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木苗

愷木苗

愷木苗,為樺木科愷木屬落葉大喬木,該屬世界約有40種,我國有11種,是我國特有種和福建重要的鄉土樹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愷木苗
  • 別稱:水清風、水冬瓜、愷蒿
  • :植物界
  • :殼斗目
  • :樺木科
  • :榿木屬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北部等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愷木苗高25m,胸徑1m,樹皮灰褐色,鱗狀開裂芽有短柄,小枝無毛。葉倒卵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細齒 。葉柄細長,長1~3cm。雄花序2~5排成總狀,下垂,先葉開放。果序2~8集生,稀單生,矩圓形或圓卵形。長1.5~2.5cm,徑0.7~1.2cm。小堅果卵形或倒卵形,長3~4mm,寬2~2.5cm;果翅厚紙質,極窄,寬為果的1/4。花期2~3月,果期11月。 

分布範圍

榿木在四川、貴州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江蘇等地有分布。

主要價值

環境價值 榿木根系發達,具有根瘤或菌根,為非豆科固氮樹種,固氮能力強,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態防護林和混交林樹種,榿木喜水濕,多生於河灘,溪溝兩邊及低濕地,是河岸護堤和水濕地區重要造林樹種,適應性強,耐瘠薄,生長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綠化樹種。
經濟價值 榿木木材淡紅褐色,心材邊材區別不顯著,材質輕軟,硬度適中,紋理通直,結構細緻而松,耐水濕,可作為膠合板、造紙、樂器、家具等用材。樹皮、果實富含單寧,可作染料和提制栲膠。木炭可制黑色火藥。葉可作綠肥。根系發達,根上生著根瘤,多數為固氮桿菌。每100株榿木成樹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給土壤增加相當於15kg左右的硫酸銨肥效的氮素,可做肥料林樹種。可做新炭林樹種。其葉產量高,含氮豐富,可作為綠色飼料。同時也是良好的蜜源樹種。
藥用價值 榿木葉片、嫩芽藥用,可治腹瀉及止血。

栽培技術

苗田的選擇
榿木育苗地宜選擇排灌方便、地勢平坦、土壤濕潤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或輕粘土,也可選擇地勢較高又能離水的水田作苗床。
苗床的製作
(1) 播種苗床 作床前要細緻整地、經過深耕細耙、施足底肥並用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每667 平方用量25kg,碾碎撒施。一般以高床為宜,可按寬1.2m作床,其長度依地塊和種子數量而定,以方便田間操作。(2) 移栽苗床 與播種苗床一樣,要細緻整地,施足底肥和土壤消毒。苗床可作平床,寬度以1m為宜,長度不限。
種子處理與播種
(1) 浸種消毒 播種前可將種子用0.1%高錳酸鉀液浸泡2min,再用清水浸泡1晝夜,將下沉的種子撈起與細土拌在一起準備播種。
(2) 播種時間與方法 播種時間宜早不宜遲,一般在早春2月,早出苗可以增強幼苗的抗旱能力。播種方法採取撒播,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然後用篩過的細土覆蓋,厚度不超3mm,以不見種子為度,因榿木種子小,田間發芽率只有50%左右,可以適當多播,每667m2播種量3kg左右,最多不超過5kg。?
(3) 播後管理 為了保持苗床濕潤,一是可用稻草覆蓋,二是可用遮陽網搭棚。在乾旱天氣應每日灑水1次,20d左右可以出苗,選擇陰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出土後再用鋸末或短節稻麥草覆蓋苗床效果更好。榿木幼苗既怕旱又忌水濕並易感染立枯病,因此可用0.1%的退菌特、多菌靈或者托布津噴灑苗床並交替使用。幼苗長出4片真葉後,可用稀釋人糞尿和清淡的沼氣池水追肥1次。?
芽苗移栽
(1)移栽時間與方法 榿木幼苗出土後生長極為緩慢,在兩個月內苗高不到3cm,並出現根瘤及換根現象,因此移栽時間必須在幼苗的穩定期(6~8片真葉)即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由於幼苗出土時間不一致,可以先移植大苗,分期栽植。移栽前應適量灌水,然後用手將小苗輕輕提起,放在保濕盆內(用濕毛巾遮蓋)。移栽時用小鏟刀挖穴,一刀一苗,若主根過長可以適當剪短。移栽後立即澆足定根水,移栽小苗的株行距為15cm×25cm,每667m2產苗量為1.5~2萬株。移栽的苗床兩廂之間可間作 兩行玉米而不影響榿木苗的生長,還可以起到遮蔭作用。
(2)移栽後的管理 幼苗移栽後若不下雨,每天澆水1次,7d左右即可轉青成活。 幼苗成活後每10 d左右淡施人糞尿或化肥(0.5%~1%尿素),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秋季 苗高一般可達到0.7~1m以上。?
苗木出圃
1年生榿木苗即可分級出圃造林。一級苗要求地徑達到0.85cm,苗高80cm,達不到要求可以留床到第2年出圃。第2年苗木一般苗高在2m以上,有的則達以3m。榿木大苗造林適合在平原湖區農田林網和“三灘”地造林。苗木出圃起苗時要注意儘量少傷根部並用泥漿蘸根,然後再用稻草將根部包住,以防苗木失水降低造林成活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