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十哲

孔門十哲

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稱,受儒教祭祀。《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基本介紹

類別,人物介紹,德行,政事,言語,文學,

類別

孔門十哲,指中國儒家學派早期的十位學者,皆是孔子弟子,分為“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類別。

人物介紹

德行

子淵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比孔子小三十歲,魯國人。顏回出身貧賤,一生沒有作官。孔子讚嘆說:“顏回真是難得啊!用一個竹筒吃飯,用一個瓜瓢喝水,住在陋巷裡。要是一般人,一定憂煩難受,可顏回卻安然處之,沒有改變向道好學的樂趣!”顏回敏而好學,能聞一知十,注重仁德修養,深得孔子欣賞和喜愛。因此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子淵像子淵像
顏回才29歲,頭髮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顏回死時,孔子哭得很傷心,說道:“自從我得了顏回以後,弟子們就更加親和向學了。”“他發了怒,很快就會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錯誤,馬上改正,決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在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人了。”由於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所以至三國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時開始以他為配享從祀之例。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被封為“亞聖”。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為“復聖”。《韓非子。顯學》列為儒家八派之一(顏氏之儒)。
子騫 即閔損,姓閔名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魯國人。閔損以德行著稱,孔子特別表彰他的孝行,說他順事父母,友愛兄弟。漢代劉向《說苑》中曾記載:閔損幼年時遭後母虐待,他父親知道以後,非常憤怒,要把後妻趕走,閔損反而為後母求情。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因為後母生了兩個孩子,如果後母被趕走了,那三個孩子就沒人照顧了。他的孝行感動了父母,也深得遠近人之讚賞。閔損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季氏曾派人去請他出任費邑宰,他卻要來人替他婉言推辭,並說,如果再來召我的話,那我就渡過汶水出國去了。閔損是孔門弟子中唯一明確主張不作官的人。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子騫像子騫像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歲,魯國人。以德行著稱。後來,冉耕患了麻風病,不願意見人。孔子去探望他的時候,站在窗外面握著他的手。嘆息著說:“如果沒有希望的話,這也是天命啊!這樣的好人,竟然會染上這種惡病!他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像伯牛像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冉雍出身貧賤,他的父親行為不良,有人以此作為攻擊冉雍的藉口。孔子駁斥說,一頭耕牛,也可以生出獻祭用的小牛來;父親不好,兒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氣量寬宏,沉默厚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冉雍參加做過季氏宰,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戰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他,把冉雍與孔子並列為大儒。

政事

子有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稱冉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冉求生性謙退,是孔門弟子中多才多藝的人,深受孔子稱讚。冉求長於政事,尤其善於理財,曾任季氏宰。他很能帶兵打仗,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師統帥,以步兵執長矛的戰術打敗了齊國。趁這次得勝的機會,他說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後來由於冉求幫季康子聚斂民財,受到孔子嚴厲批評,但這並未影響他們師生間的關係,足見師生相知深厚。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唐朝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徐侯”。宋大中祥符兩年(1009年)追封為“彭城公”(後改為“徐公”)。
冉有像冉有像
子路 即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為季氏的家臣,又被稱作季路,比孔子小九歲,魯國人。仲由出身微賤,家境貧寒。他生性豪爽,為人耿直,有勇力才藝。仲由經常批評孔子,孔子也常批評他,仲由聞過則喜,能虛心接受。孔子對他評價很高,說他有才能,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可以讓他掌理軍政大事。仲由作過魯國的季氏宰;做過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子路像子路像
仲由一生忠於孔子。孔子說:“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護孔子唯恐不周,不願使孔子遭人非議。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就沒有聽到過惡語。”
在仲由63歲時,遇到衛國內訌,他為了救援孔悝與敵人展開搏鬥。混戰中纓冠被擊斷,他想到孔子“君子雖死而冠不免”的禮儀教導,在重結纓帶時,被敵人砍死。他的死,對時年72歲的孔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言語

子貢 即端木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衛國人。他口才很好,雄辯滔滔,又能料事。見於《論語》中的孔門弟子與孔子的問答之言,屬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於顏回。曾擔任魯國或衛國之相,最善於搞外交活動,曾在齊、吳、越、晉諸國間遊說,使吳國攻齊,從而保全了魯國。孔子對子貢的利口巧辭,有時也加以勸戒。有一次,孔子問子貢說:“和顏回相比,你自認為如何?”子貢謙遜地答道:“我哪裡敢和顏回相比?他聽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聽到一分,只能領悟到二分。”子貢與子路一文一武,猶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子貢很善經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後,子貢守墓六年,師生之情勝過父子。
子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稱宰我,魯國人。宰予口齒伶俐,能說善辯,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國,如“使於齊”、“使於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常與孔子討論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改“三年之喪”為“一年之喪”,縮短喪期,遭到孔子的指責。又因為“晝寢(白天睡覺)”,被孔子評論稱“朽木不可雕也”。宰予任齊國臨淄大夫,《史記》記載其因參與陳恆殺君事件而被殺,但據後人考證,參與叛亂的是另一個叫“子我”的人。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唐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為“臨淄公”(後又改封“齊公”)。
孔門十哲

文學

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魯國人。言偃長於文學。他曾在魯國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極力推行禮樂教化。有一天,孔子路過武城,聽到琴瑟歌詠的聲音,很高興,就微笑對著他說:“殺雞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聽了回答說:“從前我常聽老師說‘在位的學了禮樂之道,就能愛民,普通人學了禮樂之道,就很容易聽從教令,好治理’,我現在就是實行這樣的教化啊!”孔子聽後,對隨行的弟子們說:“你們聽聽,他講得很對。我剛才說殺雞豈用牛刀,只不過是跟他開開玩笑罷了。”言偃被列位孔門四科十哲(文學科)之一。其後學者在戰國時形成一個較大的學派。
子我像子我像
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衛國人。子夏是孔子門高足,擅長文學。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古詩上‘美人輕盈微笑時酒窩多俏麗,黑白分明的眼睛顧盼多動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麗啊’。這三句詩是指什麼?”孔子說:“這是說,要畫畫,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後再加上色彩。”子夏說:“這不就是說,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後再用禮加以文飾嗎?”孔子說:“啟發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這樣,就可以跟你談《詩》了。”子夏被列為孔門四科(文學科)之一。他提出的“學而優則仕”的論點。對後世儒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孔子去世後,他就在西河教學,當時的魏文侯曾奉他為師,向他請教國政之事。子夏的兒子先他而死,他哀慟過度,把眼睛都哭瞎了。著有《詩序》、《易傳》。唐開元27年(739年)追封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謚為“東阿公”,後又改謚“魏公”。
子夏子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