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以重慶成都為中心,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重慶市的渝中、萬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等27個區(縣)以及開州、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雅安(除天全縣、寶興縣)、資陽等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發揮其溝通西南西北、連線國內國外的獨特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成長新空間,有利於保障國土安全、最佳化國土布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引領成渝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渝城市群 
  • 外文名:Chengdu-Chongqing City Group
  • 所在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長江上游地區 
  • 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9094萬人(2014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GDP:4.76萬億元(2017年)
  • 人均GDP:5300美元(2017年)
  • 兩個都市圈: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
  • 兩個城市帶:成綿樂城市帶、沿江城市帶
  • 發展定位:世界級城市群
  • 城市群性質:國家級城市群
批覆歷程,區域範圍,發展基礎,主要目標,布局定位,

批覆歷程

2016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6〕68號),批覆同意《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成渝城市群(成都、重慶以及周邊縣市)成渝城市群(成都、重慶以及周邊縣市)
2016年4月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發改規劃〔2016〕910號”檔案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同時,檔案指出: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 —2020 年)》和《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編制,是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導性、約束性檔案。

區域範圍

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
成渝城市群範圍成渝城市群範圍
該範圍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76 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的 1.92%、6.65%和5.49%。

發展基礎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指出,成渝城市群發展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區位優勢明顯
成渝城市群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地帶,是全國重要的城鎮化區域,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區位優勢。自然稟賦優良,綜合承載力較強,交通體系比較健全。
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經濟基礎最好、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和金融等產業實力較為雄厚,具有較強的國際國內影響力。人力資源豐富,創新創業環境較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等改革經驗豐富,開放型經濟體系正在形成,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 城鎮體系日趨健全
重慶、成都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一批中小城市特色化發展趨勢明顯,縣城(區)和建制鎮分布密集,每萬平方公里擁有城鎮 113 個,遠高於西部的 12 個/萬平方公里和全國的 23 個/萬平方公里,各級各類城鎮間聯繫日益密切。
  • 經濟社會人文聯繫密切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間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一脈,經貿往來密切,區域交通、農業、商貿、教育、科技、勞務等領域合作不斷加強,毗鄰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川渝合作進程逐步加快,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主要目標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指出:
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
  • 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建立健全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旅遊消費等功能初步培育形成,具有國家級重要意義的優勢產業集聚等功能更加強化,具有區域帶動作用的現代化生產性服務功能得到提升。重慶、成都核心城市的區域輻射帶動力持續增強,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實力較強的城鎮密集區初步形成,區域開放通道上的節點城市發育壯大,功能完備、布局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城鎮綜合承載力得到有效增強。
  • 保障有力的支撐體系和生態格局全面建立
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集聚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國際化內陸開放高地全面建成,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經濟形態基本形成。有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多層次快速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形成,通信、能源、水利設施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生態安全格局和環境分區管治制度基本形成,資源利用更加高效,集約緊湊式開發模式成為主導,整體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 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開放共享的機制不斷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川渝合作、各類城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重點跨界地區一體化步伐加快,多元化主體參與、多種治理模式並存的城市群治理機制建設取得突破。
成渝城市群
二、到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同城化水平顯著提升,創新型現代產業支撐體系更加健全,人口經濟集聚度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布局定位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最佳化提升核心地區,培育發展潛力地區,促進要素聚集,形成集約高效、疏密有致的空間開發格局,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
  • 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
立足西南、輻射西北、面向歐亞,高水平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品質建設人居環境,高層次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培育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支撐作用。圍繞上述總體定位,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
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全國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高地,建成產業鏈完善、規模效應明顯、核心競爭力突出、支撐作用強大的現代產業基地。
西南創新驅動先導區。充分發揮重慶、成都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綿陽國家科技城等創新資源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加快區域創新平台建設,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激發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創新活力,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建設成為西部創新驅動先導區。
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充分發揮長江上游開放高地優勢,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強化對內合作,依託西南西北通道強化對外開放。完善開放體系,健全開放平台,創新內陸開放模式,建成西南地區國際交往中心、國家向西開放戰略支點,打造推動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
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深化重慶、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重點突破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城鄉統籌規劃、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全域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美麗中國的先行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佳化國土開發空間,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打造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依託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發揮歷史文化遺存和風景資源豐富、山水聚落獨特的優勢,建設顯山露水、透綠見藍的區域開敞空間,建設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市,形成城在綠中、道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群。
  • 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的空間格局
發揮重慶和成都雙核帶動功能,重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沿長江和成德綿樂城市帶,促進川南、南遂廣、達萬城鎮密集區加快發展,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空間發展格局。
成渝城市群空間格局示意圖成渝城市群空間格局示意圖
打造成渝發展主軸。依託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積極推進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建設,加快推動核心城市功能沿軸帶疏解,輻射帶動資陽、遂寧、內江、永川、大足、榮昌、潼南、銅梁、璧山等沿線城市加快發展,打造支撐成渝城市群發展的“脊樑”。加快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線交通樞紐建設,構築發達的基礎設施複合廊道。加強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引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支持沿線中心城市拓展發展空間,提高人口經濟集聚能力。
培育沿江城市帶。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鐵路,充分發揮重慶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瀘州、宜賓、江津、長壽、涪陵、豐都、忠縣、萬州等節點城市發展,培育形成沿江生態型城市帶。發揮沿江區位和港口優勢,有序推進岸線開發和港口建設,增強瀘州、宜賓、涪陵、長壽、萬州等產業園區支撐作用,建設臨港產業、特色產業和現代物流基地。規範開發秩序,嚴守生態紅線,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強化沿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統籌流域環境綜合治理。
最佳化成德綿樂城市帶。依託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寶成—成昆鐵路和成綿、成樂、成雅高速公路等構成的綜合運輸通道,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綿陽、德陽、樂山、眉山等城市的節點支撐作用,帶動沿線城鎮協同發展,提升人口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鎮集聚帶。依託沿線產業基礎,發揮天府新區、成都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綿陽國家科技城的平台優勢,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打造創新驅動的特色產業集聚帶。
提升重慶核心功能。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加快兩江新區建設,全面增強集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強化城市規劃約束性作用,根據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築物高度,提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以主城區為核心,以城市發展新區為腹地、聯動沿江城市帶和四川毗鄰城市發展,構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大都市區。
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完善對外開放平台,提升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層次。強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發揮自然因素在城市風貌特色塑造中的基礎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充分發揮成都的核心帶動功能,加快與德陽、資陽、眉山等周邊城市的同城化進程,共同打造帶動四川、輻射西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培育川南城鎮密集區。包括自貢、內江、瀘州、宜賓的市區和部分縣(市),促進自貢—內江聯合發展、瀘州—宜賓沿江協調發展,建設成為成渝城市群南向開放、輻射滇黔的重要門戶。
培育南遂廣城鎮密集區。包括南充、遂寧、廣安的市區和部分縣(市),加強與重慶協作配套發展,建設成為成渝城市群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培育達萬城鎮密集區。包括達州市部分地區、萬州、開州和雲陽部分地區,加快達萬綜合通道建設,促進萬開雲一體化融合發展,建設成為成渝城市群向東開放的走廊。
  • 最佳化城市規模結構
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培育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以建設中小城市和重點小城鎮為支撐,最佳化城市規模結構。
做強區域中心城市。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條件,提升區域服務能力,分擔核心城市功能,強化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最佳化行政區劃設定,適當擴大城市規模,與鄰近區縣一體化發展。把萬州打造為渝東北區域中心、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把黔江打造為渝東南區域中心、武陵山區重要經濟中心;把綿陽、樂山打造為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寶成—成昆發展軸帶向北和向南輻射的空間節點;把南充打造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川東北城鄉均衡發展;把瀘州、宜賓打造為川南的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川南丘陵地區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城鎮發展。
專欄1區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規模
萬州:沿江城市帶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30平方公里。
黔江: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4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49.5平方公里。
綿陽:成德綿樂城市帶上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0平方公里。
南充:南遂廣城鎮密集區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0平方公里。
樂山:成德綿樂城市帶上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
瀘州:沿江城市帶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2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00平方公里。
宜賓:沿江城市帶的區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4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40 平方公里。
建設重要節點城市。把建設重要節點城市作為最佳化城鎮體系的抓手,提升專業化服務功能,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強化江津、德陽等在重慶、成都都市圈中的協作配套功能,發揮遂寧、大足等區位優勢明顯城市對成渝主軸的支撐作用,完善自貢、達州等城市在城鎮密集區發展中的支點作用。
專欄2重要節點城市功能定位
涪陵:重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宜居宜業的山水園林之城。
長壽:重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區域物流中心、壽文化旅遊目的地。
江津:重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川渝、渝黔合作共贏先行區。
合川:重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知名旅遊目的地。
永川:重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西部職業教育城,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南川: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先行區,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綦江:重慶南部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渝黔合作開放門戶,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區。
雙橋:中國重型汽車製造基地、上汽依維柯紅岩重型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大都市區。
萬盛:長江三峽旅遊帶外環的重要節點和重慶周邊旅遊的熱點地區之一。
大足: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工業重鎮、旅遊重鎮和重要交通樞紐。
璧山:重慶重要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全面融入主城區的城市新區。
銅梁:重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重要的產業轉移承接示範區。
潼南:成渝合作重點示範區,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成渝北線增長極。
榮昌:重慶西部門戶,川渝合作共贏先行區。
梁平:重慶東北部重要農產品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豐都:特色休閒旅遊目的地。
墊江:重慶東部重要陸上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
忠縣:重慶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重要節點。
開州:重慶市勞務經濟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雲陽:生態經濟示範縣。
達州: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陝結合部交通樞紐,生態宜居城市。
內江: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產業基地,濱水宜居城市。
自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旅遊城市,現代工業城市。
德陽:全國重要的重大裝備製造基地,以及新材料、精細化工基地。
眉山:以東坡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現代生態田園城市。
遂寧: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產業基地,現代生態花園城市。
資陽: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丘區生態宜居江城。
廣安:川東北地區交通樞紐,川渝合作示範的山水園林城市。
雅安:進藏物資集散地,川西特色產業基地、交通樞紐,國際生態旅遊城市。
培育發展一批小城市。以縣城和發展潛力較大的特大鎮為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推動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有序改市,探索賦予鎮區人口 10 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許可權。鼓勵引導產業項目向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縣城布局,夯實縣城產業基礎。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公共資源配置適當向縣城傾斜。鼓勵適度增加集約用地程度高、吸納人口多的縣城建設用地供給,有效滿足農民就近城鎮化的住房需求。
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位於重慶、成都都市圈範圍內的重點鎮,要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統籌規劃、功能配套,有效分擔城市功能。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小城鎮,要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培育成為文化旅遊、商貿物流、資源加工、交通樞紐等專業特色鎮。其他一般小城鎮,要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成為服務農村、帶動周邊的綜合性小城鎮。
  • 促進川渝毗鄰地區合作發展
在川渝毗鄰地區率先打破行政壁壘,創新體制機制,打通“斷頭路”構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快推進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對接,促進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經濟聯繫比較緊密的省際交界地區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廣安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支持潼南、銅梁、合江等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
專欄3推進川渝毗鄰區域合作發展
1.推進廣安、合川、北碚合作
立足區位優勢和合作基礎,發揮兩江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推進省界市場建設、路網聯通、跨界流域治理和扶貧開發,支持川渝合作示範區全面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商貿市場、文化旅遊和生態環保一體化發展
2.推進江津、永川、瀘州合作
發揮緊臨重慶主城區的區位優勢,共同承接重慶主城區產業轉移,共建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加強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合作,推進信息資源共享,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合作。
3.推進銅梁、潼南、資陽合作
以打通“斷頭路”為重點,加快規劃銜接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發揮產業合作基礎,共同打造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消除行政壁壘,建立共同市場。積極探索跨省跨區合作新模式,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城鄉統籌和跨區域融合發展。
4.推進榮昌、內江、瀘州合作
共建川渝合作高新技術產業園,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布局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共同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和立體交通網路,加強水域生態修復,解決突出民生問題。
另:其餘內容,參見《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全文、詞條“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