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筍(慈竹筍)

慈竹筍(慈竹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慈竹筍,又稱“慈筍”、“八月筍”。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嫩芽。分布於我國西南各地。四川分布極廣,而以川南各地和樂山地區出產最多。8月下旬至9月中旬採掘,是夏季時令筍蔬之一。

慈竹筍鮮筍色白,質脆,微苦而鮮。入饌宜燜、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慈竹
  • 拉丁學名:Neosino calamus affinis
  • 別稱:茨竹,甜慈、酒米慈、釣魚慈,叢竹,吊竹、子母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 :禾本目 Po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
  • :竹族
  • :簕竹屬
  • :慈竹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及甘肅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慈竹 植株呈喬木狀。高5-10m,梢端細長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節左右;節間圓筒形,長15-30(-60)cm,徑3-6cm,表面貼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竿環平坦;籜環明顯;籜鞘革質,背部密被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鞘口寬廣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籜耳無;籜舌呈流蘇狀,連同繸毛高約1cm許;籜片兩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脈。竿每節約有20條以上的分枝,呈半輪生狀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顯著,其下部節間長可10cm,徑約5mm。末級小枝具數葉乃至多葉;葉鞘長4-8cm,無毛,具縱肋;葉舌截形,棕黑色,高1-1.5mm,上緣齧蝕狀細裂;葉片窄披針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細柔毛,次脈5-10對;葉柄長2-3mm。花枝束生,常彎曲下垂,長20-60cm,節間長1.5-5.5cm;假小穗長達1.5cm;穎0-1,長約6-7mm;外稃寬卵形,具多脈,邊緣生纖毛,內稃脊上有纖毛;鱗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向上分裂為2-4羽毛狀柱頭。果實紡綞形,黃棕色,易與種子分離而為囊狀果。筍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續數月之久。

分布範圍

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及甘肅等地。

主要價值

【功用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搽小兒肥瘡。"
②《重慶草藥》:"調氣,治脫肛,疝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燉團魚吃。外用:燒存性調敷。
藥理作用
1.鎮咳作用:慈竹瀝 30ml/kg、5ml/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氨水刺激半數有效致咳噴霧時間(EDT50),分別為對照組的226%、186%,作用強於同劑量的淡竹瀝。
2.祛痰作用:氣管酚紅法證實小鼠灌胃5ml/kg、15ml/kg。30ml/kg慈竹瀝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劑量範圍內,量效關係不明顯。
3.平喘作用:慈竹瀝10ml/kg灌胃,每日2次,連續3天能明顯降低0.5%磷酸組胺噴霧所致的豚鼠Ⅳ級哮喘發生率,延長哮喘潛伏期,作用強於淡竹瀝。
4.對小鼠小腸運動的影響:慈竹瀝5ml/kg、15ml/kg、30ml/kg灌胃,有促進小鼠小腸運動的作用,高劑量組差異有顯著性。
5.毒性:慈竹瀝以2倍濃縮液灌胃,每次50ml/kg,24小時內給藥4次(總計給藥量為400ml/kg),小鼠無異常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