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超

慧超

慧超是唐朝時朝鮮半島新羅國僧人,幼年入華。他從中國泛海至印度,後來取道陸路經西域返回中國,開元十五年(727年)至安西(今新疆庫車)。慧超是8世紀初西域政治形勢劇變的見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慧超
  • 國籍:新羅國
  • 職業:僧人
  • 代表作品:《往五天竺傳》
個人生平,個人著作,

個人生平

他描述了唐朝與吐蕃兩大勢力在西域對峙的情況,迦葉彌羅國(今克什米爾)東北有大勃律(今巴基斯坦西北邊省之吉爾吉特地區)、楊同等三國屬於吐蕃,而與大勃律相鄰的小勃律,雖然“衣著、人風、飲食和語音”均與大勃律相同,但歸唐朝管轄。大勃律原先曾是小勃律的一部分,是小勃律王的駐地,後來在吐蕃的壓力之下,不得已放棄大勃律,逃入小勃律,其在大勃律的屬民歸入吐蕃管轄。
從迦葉彌羅西北行1月程為犍陀羅,慧超記載了西突厥征服此國的過程,說這裡“兵馬總是突厥,土人是胡”。突厥貴族在此稱王后,受當地文化影響,皈依了佛教,“甚敬倌三寶”。當時西域“土人是胡”,兵馬是突厥的有不少國家。阿姆河上游噴赤河以北的骨咄(今塔吉克斯坦南部之庫里亞布),國王是突厥人,“當土百姓,半胡半突厥”,而其語言“半吐火羅,半突厥、半當土”。這裡雖然已經為大食所征服,但國王“及首領百姓”均“敬信三寶,有寺有僧”,流行小乘教法。
慧超還追述了波斯被大食滅亡的大致經歷,說大食原來為波斯的“牧駝戶”,後來背叛波斯,殺波斯王,吞併其國。慧超注意到波斯人擅長經商,有許多波斯胡商從西海(今阿拉伯海)泛舟至南海(今印度以南印度洋水域),向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取諸寶物”,亦向崑崙國(今東南亞)“取金”,還航至“漢地”即中國貿易。
蔥嶺以西之綠洲農耕區,即所謂“昭武九姓”,已經成為大食的屬地,當時這裡雖然各自有王,但“並屬大食所管”。這些綠洲大多信奉火祆教,“不識佛法”,唯有康國(今撒馬爾罕)“有一寺,有一僧”,但遵從教規已經不很嚴格。康國以東的跋賀那國(今費爾乾那盆地)是西突厥與大食勢力交錯的地區。胡國,即粟特之北,“北至北海(今鹹海),西至西海(今裏海)”,東至漢國(唐朝本土),均為突厥疆土。
在吐火羅以東7日程的胡密,慧超遇到唐朝使臣。兩人行路方向不同,但均十分感慨旅途的艱苦和漫長。慧超作詩為識,詩中有句:“君恨西蕃遠,余嗟東路長。”

個人著作

慧超歸來後寫作了《往五天竺傳》。據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記載,該書有3卷,但後代散佚。本世紀初敦煌遺書發現以後,西方列強的“探險家”蜂擁而至,大肆搶掠。經學者辨認,在伯希和運往法國的敦煌殘卷中,有一件首尾殘缺的抄本與慧琳所介紹的《往五天竺傳》吻合,從而確定為慧超著作的殘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