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蒸籠

慈竹蒸籠

慈竹蒸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為四川,重慶、貴州、江西、湖南一帶特有竹蒸籠,因為慈竹不抗高寒,所以在全國分布不多,其本質是編制的材料,所以蒸籠製品不常見,所以比較的稀少,並且不適應做蒸籠製品,慈竹由於成竹5CM左右的厚度也不會超過1.5CM厚度,所以製作蒸籠都是帶皮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竹蒸籠
  • 別名:茨竹
  • 地區:四川、重慶、貴州、江西
  • 類別:地方習俗
慈竹簡介,製作工藝,顏色變化,

慈竹簡介

慈竹別名茨竹(貴州),甜慈、酒米慈、釣魚慈(四川),叢竹(雲南),吊竹(廣西)、子母竹.主幹高5—10米,頂端細長,弧形,彎曲下垂如釣絲狀,粗3—6厘米。分布於我國南部地區。

製作工藝

四川、重慶、貴州、江西一帶的慈竹蒸籠,由於本身慈竹比較薄,成林的7CM直徑竹子內壁也就0.3-0.5CM,所以製作用慈竹蒸籠都是不需要去皮的,如果去了皮就只能用來編制背簍或者蓆子,所以做慈竹蒸籠的時候都是要用火適當的烤,然後製作,但這種蒸籠由於材料容易壞,在生產地域已經不經常可見了。

顏色變化

慈竹蒸籠的顏色的變化是竹子顏色演變的一個自然過程。隨著竹子和水汽的反映,慈竹的表皮會從竹青色變化到黑色,這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這和手工竹蓆是一樣的,使用多年的的竹蓆是黑色的。
慈竹蒸籠顏色變化慈竹蒸籠顏色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