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摩崖石刻

懷柔摩崖石刻

懷柔摩崖石刻。即北京市懷柔區沙峪鄉北溝村摩崖石刻,位於懷柔(縣城西北20公里)沙峪鄉北溝村北山溝內北溝村與莊戶村交界處,是集古長城、摩崖石刻、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旅遊風景區。2002年向遊人開放。總面積5.28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90%最高峰俗稱為“窯台”海拔高度為744米。古長城為明代所建,橫臥在景區北部的山巒之顛,與慕田峪長城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柔摩崖石刻
  • 位置:北京市懷柔區沙峪鄉北溝村
  • 面積:5.28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2002年
介紹,現狀,記載,新發現,

介紹

沙峪鄉北溝村摩崖石刻,位於北京懷柔(縣城西北20公里)沙峪鄉北溝村北山溝內北溝村與莊戶村交界處,均為陰文,正書,共9處,分布在長約3公里的山溝內,由溝口往北依次石刻為:
1?“警心慎轡”,橫刻,右首有豎刻的“辛丑”二小字;
2?“觀瀾”(豎刻)二大字,其左有“懷野”二小字;
3?“秦皇舊址”(橫刻),“李逢時書”四小字;
4?“秦皇舊址”(豎刻);
5?“亟關遜(彌?)險”(豎刻);
6?“名關”(豎刻),其左刻“少山”二小字;
7?“無限華夷”(豎刻),其左刻“懷野”二小字;
8?“蒼岩翠柏”(橫刻),其右首豎刻“萬曆壬寅春”等小字,其左下有豎刻的“李逢時書”四小字;
9?“如堆”,署名“少山”。

現狀

現第1處已不存,余完好。此處原為“擦石口堡”、“擦石口關”,關口現塌廢,摩崖石刻應為明代官員多次視察邊關時所題。?

記載

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葉昌熾《語石》認為:“今人見題名,或稱之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題名也。即桂林諸山,詩、賦、贊、頌姑無論,唐宋《平蠻》諸碑、韓雲卿《舜廟碑》,非巍然巨製乎?……晉、豫、齊、魯間佛經、造像,亦往往刻於崖壁……蓋摩崖,猶‘碑’也,為通稱,為虛位,亦為刻石之綱,其文字則條目也。”
懷柔摩崖石刻懷柔摩崖石刻
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中國金石學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謂之碣,天然者謂之摩崖。”
徐自強、吳夢麟在他們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論》中認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所謂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這裡的摩崖石刻是專指文字石刻。在論述石質造像時,又提到了摩崖造像。

新發現

以“摩崖石刻”命名的懷柔區渤海鎮摩崖石刻景區,在原有“秦皇舊址”、“天限華夷”等9處明代摩崖石刻景觀的基礎上,日前(2007年6月4日)又發現“一瀉千里”和“仰視見天”兩處明代摩崖石刻。從而改寫了《懷柔縣誌》關於渤海鎮明代摩崖石刻數量的記載。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新發現的石刻與原來的9處同樣坐落於渤海鎮龍泉莊村北的長城古道上。其中“一瀉千里”與“觀瀾”遙相呼應。“觀瀾”在溝谷東側的石壁上,而“一瀉千里”則位於溝谷西側的石壁上。由於數百年風雨的侵蝕,那蒼勁有力的字跡看上去雖有些模糊,但仍可辨認出字樣。石刻為豎排版,筆劃粗細大體一致,石刻的左下方,有楷書“明宇”字樣,估計是作者的署名。村黨支部書記孫自武介紹,從周圍環境上看,石刻下方的溝谷高低落差有30多米,曾是水流湍急之處,雨季時,洪水自上而下,似脫韁的野馬,“一瀉千里”與對面“懷野”、“觀瀾”等石刻都是對這景象的記錄。
順著長城古道前行,過石刻“名關”0.5公里,一塊長約2米,寬1米左右的孤石斜躺在溝谷之中,從模糊不清的字跡中看出,孤石上寫有“仰視見天”四個字,字型為隸書。據推斷,這塊孤石原本應位於南山腳下的石壁之處,因早年山體滑坡,造成石塊墜落於溝谷之中。這兩處摩崖石刻的發現,為懷柔區渤海鎮長城古道增添了新的看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