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性貧血

慢性病性貧血

簡介,症狀體徵,病理生理,慢性感染所致貧血,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腎性貧血,肝病性貧血,內分泌疾病性貧血,心理異常,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用藥安全,注意事項,不宜亂求醫用藥,不宜擅自停藥,要定期檢查,

簡介

慢性感染、炎症及腫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貧血通常稱為慢性病性貧血(ACD),是臨床最常見的綜合徵之一。本病以介導免疫或炎症反應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及干擾素等)產生增多為特徵。ACD演變的全過程均與細胞因子有關,包括紅細胞壽命縮短、對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反應遲緩、紅細胞系集落生成受損以及網狀內皮系統貯存鐵動員障礙。
紅細胞紅細胞
疾病別名:炎性貧血
疾病分類:老年病科

症狀體徵

(1)慢性感染所致貧血:凡持續1—2個月以上的感染、炎症常伴有輕至中度貧血貧血的臨床表現常被原發性疾病的症狀所掩蓋。貧血一般並不嚴重,多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但重度貧血時可變成委員小細胞低色素型。如無原發疾病的影響,骨髓象基本正常,骨髓塗片內游離原卟啉增多,以上特點可與缺鐵性貧血鑑別。
紅細胞紅細胞
(2)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除原發病所引起的症狀外,常見的病狀是進行性貧血,程度輕重不一。實驗室檢查與慢性感染所致的貧血特徵相似。如骨髓受腫瘤浸潤,骨髓中可見癌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可減少;發生DIC時可出現不能原發病解釋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貧血,可出現黃疸
(3)腎性貧血:臨床表現除一般貧血症狀、體徵外,有腎功能衰竭的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網織紅不高,紅細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正常。在腎功衰竭進展,尿氮水平高度上升時,骨髓可呈低增生狀態,幼紅細胞成熟受到明顯抑制。
(4)肝病性貧血:貧血類型主要為正常細胞或輕度大細胞性,多染性細胞核網織紅細胞可輕度增多。骨髓細胞常呈現增生象,主要為大細胞—正幼紅細胞性增生。

病理生理

慢性感染所致貧血

產生貧血的原因是鐵利用障礙。正常肝脾中的單核—巨噬細胞可清除衰老紅細胞內破壞後釋放出的鐵。可溶性鐵轉移蛋白、脫鐵轉鐵蛋白進入單核—巨噬細胞後和吸收鐵結合轉變為轉鐵蛋白。巨噬細胞攜帶轉鐵蛋白經循環進入骨髓腔後釋放出鐵,鐵進入紅細胞前體形成血紅蛋白。伴隨鐵的轉移,脫鐵、轉鐵蛋白又被釋放回血漿。在炎症時,炎性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1,並刺激中性粒細胞釋放一種能與鐵結合的蛋白—脫鐵傳遞蛋白,它可與脫鐵—轉鐵蛋白競爭而與鐵結合。與之結合後形成乳鐵傳遞蛋白,但不能轉運到紅細胞前提,故鐵不能被利用。其結果是鐵沉積在巨噬細胞內,不能作為紅細胞生成之用,導致低素質性貧血。另外,各種非特異性因素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加強對紅細胞的吞噬破壞作用,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當紅細胞破壞加快時,其早學組織缺乏相應的代償功能,這也是引起慢性疾病貧血的重要原因。

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

惡性腫瘤,特別是大多數的實體瘤,在老年的患病率較中青年高。因為,老年人有貧血要高度警惕有無惡性腫瘤。有時,貧血可以是惡性腫瘤的首現症狀,如胃癌及腸癌。 惡性腫瘤引起貧血的機制與慢性感染引起貧血的機制相似,為鐵利用障礙。其他因素還有:①癌細胞轉移至骨髓而影響正常造血機制,此稱為骨髓病性貧血;②腫瘤細胞生長過塊或消化道腫瘤引起營養吸收障礙,導致造血原料不足的營養不良性貧血;③腫瘤本身如消化道腫瘤所致胃腸道慢性失血;④放療、化療對造血系統的影響,老年人因骨髓功能低下,對放療、化療的耐受性差,易出現骨髓抑制;⑤老年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從而導致貧血加重;⑥在因癌細胞侵犯而變狹窄的血管中,或由於腫瘤組織釋放組織凝血因子,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可形成纖維蛋白網,使紅細胞行進時受阻而破色,發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腎性貧血

是腎臟疾病進展惡化導致腎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所引起的一種貧血,為尿毒症比較早期出現的特徵之一。當尿素氮大於17.9mmol/L,肌酐大於354μmol/L時,貧血幾乎必然發生。可見於慢性腎盂腎炎、慢性瀰漫性腎小球腎炎,有可見於糖尿病腎病、腎囊腫、腎結核、腎動脈硬化,代謝異常及血液動力學障礙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率減低。有的病人在上述疾病檢查中發現貧血,也有的因貧血就診檢查才發現腎炎衰竭。此種貧血在老年貧血中較常見。其發病機制為:①由於腎臟內分泌功能失常,致紅細胞生成質(EPO)生成障礙而使紅細胞生成減少,此為腎病性貧血的最主要原因,②代謝異常,瀦留的代謝產物抑制紅細胞生成及分化,並損害紅細胞末,使其壽命縮短,③骨髓增生不良,④尿毒症時,禁食、腹瀉及容易出血等會造成缺鐵、葉酸缺乏和蛋白質不足,尿中蛋白的丟失,特別是運鐵蛋白的丟失,也易造成貧血;⑤尿毒症病人常有各種出血而致慢性失血。

肝病性貧血

肝病所致性貧血,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占全部老年人貧血的3%。貧血在慢性肝病時是常見的臨床表現,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多見,引起貧血的因素主要有:①肝病患者的紅細胞因膜內膽固醇含量增多,使膜變得僵硬,易在脾臟內破壞,壽命縮短;②門脈高壓、腹水時血漿容量增大,血液相對稀釋;③肝硬化、門脈高壓、食道胃底靜脈出血及痔出血以及肝功能不良造成的凝血因子減少所致出血,加重了貧血程度;④肝硬化者,特別是長期嗜酒者,可有營養不良、葉酸缺乏,呈現巨幼紅細胞貧血;⑤病毒性肝炎可導致肝炎後再生障礙性貧血,少數肝炎後患者可發生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血管血管

內分泌疾病性貧血

老年人內分泌功能一般均有減退,但引起貧血的主要因素為甲狀腺、腎上腺和垂體功能減低。 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長呈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發病原因是由於甲狀腺激素缺乏,機體組織對氧的需求降低,紅細胞生成素處於較低水平,紅細胞生成相對不足所致,臨床上呈輕度或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伴細胞輕度大小不一骨髓象可呈輕度增生低下表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時可出現貧血,其主要原因為:①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引起脫水,經治療後血漿溶劑增加,血液稀釋引起貧血,使用品質類固醇治療1—2個月後,貧血可消失。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引起糖皮質激素分泌不足,使機體功能下降,不能產生足夠的紅細胞聲稱素,因而影響了紅細胞生成,導致貧血
垂體功能減退所致貧血是繼發於它所致的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心理異常

1.主觀感覺異常,注意力轉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於工作或學習,心理活動經常指向外界客觀事物。人患病後,多將注意力轉向自身,感覺異常敏銳,甚至對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的聲音都能聽到,心中總想自己的病,而對其他事物很少關心,這很容易被別人誤解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緒不穩。生病屬於劣性刺激,勢必影響病人的情緒,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麼都不順眼,好生閒氣,好發脾氣,給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覺。病情越重,病程越長,這種異常情緒反應越嚴重。這種消極情緒,不僅容易被人誤解,使人不願意接近,而且還不利於病體康復。
3.被動依賴,情感脆弱。由於病人受到親人的關懷與照顧,病人會變得被動、依賴性增強,本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願意動手。情感變得脆弱,甚至幼稚,像個孩子似的,總希望親友多照顧、多探視、多關心自己。
血管血管
4.多疑、神經過敏。病人往往會變得神經過敏,疑慮重重。聽人低聲談話,就以為是談自己的病,醫護人員和親友的好言相勸,也常半信半疑。有時,懷疑醫護人員給自己開錯了藥、打錯了針。這種異常心理不僅會對醫患關係起破壞作用,也不利於安心養病。
5.緊張、焦慮、恐怖。許多病人入院後會感到緊張,特別是看到周圍的重病人和病人死亡,會產生恐怖心理,怕疼痛、怕開刀、怕變殘、怕死亡。同時,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確診,早一天手術、早一天出院。這種心理康復極為不利,會削弱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機體免疫力降低。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應多安慰、多鼓勵、多做過細的思想工作,振作精神,正確對待疾病

診斷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是HGB低於130g/L(男性)和120g/L(女性)。國內目前尚無60歲以上老年人貧血的統一標準,鑒於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目前認為白倉提出的RBC<3.5×1012/L,HGB<110g/L,HCT<0.35作為老年人貧血的標準較為合適。

治療方案

治療上,主要治療原發病,隨著原則發病的緩解,貧血可被糾正,對於內分泌腺功能減退,在不足缺少的激素之後,貧血即可糾正,若伴有葉酸或維生素B12及鐵劑缺乏,給予補充即有效。除了慢性腎衰並發貧血比較嚴重以外,以暫時糾正貧血。腎病性貧血患者可用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效果顯著,療效與劑量及用藥時間相關。EPO對其他慢性病貧血,但貧血糾正速率較非老年患者慢,維持劑量較大。不良反應主要為血壓升高,起始劑量可按每次100U/ kg,3/周,療程不短於8周。治療期間應根據療效及不良反應及時調整劑量,密切觀察血壓並予以相應處理。由於老年人易發生缺鐵,應及時防治鐵缺乏,以保證療效。有報導表明EPO尚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能提高患者IgG、IgA。EPO治療後的病人,生活質量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降低。

用藥安全

慢性病性貧血是患病率居第二位的常見貧血,僅次於缺鐵性貧血,發生於免疫系統急、慢性激活的病人,因此,這種貧血又被稱為“炎性貧血”,慢性腎臟病性貧血的某些特徵與慢性病性貧血相同。

注意事項

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單純貧血患者,注意觀察是否存在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表現;伴有全血細胞減少者,同時應注意防止感染及嚴重的出血。減少活動,禁止劇烈活動。 對經過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或已明確診斷但無條件進行進一步處理時可轉院。對貧血嚴重伴心功能不全者或血小板嚴重減少者,轉運途中要平穩運行,必要時給予吸氧。將診斷與初步處理的資料帶往上級醫院,以供參考。

不宜亂求醫用藥

慢性病性貧血患者求醫問藥,希望身體早日康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亂求醫用藥。那是因為各個醫生用藥之道不盡相同,藥物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使藥物毒性增強,療效降低,或完全拮抗。所以,求醫愈多,用藥亦雜,對身體一般是不利的。

不宜擅自停藥

慢性病性貧血因用藥療程長,非短期用藥所能見效。因此,一定要遵醫囑治療,定期、按時服藥,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忌擅自停藥。如肺結核患者,急性肝炎病人,在治療期間經常中斷用藥,很快便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若藥物治療的副作用較大,也勿輕易停藥,以免延誤治療,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要定期檢查

由於長期用藥,體內積蓄量較大,必然增加人體解毒器官的負擔。長期患病的人,體質本來虛弱,尤其要注意肝、腎功能,必須定期進行必要的檢查。如長期服用異煙肼,將對肝臟帶來較大的損害。如不定期檢查,往往會出現這兒康復,那兒又有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