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塞克

戈塞克是法國交響音樂的奠基者,他運用曼海姆樂派的經驗,擴大樂隊編制(採用單簧管、長號、圓號、鑼),善於運用力度和色彩效果。對法國交響音樂的發展有直接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戈塞克
  • 國籍:法國
  • 出生日期:1734年
  • 逝世日期:1829年
  • 職業:作曲家
簡介,職業生涯,主要作品,

簡介

法國作曲家。生於比利時貧苦農家。17歲到巴黎,開始了解曼海姆系派的作品。1769年他創立法國最早的交響音樂會“愛樂者音樂會”。法國大革命時任國民自衛軍軍樂隊長。1795年巴黎音樂學院創立後,任督學和作曲教授。波旁王朝復辟後,離開巴黎音樂學院。他是法國交響音樂的奠基人。借鑑曼海姆樂派的經驗,擴大樂隊編制,善於運用力度和色彩效果。所作近六十部交響曲及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交響樂曲《7月14日之歌》、吹奏樂《哀悼進行曲》《葬禮進行曲》等,對法國交響音樂的發展有直接影響。新歌劇有《共和國的勝利》等。1829年在巴黎逝世。
戈塞克

職業生涯

弗朗索瓦·約瑟夫·戈塞克,1734年1月17日生於韋爾尼,1829年2月16日卒於巴黎。戈塞克是一個貧農的兒子,出生於比利時的農村。他在教堂里和安特衛普的大教堂里受到初步的音樂訓練。他在17歲時定居巴黎,在巴黎富有的資產階級和貴族音樂愛好者的樂隊供職,行使音樂“監督”的職權,並親自創作室內樂、交響樂和小型歌劇。60年代,他的喜歌劇開始在義大利喜劇院上演。1769年,戈塞克創建並領導了業餘愛好者音樂會,公開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1773年,他接任宗教音樂會的領導,這個組織舉辦類似的音樂演奏(也包括世俗音樂)已達數十年。自1774年起,他受聘於王室的音樂(大歌劇)院,並為該院寫了許多作品;而當歌唱學校於1784年併入音樂院時,戈塞克立即就被任命為該校的領導。法國大革命時戈塞克已經55歲,他把自己作為作曲家、音樂教員和組織者的經驗貢獻給了革命。自1789年起,他同薩雷特一起創建了一所新的音樂學院。1792年,他同一個歌唱家小組被派往他的故鄉比利時,在那裡進行“宣傳自由、平等”的演出。1795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並被任命為音樂學院五位督察員的主席;1816年,當音樂學院在復辟時期按照擁護君主主義的觀點被改組的時候,戈塞克被逐出音樂學院。到他去世為止,他一直居於鄉間,一直為朋友和學生所尊敬,但受到君主主義政體的排斥。終年95歲。

主要作品

戈塞克的主要作品有:30餘首交響曲,其中包括了發表於1774年的《狩獵》;在革命時期創作的《葬禮進行曲》、《勝利進行曲》和《軍隊進行曲》等管弦樂曲;室內樂《6首小提琴二重奏》,作品7(1765)、《6首管弦樂四重奏》,作品14(1769);《6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5(1772)等等;芭蕾舞曲《米爾扎》(仙女芭蕾舞曲,1779)、《卡利斯托》(英雄芭蕾舞曲)等。 戈塞克的歌劇雖然經常在巴黎皇家歌劇院上演,但他的喜歌劇不如A.E.M,格雷特里,悲劇也不如C.W.格魯克。他支持格魯克的歌劇改革,但在自己的創作中卻較少體現。戈塞克在60年代創作了6部喜歌劇,其中有《漁夫》(1766年)、《牧歌》等;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創作了一些嚴肅歌劇;在革命年代中創作了3部歌劇。他的歌劇作品主要有:《奉獻給自由的祭品》(1792)、《共和國的勝利》(又名《大草原上的兵營》、1793)、《復仇的呼聲》(1799)。還有一些合唱作品和許多革命合唱歌曲和頌歌,其中有《七月十四日之歌》(1791)、《自由頌》、《平等頌》、《博愛頌》、《至高造物頌》、《前途無量的人民!》等等(全部都是為合唱和軍樂隊而創作的)。他創作的宗教音樂包括《祭奠彌撒曲》(1760)、《獻給活著的人的最後彌撒曲》(1813)等等。還作有教育論文若干,主要有《歌唱練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