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賦

《懷舊賦》是西晉文學家潘岳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作者拜謁岳父一家的墳墓時在路上的情景,再寫岳父一家的墳墓的荒涼,然後寫岳父曾經對自己的獎掖和眷顧,最後寫岳父一家的故居的荒涼以及作者的孤寂哀愁。全賦語言簡潔洗鍊,樸素自然,通過間接懷思到直接傷懷展現出感情變化的層次,還把環境描寫與心境描寫有機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同所懷者之間的誠篤真摯的感情以及作者因故人逝去而產生的慘怛痛切的哀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懷舊賦
  • 創作年代:西晉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潘岳
  • 作品出處:《文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懷舊賦
餘十二而獲見於父友東武戴侯楊君1,始見知名,遂申之以婚姻,而道元、公嗣亦隆世親之愛2。不幸短命,父子凋殞3。余既有私艱4,且尋役於外,不歷嵩丘之山者5,九年於茲矣6。今而經焉,慨然懷舊7,而賦之曰:
啟開陽而朝邁8,濟清洛以徑渡9。晨風淒以激冷10,夕雪暠以掩路11。轍含冰以滅軌12,水漸軔以凝冱13。途艱屯其難進14,日晼晚而將暮15。仰睎歸雲,俯鏡泉流16。前瞻太室,傍眺嵩丘17。東武托焉18,建塋啟疇19。岩岩雙表20,列列行楸21。望彼楸矣,感於予思22。既興慕於戴侯23,亦悼元而哀嗣24。墳累累而接壟25,柏森森以攢植26。何逝沒之相尋27,曾舊草之未異28
余總角而獲見29,承戴侯之清塵30。名余以國士31,眷余以嘉姻32。自祖考而隆好33,逮二子而世親34。觀攜手以偕老35,庶報德之有鄰36。今九載而一來37,空館闃其無人38。陳荄被於堂除39,舊圃化而為薪40。步庭廡以徘徊41,涕泫流而沾巾42。宵展轉而不寐43,驟長嘆以達晨44。獨鬱結其誰語45?聊綴思於斯文4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十二:指十二歲。獲見:見到。獲,得以,能夠。東武戴侯楊君:指楊肇。楊肇字秀初,滎陽人,是潘岳的岳父。生前曾封東武伯,死後謚戴侯。
  2. 道元:楊肇長子楊潭的字。公嗣:楊肇次子楊韶的字。世親:幾代都有親戚關係。
  3. 凋殞(yǔn):喪亡。指楊肇與兒子道元、公嗣都短命喪亡。
  4. 私艱:指自己遭父母之喪。
  5. 歷:經歷,經過。嵩丘之山:指嵩山。
  6. 九年於茲:意思是說距今已有九年。茲:如今。
  7. 慨然:感慨貌。懷舊:懷念往事或故人。
  8. 啟:打開。開陽:東漢時洛陽城門名。朝(zhāo)邁:清晨出行。邁,前進。
  9. 濟:渡。清洛:清澈的洛。徑渡:徑直渡過。
  10. 淒:寒冷,陰涼。激冷:刮著寒風。
  11. 暠(gǎo):白,潔白。掩:遮蔽。
  12. 軔(rèn): 車輪。凝冱(hù):結冰,凍結。冱,凍結。
  13. 途:路途,道路。艱屯:艱難。
  14. 晼(wǎn)晚:太陽偏西,日將暮。晼,天晚,日偏西。
  15. 仰:抬頭。晞(xī):遠望。
  16. 鏡:用作動詞,照鏡子。
  17. 傍:通“旁”。
  18. 東武:指東武伯楊肇。托焉:寄身千此,指埋葬在這裡。托,寄託,寄身。
  19. 建塋(yíng):建立墳墓。啟疇(chóu):開闢墳地。
  20. 岩岩:高大,高聳。雙表:指華表。華表通常成對,故稱雙表。
  21. 列列:行列分明。行(háng)楸(qiū): 一行行的楸樹。楸,木名。落葉喬木,葉子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形,花冠白色,有紫色斑點,木材質地細密。
  22. 感於予思:意思是說有感於《尚書》中“予思”的句子。予思,指《尚書·益稷》中的句子“予思日孜孜”。
  23. 興慕:引起思念。戴侯:指楊肇。
  24. 元:道元,即楊潭。嗣:公嗣,即楊韶。
  25. 累(léi)累:重重疊疊貌。接壟:墳墓相連。壟,墳墓。
  26. 森森:樹木繁密貌。攢(cuán)植:密植,密集種植。
  27. 逝沒(mò):去世。相尋:相繼;接連不斷。
  28. 舊草:指宿草。未異:相同。
  29. 總角:借指童年。
  30. 承:敬辭,蒙受。清塵:指承蒙尊長的愛護與教誨。清,敬辭。
  31. 名:稱讚。國士: 一國之中才能最出眾的人物。
  32. 眷: 親屬。這裡用作動詞,指結為親屬、姻親。嘉姻:美好的婚姻。
  33. 祖考:指已故的祖父。隆好:友情深厚。隆,深,深厚。
  34. 逮:及,到。二子:指楊潭和楊韶。
  35. 攜手:猶執手,手拉著手,表示親密。偕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36. 庶:希望。報德:報答恩德。
  37. 九載:九年。
  38. 闃(qù):寂靜。
  39. 陳荄(gāi):宿草之根,多年生草之根。被:覆蓋。堂除:堂下的台階。
  40. 舊圃:原先的菜園。薪:柴草。
  41. 步:踱步。庭廡(wǔ):堂下四周的廊屋。
  42. 泫(xuàn)流:(淚水)流淌。
  43. 展轉:同“輾轉”,翻來覆去。
  44. 驟:屢次。
  45. 鬱結:指憂思煩冤糾結在一起,不能化解。誰語:向誰訴說。
  46. 聊:暫且。綴(zhuì)思:連綴愁思。斯文:此賦。

白話譯文

我十二歲時獲得父親的朋友東武伯戴侯楊肇的賞識,從而開始在社會有了名氣,為對我表示器重,楊肇又把女兒許配給我。而楊肇的兩個兒子道元和公嗣也尊崇我們兩家世親的友愛之情。不幸的是楊氏父子生命短促,過早地謝世了。我家中已經有難,且又充任公職在外,所以沒有來嵩山,至今已經九年了。如今經過這裡,心中感慨,思念舊日親友,由此作賦道:
開陽城門一開,早早起程,乘舟橫渡清清的洛河。晨風淒淒寒冷刺骨,夕雪皚皚遮掩路途。車撤結冰不見軌跡,水浸車輪,凝結成冰。路途坎坷難行進,落日昏暗夜將臨。抬頭仰望歸雲飄,低頭俯視清泉流。向前遠瞻太室,向傍眺望嵩丘。東武伯寄託遺體在此,故營建起這塊陵園。只見成對的華表高聳,老樹排列成行。眼望這些老樹,深沉以感慨牽動我的情思。既對戴侯產生思慕之情,又哀悼道元和公嗣。墳丘壘壘相連線,柏樹森森而密集。為什麼我來尋找去世之人,卻只看到墳頭的草木依然如故?
我少年時受到接見,承蒙戴侯的厚恩。誇獎我為國士,眷顧我而許以美滿的婚姻。從祖輩起就交情甚厚,到楊肇的兩個兒子時又結為世親。但願能攜手白頭到老,修道進德,以與戴侯在精神上為鄰。而今九年才來拜訪,空館寂寞無人跡。枯草覆蓋了堂階,舊園圃布滿了柴薪。漫步在庭院廊廡徘徊不定,泫然流涕淚沾巾。夜裡翻來覆去徹夜不眠,連續長嘆通宵達旦。個人的鬱悶向誰傾訴?姑且連綴愁思寫成此文。

創作背景

楊肇一家在魏和西晉初是名門望族,楊家和潘家也是世交。甘露三年(258年),十二歲的潘岳因受知於楊肇(當時為司馬昭大將軍府參軍)而出名,楊肇還把長女嫁給潘岳為妻。對潘岳來說,楊肇一家,既是親人又是恩人。鹹寧元年(275年),楊肇卒於家,緊接著楊肇長子於鹹寧四年(278年)去世,次子楊韶大概於鹹寧四年至太康五年(284年)間去世,相去時間不遠。太康五年(284年),潘岳經過岳父家的墳塋,在寒風暮雪之中,面對墳壟空館,不禁感慨滿懷,因而創作了此賦。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正文前有簡短序言,寫出所懷之人及所以懷念的原因。正文從開篇到“傍眺嵩丘”只寫作者清晨上路的情況與路途的艱難,而未寫作者此行的目的。但從中不難想見,在這種條件下外出,如果不是嚴命差遣,便一定是為了更執著的不可動搖的願望。“前瞻”、“傍眺”兩句,表現作者終於走完這雖不算遠,但卻十分艱難的路程,到達嵩山。“東武托焉”一句交待出此行目的,扣緊篇題中的“舊”字,而其不畏艱難,勉力前行的描寫中,則暗含著一個“懷”字。然後寫作者望著楸木,遙想當年榮耀之極的戴侯,如今只剩下父子三墳相併,墳前松柏森森,荒涼、孤寂、悽愴之情溢於言表。“何逝沒之相尋,曾舊草之未異”一句,表明作者艱難跋涉到這裡,是為了尋找舊日的戴侯,然而見到的卻是幾抔黃土和無大變化的宿草,表現出作者深深的悵惘與失落。同時這兩句也構成過渡,由寫墳墓進而寫墓中人與自己的關係,直接扣緊題面上的“懷”字,接著的“承戴侯之清塵”一語則概括了故人對自己的獎掖和眷顧之恩這方面許多內容。這固然表明作者天資超群,幼負盛名。但這盛名的確立與傳播間,楊肇獎掖之力不可忽視。而獎掖和肯定的最突出表現,便是“名余以國士,眷余以嘉姻”。前一語表達出對作者學識、人品的高度評價,表現出對他的前程的厚望;後一語則表現出賞識、寵愛而採取的行動。作在追懷往事時,作者著重寫故人對自己的恩與親,以及情之篤厚雖僅僅“歡攜手以偕老,庶報德之有鄰”兩句,話語不多,卻是前面記述的必然,也寫出作者不避艱難祭掃陵墓的思想基礎和感情基礎,表現出作者的感戴、景仰、效法之意。同時,這兩句也通過對作者自己當年夙願的描寫,構成向下文的過渡。接著,作者筆鋒陡轉,由追憶轉入現實,由墓地轉至堂廡。昔日繁盛的楊府已徹底衰敗,空曠的館閣見不到人影,宿草陳根布滿堂上堂下,昔日的園圃荊棘叢生。這種荒涼的情景適與前面墳墓的荒涼相映襯。在墳墓間,作者由“興慕”而寫出懷思,並未寫悲。至此,作者由懷思而產生的悲痛再也無法控制,直接爆發,表現了作者出對景仰的長者和榜樣、深荷厚恩的親戚的無限傷悼。而他的滿腹哀愁又無從告訴,又增加了悽苦孤寂之感。只好將感情的波瀾形諸筆端,以傳給世人。
全賦語言簡潔洗鍊,樸素自然,沒有羅列典故和堆砌辭藻,寫懷舊卻從登車上路寫起,漸及於陵墓,引出自己同所懷者的交誼親情,再轉回現實的環境描寫和自己感情的直接抒發,由無語的間接懷思到涕泗交迸的直接傷懷,展現出感情變化的層次,使表達的哀思之情更真摯感人。還用環境來渲染氣氛、烘托心境,把環境描寫與心境描寫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表達了作者同所懷者之間的誠篤真摯的感情以及作者因故人逝去而產生的慘怛痛切的哀傷。

名家點評

唐·李善:《懷舊賦》者,懷親思也,謂思於親舊而賦也。(《六臣注文選》)
明·孫礦:與子期(向秀)《思舊》(《思舊賦》)同調,擇語較工,而氣格不及。(於光華《評註昭明文選》)
清·何焯:全是向子期《思舊》意,序不及而賦過之。其秀拔處,只在“俯”、“仰”、“瞻”、“眺”間。(於光華《評註昭明文選》)

作者簡介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縣東)人。早舉秀才,因“為眾所疾”,十年沒有作官。後為河陽令,又轉懷縣令。楊駿輔政,推薦他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他也被除名。其詩大多缺乏深厚內容,只追求辭藻華麗,故為當時形式主義詩風的代表人物,與陸機齊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