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闌人·金陵道中

《金陵道中》是元代曲作家喬吉所作的一首散曲。曲中前兩句作者用李賀自況並用倦鳥典言自己在外心酸和對家鄉的思念,後兩句寫作者為何漂泊異地,飛鳥累了尚且可以回家,而自己歸鄉之日遙遙無期。全曲構思新巧,情調孤苦。這首曲子表現出作者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和長期羈旅所帶來的內心的憂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憑闌人·金陵道中
  • 作品別名:【越調】憑闌人·金陵道中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喬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憑闌人1·金陵2道中
瘦馬馱詩天一涯3,倦鳥呼愁村數家。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憑闌人:曲牌名,調名本意即詠樓上身倚欄桿的人。調見元邵亨貞《蟻術詞選》。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韻。
2、金陵:即今江蘇南京市。
3、天一涯:天一方。
4、鬢華:鬢髮花白。

白話譯文

瘦弱的馬馱著我滿腹的詩情奔走天涯,飛倦了的烏兒哀鳴著,小山村里只有幾戶人家。柳絮扑打著我的頭,給我增添了白髮。

創作背景

“曲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喬吉的這首《憑闌人·金陵道中》正是如此。作者在窮游天涯之後,路過金陵古道,再涌思鄉念頭,忍不住寫下了這曲《憑闌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兩句寫瘦馬馱詩的悲苦以及人不如鳥的羈旅情懷。“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這是一首羈旅之曲,開頭引李賀典,李賀年少多才,郁都不得志,只得將短暫的一生心血付予苦吟。“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的喬吉以李賀自況,不是偶然的。所以,只“瘦馬馱詩”四字就足以想見其悲苦了,何況此刻又在遠離故土的旅途之中。而且那“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景象,早就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可以說這開頭的七個字,已將特定的身世、具體的處境,全都包容了。第二句與上句相對,作者通過“倦”“愁”二字。移情入景,巧妙地抒發了人不如鳥的羈旅愁懷。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鳥倦飛而知還”一句,可視為此曲之典所出。再說,不管此鳥是不是歸鳥,在浪子心目中,依然可能把它視為一隻歸鳥。所以倦鳥之愁,無疑代表了浪子之愁,這是一種間接抒情的手法。
後兩句言匆匆春去,歲月蹉跎,遊子戀鄉,身世淒涼。“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遠方浪子進而看到不遠處的人家,這必定更勾起了他“吾鄉似此鄉,此鄉非吾鄉”的羈旅思鄉之懷。至此作者已百感交集,不料更有那不懂事的柳花,竟然飛上作者的頭髮,使得頭上的白髮顯得更多了。此處不直言頭髮之白,而借柳絮言之,可謂妙筆。作者白髮從何而來,當然是羈旅之挫和思鄉之念所致。全曲從瘦馬入筆,至柳絮收筆,不直接寫人,而已將人的羈旅之愁寫得入木三分,刻骨銘心。
此曲在結構方面也有其特點。它以三個主要自然意象作線,每個自然意象引出一系列人文意象,這樣貫穿起來,構成全文的網路。這三個自然意象是瘦馬、倦鳥、柳花。它們依次引出相關人文意象:瘦馬引出的意象有詩、天涯;倦鳥引出的意象有愁、村;柳花引出的意象有人、鬢華。這種結構方式可以實現意象自然舒展、材料形散實聚、結構簡明有序的藝術效果。

名家點評

中國詞曲學家任中敏《元曲三百首注評》:小令純粹凝練,句句如畫,字字妥帖,直可媲美馬致遠《天淨沙》小令。且一寫春,一寫秋,堪為令曲傑構之雙璧。

作者簡介

喬吉(1280?-1345年),一名吉甫,字夢符,亦作孟甫,號惺惺道人,太原(今屬山西)人。喬吉一生落拓潦倒,流寓杭州近四十年,是元後期南方戲劇圈中重要的作家和散曲名家。他寄情詩酒,故多有嘯傲山水或調笑青樓之作。現存雜劇《揚州夢》《金錢記》《兩世姻緣》三種,均為典型的才子佳人戲,創作風格與鄭光祖相近。散曲存小令二百多首,套數十餘支。劉熙載《藝概》稱之為“曲中翹楚”,創作風格以清麗見長,既樸實通俗,又兼重典雅,與張可久並稱“曲中雙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