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鶉

懸鶉

懸鶉,典故名,典出《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貧,衣若縣鶉。”“縣”同“懸”,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鶉
  • 拼音:xuán chún
  • 注音:ㄒㄨㄢˊ ㄔㄨㄣˊ
  • 解釋::比喻衣服破爛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用典示例,相關人物,

基本信息

詞目:懸鶉
拼音:xuán chún
注音:ㄒㄨㄢˊ ㄔㄨㄣˊ
解釋:比喻衣服破爛

詳細釋義

典源

《荀子·大略篇》
子夏家貧,衣若縣鶉。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釋義

“子夏家貧,衣若縣鶉。”“縣”同“懸”,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用典示例

白行簡 《李娃傳》:“被布裘,裘有百結,濫縷如懸鶉。”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花深時伏雉,釜冷尚懸鶉。”
譚嗣同 《仁學》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軸繁而懸鶉之衣絕,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
幼學瓊林》:“卜子夏甚貧,鶉衣百結。”

相關人物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人稱卜子。性格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孔子逝後,他到魏國西河進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教訓。以防止臣下篡權。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李俚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為師。相傳《》、《春秋》等書,均是由他傳授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