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地震

慢地震是非暴力性質的斷層滑動事件,它需要經過數小時或數天釋放它們擁有的強大能量,而不是在無情的數秒到數分鐘的時間裡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地震
  • 性質:非暴力性質的斷層滑動事件
  • 釋放時間:數小時或數天
  • 形式: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
概述,觀測,颱風引發,科學研究,

概述

一些特殊形式的地震都陸陸續續地被加以觀測或研究,例如低頻地震、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episodic tremor)、緩移地震及靜默地震。這些地震的發生,都與剪下滑移有關,其共同的特徵是發震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統稱為“慢地震”。研究發現此類型地震的地震矩(seismic moment)與發震時間長度之間存在等比例關係。
慢地震研究慢地震研究
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及應變儀的觀測,可以了解由所謂“慢地震”的發生而造成地表變形。

觀測

觀測大城市地區“慢地震”是特別重要的任務。利用形變儀,傾斜儀和重力儀等儀器台網進行綜合分析及提取有益信號的諸項工作相當複雜,也很耗費財力。但是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從亞美尼亞地震和洛杉磯地震的防災經驗可以看出,正好在震前幾個月內,觀測台網記錄到“慢地震”,一些有經驗的工程人員立即制定了一個計畫,區劃圈定地殼活化蠕變和地下水遷移溶蝕區,加強了地面建築物和公用設施的抗震加固措施,為幾個月後真正地震到來的防禦工作做好了準備,減輕了損失,得到了嘉獎。
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颱風引發

台灣在每年的下半年經常遭遇颱風,但是在一年的前4個月沒有颱風。在這5年中,科學家Chiching Liu發現了20次慢地震,每次都持續了數小時到一天以上的時間。在沒有颱風的季節也沒有探測到任何慢地震事件。這20次慢地震中的11次恰逢颱風。這11次慢地震也更強,並且具有比其他慢地震事件的複雜波形更多的特點。
慢地震慢地震

科學研究

一個板塊在另一個板塊的下方滑動(或俯衝),兩個板塊交界的匯合處會發生最強烈的地震。目前,卡內基研究所大陸地磁部的德茹·亞歷克·宋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俯衝板塊頂部異常層地帶的緩慢地震和非火山地震。這類地帶也被稱為慢地震區。慢地震,又被稱為無聲地震,需要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來釋放聚集的能量而不同於幾秒或幾分鐘內釋放出強大能量的正常地震。這些研究發表在2009年4月24日的《科學》雜誌上。
科學家分析了墨西哥南部地區近20年的地震數據,那裡的科科斯板塊在北美大陸板塊下滑動。通過研究,他們能夠判斷很多有關地球內部的具體情況,如速度、力量和被干擾的不同地震波。通常情況下,P波是最快的,其次是散射波與介質中變速的地震波相混的其它波。研究過程中他們利用了當地100至150英里的觀測記錄,以及由此繪製的俯衝板塊頂部結構圖。
從模擬和觀測中,研究人員發現了30個有著類似波形的地震事件,從而提供和補充了震源結構的詳細信息。特別是他們發現了一個俯衝板塊頂層的未穿過液體並低於P波速度的S波,大約比一般在水負載大洋地殼的速度慢30%至50%。研究還發現了超慢速度的異常層,它形成於水深15至30英里(25至50公里),超過了部分板塊分界面的強耦合區深度,這也是大地震區域,通過觀測記錄證實同樣的這種三維結構也出現在3000英里之外的加拿大。
科學家還研究了緩慢地震和非火山地震發生的地方。他們發現,通常慢地震區和超慢速岩層聚集在一起,非火山地震區和它們毗鄰。
這是什麼樣的岩層?與地震活動有什麼關係?研究人員認為,俯衝洋殼可能有非常高的水飽和度。造成這種孔隙異常高壓力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有一個事實啟示了人們,即非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溫度大約為840°F( 450°C)地區。在同樣的溫度和壓力情況下,岩層中滲透液體的釋放和減少,可能會引起孔隙壓力變化和刺激地震活動。
研究人員指出,超慢速層就像是“指紋識別”,為我們顯示活躍在世界其它地方的緩慢地震。這是極為重要的,它使我們了解更多關於緩慢地震,並通過它們了解空間和時間如何相結合而形成功能強大的破壞性地震。實現這個目標首先是繪製地層結構圖和提供觀測研究數據,並用於數值模擬慢地震和大地震的應力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