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

各種緊張性刺激物(應激源)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包括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兩大類。生理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應包括情緒反應與自我防禦反應、應對反應等。應激反應是刺激物同個體自身的身心特性互動作用的結果,而不僅僅由刺激物引起,還與個體對應激源的認識、個體處理應激事件的經驗等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激反應
  • 外文名:stress reaction
  • 反應體現:心理  生理
  • 性質:醫學、護理學、心理學專有名詞
  • 前提:機體受意外刺激
簡介,中介因素,應激反應的分類,病理表現,

簡介

由各種充滿緊張性的刺激物(應激源)所引起的一類非特異反應。這些反應包括身體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行為的)兩部分,前者如“應急反應”、心血管反應、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激活等,後者如情緒反應、自我防禦反應等。個體的應激反應是刺激物同他自身的一些身心特性間互動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方面地取決於外界的刺激物。

中介因素

介於應激源和應激反應之間的起調節作用的因素,稱作中介因素。對於心理社會性應激源,這些中介因素至少包括下述方面:
(1)刺激物或心理社會性事件對當事者的意義,這又取決於個體對它的認識與評價,影響認識和評價的主觀因素又有個體以往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他的信念、受教育的程度和性格等。
(2)個體處理事件和它所造成的心理應激的應對能力。這依賴於他的應對經驗、手段、心理防禦, 以及他對應對效果的估計和預期等。
(3)環境因素,包括社會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前者如社會或情緒支持,後者如特殊的致病物質等。
(4)個體的心身組成特點,如身體素質、遺傳傾向、潛在的疾病、覺醒水平和個性等。
適當強度的應激反應對人有積極意義,它們可提高人的警覺性、增強身體的抵抗和適應能力,也可以增進工作和學習的效果。然而,如果應激反應過於強烈、過於持久,那么不管這些反應是生理性、還是心理性的,都將是有害的。所謂“心身疾病”,便是一類與過強過久的心理應激反應有關的軀體性疾病。

應激反應的分類

當個體經認知評價而察覺到應激原的威脅後,就會引起心理與生理的變化。這種反應是應激的表現形式,也是其客觀測量的指標。
1、應激引起的心理反應。可分兩類:一是積極的心理反應;另一種是消極的心理反應。積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適度的皮層喚醒水平和情緒喚起;注意力集中;積極的思維和動機的調整。這種反應有利於機體對傳入信息的正確認知評價、應對策略的抉擇和應對能力的發揮。消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過度喚醒(焦慮)、緊張;過分的情緒喚起(激動)或低落(抑鬱);認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這種反應妨礙個體正確的評價現實情境、選擇應對策略和應常應對能力的發揮。
應源的心理反應可以分期。進入時相的順序及每一時相的持續時間和臨床表現都有較大的變動性。影響變動的因素有:事件發生前對應激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預期、個人經歷及性格類型等。一般的順序是:驚叫、否認、侵入、不斷修正、結束。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否認與侵入兩個時相,其餘時相可以不出現或不明顯,時相順序也可以變換。這種應激時相的劃分在急性應激下較為明顯,在慢性應激時則不太明顯。對應激的反應並不一定都屬異常,只是在反應過度時才屬病理性的。
驚叫常發生於未曾預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衝擊時,可表現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認則是情緒麻木、概念迴避及行為束縛相結合時相。情緒麻木是缺乏正常對刺激作出反應的感覺;概念迴避是有意不涉及應激情境的概念;行為束縛是個體活動範圍變窄,表現為專心致志地從事一般的重複動作而不顧周圍。侵入是應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號性行為以及自發的觀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現。包括有關應激事件的夢魘、反覆的自發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驚反應。不斷修正是機體動員應對機制適應的過程,若應對成功就進入結束,如受阻或未獲成功則可能轉入病態。
2、應激引起的生理反應:Cannon從動物在緊急事例面前表現出的“搏鬥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應中發現,這種機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膽鹼能)功能的抑制和異化(交感、腎上腺能)功能的激活。這兩個過程的結合保證了動物在遭遇緊急情況時能量的需要,從而提出了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在應付劇變時“移緩濟急”的生理原則,與此有關的各種內臟及軀體活動變化都遵循這一原則。
Seyle的一般適應綜合徵學說則偏重於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
心理應激的神經、內分泌後果是因人而異的(與所處情境、社會角色、群體中的地位相關),因害怕喪失控是產生的“戰鬥-逃跑”的起動與杏仁核有關;而受至與群體隔離或行動受挫而致抑鬱時,可能與海馬及腎上腺皮質機能有關。
生理性應激反應及其恢復過程稱為生理應激,它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刺激產生直接反應及代償反應,比如運動中呼吸加快,血壓升高等等;
第二階段是對刺激部分出現全適應,如身體適應了訓練,細胞活動加強,抵抗力增強;
第三階段是刺激停止後的恢復過程,應激反應逐漸消失,體內環境恢復到刺激前的情況(由於適應機制的存在,這時體內環境可能有所改善)。運動訓練的目的就在於使運動員對增大的負荷產生適應,應激反應可視為訓練過程的一種生理學機制。

病理表現

1、持久性應激反應這是由於應激源長期存在或長時間處於困難環境中而誘發的反應。
2、臨床主要表現為妄想,內容有被害妄想、被監視、牽連觀念,對人不信任等。妄想內容與精神創傷有密切關係,具有現實性和容易暴露的特點。
3、部分病人則以易傷感、沮喪、好哭泣等情感障礙為主。
4、多數病人有明顯社會功能缺損,導致工作或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方面的異常。病程一般持續3個月,有的可達幾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