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論文集

憲法論文集

憲法論文集》展現憲法制定過程中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的激烈討論,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既需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糾正相當長時期以來的失誤,又需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鞏固改革的成果和確定進一步改革的方向。今天再回顧這一討論.不僅可以了解我國憲法制定的過程與背景.把握改革開放的歷程,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憲法的基本內容與精神。我國現行憲法自制定以來已歷時20餘年,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憲法論文集》
  • 作者:張友漁
  • ISBN:9787801901088
  • 頁數:552
  • 定價:62.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1
  • 裝幀:平裝(無盤)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憲法論文集》展現憲法制定過程中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的激烈討論,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既需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糾正相當長時期以來的失誤,又需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鞏固改革的成果和確定進一步改革的方向。今天再回顧這一討論.不僅可以了解我國憲法制定的過程與背景.把握改革開放的歷程,也能幫戀企祝助我們理解憲法蘭市盼嚷的基本內容與精神。我國現行憲法自制定以來已歷時20餘年,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介紹

張友漁(1899~1992)中國法學家政治學家,新聞學家。原名張象鼎,字友彝。山西靈石人。
1923年畢業於山西第一師範學校,繼入國立法政大學法律系。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派遣,1930、1932和1934年曾三次東渡日本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
回國前後,先後擔任過天津漢文泰晤士項犁晚報總編輯、北平《世界日報》總主筆,並任燕京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中法大學、北平大學法商學院教授,講授憲法學、勞動法學、新聞學和日本問題。在此期間,在黨的領導下從事文化統戰工作,創辦《世界論壇》雜誌和《時代文化巴悼良巴》雜誌(後改名《文化動向》)。
七七事變後離北平去濟南、開封等地,先後任中共山東聯絡局書記、中共豫魯聯絡局書記。1939年春去重慶 ,作為中國救國會領導人之一從事民主憲政運動。1941年春,去香港,任《華商報》總主筆。1943年在重慶,任中共南方局文委秘書長、《新華日報》社論委員會委員、中共重慶工作委員會候補委員兼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生活書店總編輯。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代表團顧問,參加國共談判。1946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凝祖格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新華日報》社長。1947年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副主席兼秘書長,1948年4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務境船章委員會委員兼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2年任憲法局糠鍵修改委員會副秘書長,參與1982年憲法的起草工作。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還參加了中國多項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