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傷口

傷口不能按照正常癒合的三期進行,而是進入持續的炎症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性傷口
  • 外文名:Chronic wounds
  • 隸屬:病症
  • 劃分:靜脈性潰瘍、動脈性潰瘍
簡介,分類,病因,全面評估,治療,

簡介

英文名:Chronic wounds
中文名:慢性傷口
慢性傷口的定義目前尚未統一界定。傷口癒合學會對慢性傷口的定義為一個無法通過正常有序而及時的修復過程達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狀態的傷口。臨床上多指各種原因形成的創面接受超過1個月的治療未能癒合,也無癒合傾向者,其中對“1個月”的限定並非是完全絕對,它由來於傷口大小、病因、個體一般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因此不能以簡單的時間限定加以劃分。

分類

一般將慢性傷口劃分為靜脈性潰瘍、動脈性潰瘍、糖尿病性潰瘍、創傷性潰瘍、壓力性潰瘍5類常見類型,其他還有由腫瘤和結締組織疾病麻風等引起的創面。

病因

形成慢性傷口的病因複雜,主要有靜脈功能不全、周圍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外傷瘢痕和感染等,而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也是複雜多樣的,既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因素。慢性疾病、血管問題、糖尿病、神經病變、營養不良、高齡以及壓力、感染、水腫等均可阻礙傷口癒合。此外,組織中生長因子的減少、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素的失平衡和衰老細胞的存在也在慢性傷口中有顯著作用。

全面評估

慢性傷口的臨床表現因病因不同而表現各異,必須仔細檢查,抓住其臨床表現特徵,加上必要的檢查,探究病因。這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如下:
1、造成傷口的原因;
2、傷口最初的表現:部位、大小、是否有滲出和氣味等;
3、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質和加重、減輕因素;
4、既往對於傷口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其效果;
5、影響傷口癒合的系統性疾病、用藥史;
6、手術史;
7、過敏史;
8、家族病史等。
對傷口的評價必須同時描述其大小、深度、創緣、基底組織、位置等等。對於淺表層潰瘍需要使用無菌鈍頭探針進行檢查,記錄探針是否探及竇道,潰瘍是否有創緣潛行的腔隙,潰瘍是否已深達腱鞘、骨、關節等。對於非典型潰瘍,或懷疑惡性潰瘍的均要進行組織活檢以明確診斷。若有感染,則應對潰瘍處徹底的外科準備後在潰瘍基底切取樣本或同時抽取膿性物進行培養、菌落計數、藥物敏感試驗等,同時也可進行細菌、分枝桿菌、真菌染色和組織培養。

治療

主要治療為病因治療。非手術治療的原則是控制感染、促進癒合,主要為清潔創面、清除壞死組織,加強換藥。其他,如VSD技術適用於各種急、慢性創傷潰瘍,負壓值調節在-130~-110mmHg較好;高壓氧治療可提高血氧濃度,促進毛細血管再生,創面癒合;物理治療法、生長因子(如纖連蛋白、成纖維生長因子等)在組織修復中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