2008年7月初版)
《地藏法門系列》(2009年9月初版)
《華嚴法門集要》(2010年7月初版)
【英文著作】
佛典英譯 :
The Sutra of Forty-two Chapters 佛說四十二章經
The Diamond Prajna-Paramita Sutra and The Heart Sutra 金剛經、心經
The Dharmic Treasure Altar-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六祖法寶壇經
The Sutra of Consummate Enlightenment 圓覺經
The Sutra of Terra-Treasure 地藏經
The Lotus Sutra of Wondrous Dharma 法華經 等等
專題述著 :
The Sweet Dews of Chan禪之甘露
Three Contemplations Toward Buddha Nature佛性三參
Tapping the Inconceivable 入不思議處 等等。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類別: 註解佛經
成觀法師
頁數: 1220頁
撰注者: 釋成觀法師
發行者: 大毘盧寺(台灣)‧遍照寺(美國)
出版者: 毘盧出版社
承印者: 世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2007年[民國96]第三版,敬印一千冊
國際書碼:ISBN 978-957-9373-24-1,精裝
流通方式:非賣品
贈閱處: (台灣)大毘盧寺‧(美國)遍照寺
本書簡介:
「楞伽經義貫」第三版序言
敝人於約二十年前(一九八四~一九八七)在閉關時所注的楞伽經義貫,先後經由大乘精舍(一九九○年、初版)、佛陀教育基金會(一九九三年、初版二刷)、及高雄文殊講堂(一九九五年、第二版),各印了三千冊(至心銘感)。然至今皆已結緣一空,時有欲請閱覽者,乃至求一冊而不可得。故今再行助印此書。
《楞伽經》,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代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的最主要依據之一。除此之外,佛於本經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三自性(依他起性、徧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以及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的體、相、用,更是唯識學的本色當行;甚至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以及二種無我(人無我及法無我)亦是相宗參究的主要內容。因此歷來習相宗行者都把它列為與《解深密經》一樣的必讀經典之一。由於《楞伽經》是一部性相圓融、各宗共尊的聖典,不論在性宗或相宗的根本經典中,都列於首要之位。故知本經對修學大乘佛法來講,不論性宗或相宗,都極其重要。可惜本經的文字古奧精簡,居所有經典之冠,因此十分難讀;加以歷來註解本很少,尤其是白話註解者更少,所以學者要研讀此經,十分辛苦。敝人有感於此,便於昔日閉關後期,發心注出,俾使現代學者皆得易讀易解(且我原本之發心為:「不放過經文中任何一個字,令經文每一個字的意義都能明白呈現、令人解了。」)因此無可諱言,註解的過程頗為辛勤。
本書自初版以來,已歷十六寒暑,承蒙各界垂愛,衷心感激。如今再次印行第三版,系由大毘盧寺發起(也是第一次由本寺發起,重新打字排版,因為之前沒有電腦檔案),辱蒙十方緇素大德,再次發心贊助、護持,願你我以此布施無上正法因緣,今生、來世速證無上菩提。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類別: 佛經注釋
頁數: 上冊 1477頁 下冊1237頁
成觀法師
撰注者: 釋成觀法師
倡印者: 大毘盧寺(台灣)‧遍照寺(美國)
發行者: 毘盧出版社
承印者: 世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2008年5月[民國97]二版,敬印一千冊
國際書碼:ISBN 957-9373-21-3,精裝本
流通方式:非賣品
贈閱處: (台灣)大毘盧寺‧(美國)遍照寺
本書簡介:
「楞嚴經義貫」自序
本書為注者繼十八年前所注楞伽經義貫之後,在佛法上的又一重要努力。
眾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為重要的大經,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為過。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的重要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由於本經有這些稀有的特點,因此歷來皆被修行者奉為必修的無上圭臬,尤其是對習禪者而言,更是如此。再者,漢傳佛寺中,僧眾每日早課都必誦楞嚴咒,而且歷代在打禪七之前,傳統上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嚴會」,以除魔障。又,以本經中,顯密性相上的道理均發揮無遺,故是一部在法門上十分均衡,沒有宗派偏倚的圓滿法門。因此本經是一部非常難得的無上大法寶。也因為本經具如此的重要性,所以歷來註解《楞嚴經》的著作非常豐富。儘管如此,但令人很遺憾的是:就連在歷代大德的注本中,也常「抱怨」諸注本都有許多地方並未交待清楚;甚至有些地方變成猶如解經的「死角」,幾乎是無法克服的障礙;歷代大德注到這些地方,有時是一筆帶過,有時則含混言之,有時就將原經文複述一遍,乃至乾脆略而不提。因此問題總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本經之難解,當然跟本經在義理上本來就很深奧有關。不過本經的譯文特別古雅且簡練,更增加學者在理解上的困難。
本「義貫」作者昔在關中研讀本經及歷代注本時,發現有此一問題存在,即發心要釐清這些問題,俾令大家對這部稀有的寶典,於每一字、每一句、乃至每一行,都能得到較清楚、確定、滿意的理解;這也是作者發心志在廓清所有的死角、盲點、與疑惑不清之處,普令「皆解如來真實義」。這是作者的發心,至於此目標究竟達成多少,則有賴各界大德慈悲明鑑指正。
眾人皆知,《楞嚴經》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寶典。尤其我們末法時期,出現種種修法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佛並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因此,本經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望於如來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種種邪魔外道所轉、所誑惑、破壞。
佛在經中說,末法將盡、法將滅時,《楞嚴經》最先滅;因為《楞嚴經》是眾魔的剋星,破魔的大法寶,若有本經住世,則正法得住持世間,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恃,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經若滅,魔力即無有能制者,魔事猖獗,眾生修行即罕能不墮魔藪者。因此,為佛弟子,應善護正法,勿謗此經,共同宣揚此法門,則自他於菩提道深種善根因緣,速修無上。茲為序。
心經系列
類別: 講解佛經
成觀法師
頁數: 約262頁
撰注者: 釋成觀法師
倡印者: 大毘盧寺(台灣)‧遍照寺(美國)
發行者: 公益信託新逍遙園譯經院
承印者: 東豪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版次: 2012年2月第五版,敬印一千冊
國際書碼:ISBN 957-9373-08-6,平裝
流通方式:非賣品
贈閱處: (台灣)新逍遙園譯經院、大毘盧寺‧(美國)遍照寺
本書簡介:
「心經系列」簡介
鄙人今將歷年來在美國各地所開示「般若心經」之闡釋文字,匯集成冊,名之為「心經系列」,此亦為「佛海樞要」之第一集。本集中包括『心經顯說』、『心經奧義』、『心經奧義析微』、『心經與禪密修行』四文。
此中「心經顯說」一文,大抵為依一般傳統所說之義,而解釋心經之文字與義理。以其理較為明顯易解,且為一般所知,故名之為「心經顯說」。
其二、「心經奧義」,此所謂「奧」者,秘奧之義也。是為依於禪門無上法,而開闡心經中之如來密義,以如來密義甚深秘奧,凡俗不能得窺,故名之為「奧義」;又,心經之甚深旨趣,乃在隱現此三乘不共之如來密義。若得知見信解於此密語密意,即於如來一切甚深法藏,速得悟入通達。
其三、「心經奧義析微」,此篇為將「心經奧義」一文所示者,詳加剖析。茲篇之作者,蓋以有人表示「心經奧義」一文,善則善矣,然文字精簡,義理深奧,中下根人無由得窺知解之門,是故再為逐段詳為解析,俾令皆解,名之為「奧義析微」。
其四、「心經與禪密修行」,為闡示如何依於心經而習禪、修密。蓋心經法門既已為如來無上法,故為禪中之無上禪,可知矣。心經中又為隱現如來密義,其末復歸於一密咒,故知心經實亦為如來法身之秘密境界,所謂「密法」是也。是故依於心經而修,則習禪甚佳,修密亦勝,禪密並修尤勝;此為即禪即密,即密即禪,別而不別,不別而別,行者心自精進通達而不取著,悉皆成就,疾趨無上菩提,故有斯篇之作。
願以此編,與諸同道,速入佛智,同證菩提,令法久住,眾生聞者,同出苦輪,證於無上。
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
類別: 註解佛經
成觀法師
頁數: 約135頁
撰注者: 釋成觀法師
倡印者: 大毘盧寺(台灣)‧遍照寺(美國)
發行者: 毘盧出版社
承印者: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版次:2002年[民國91]初版第一刷,敬印三千冊
國際書碼:ISBN 957-9373-12-4,平裝
流通方式:非賣品
贈閱處: (台灣)大毘盧寺‧(美國)遍照寺
本書簡介:
「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簡介
「大乘百法明門論」是印度天親菩薩(亦即世親)根據「瑜伽師地論」所造,唐‧玄奘三藏法師譯。此論為大乘唯識學最精要核心義理之概述。故也是唯識學最根本之作。此中「百法」用來代表一切法,因為所謂「一切法」其數無量;無著菩薩所記彌勒菩薩所說之「瑜伽師地論」中將世出世間一切法略為六百六十法;然此六百六十為數仍太大,迥非一般人所堪受持,故天親菩薩慈悲,乃自「瑜伽師地論」的「本地分」中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百法,分為五大類(五位),用以達到提綱挈領之效,令一般人易於受持,是為「五位百法」。故此五位百法即代表世出世間一切法。其五位為:
一、心法──共八種
二、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種
三、心不相應行法──共二十四種
四、色法──共十一種
五、無為法──共六種
此論旨在闡明此百法之體、相、用及其相互間之關係,尤其是在闡發此百法對於凡夫在世間生死流轉中的體、相、用,及聖賢在斷惑證真中所修諸法的體、相、用。故若人慾具體解了凡夫流轉生死之由,及諸賢聖斷惑證真之本,即可經由正解此五位百法,作為菩薩證入菩提無漏「智明」之「門」,故稱為「百法明門論」。又此法乃大乘獨具之法,故稱「大乘百法明門論」,此為本論之大旨。
而本書「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則系依佛經及古德之論著,用現代語言,來註解本論,故稱為「今注」。所參考、引用之經論有:《成唯識論》、《大乘廣五蘊論》、《瑜伽師地論》、《俱舍論》、《大智度論》、《解深密經》、《楞伽經》、《法華經》、《大日經》、《華嚴經》等。
成觀法師手持賢首兼慈恩二宗法脈傳承書成觀法師手持賢首兼慈恩二宗法脈傳承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