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忘餐發

憤忘餐發

發憤忘餐,拼音是fā fèn wàng cān,發憤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是一個褒義性的成語。同類成語是廢寢忘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憤忘餐發
  • 拼音:fā fèn wàng cān
  • 用 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 釋義:發憤:下決心,立志
介紹,解釋,相關成語,成語出處,

介紹

【釋義】:發憤:下決心,立志;餐:吃飯。形容十分勤奮。

解釋

發憤忘餐一詞是錯誤寫法,但在現在許多報紙都有此類寫法,均與原成語相悖,易混淆的詞應該是“發憤圖強”,“發憤忘餐”的請大家務必注意,只是許多人在使用傳統成語時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反而變了味。就如現在“感同身受”被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到處亂用一樣。如果要較淺層次探究成語願意和出處,可以參考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

相關成語

成語資料
【注 音】fèi qǐn wàng shí
【釋 義】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很刻苦,專心致志。
【用 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刻苦努力。
【結 構】聯合式
成語:廢寢忘食
【英 文】forget food and sleep
【德 語】überetwasEssenundSchlafenvergessen
【日 文】寢食(しんしょく)を廃する
【法 文】seliveréperdums&apos;adonnerà>ent<
【俄 文】забытьобедéиснеà
【謎 語】忘吃忘睡
【近義詞】兢兢業業夜以繼日發憤忘食 宵衣旰食.焚膏繼晷
【反義詞】飽食終日
【歇後語】喜鵲跟著蝙蝠飛

成語出處

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典 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遊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沈諸梁的封地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楚國令尹、司馬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後,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於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於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於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