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是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關節腔內導致的關節炎症。患者多為身體抵抗力較弱的兒童及老年人。關節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敗血症,除此之外,外傷、手術、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感染,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infectious arthritis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兒童及老年人
  • 常見病因: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患關節腫脹,熱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急性感染性關節炎
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1)成年人常見的是奈瑟淋球菌作為病原體。它從感染黏膜表面(子宮頸,直腸,咽)擴展到一些手小關節,肘、膝關節和踝關節。中軸骨骼關節較少累及。
(2)非淋球菌性關節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及革蘭陰性菌,如腸桿菌、綠膿桿菌、沙雷桿菌引起。
(3)金黃色葡萄球菌和B組鏈球菌感染多見於新生兒和2周歲以上的兒童。
(4)關節感染厭氧菌常伴有兼性或需氧菌感染(5%~10%),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鏈球菌和大腸桿菌。
(5)被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多由革蘭陰性菌如B型鏈球菌,口腔厭氧菌(如梭狀芽胞桿菌,鏈球菌,類桿菌)引起。動物咬傷後引起的關節感染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口腔菌叢。
(6)HIV患者中關節感染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菌引起。HIV患者可有賴特爾綜合徵,復發性關節炎,HIV相關性關節炎和關節痛。HIV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桿菌,真菌及少見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越多。
(7)引起急性關節炎的病毒包括細小病毒B19、HBV、HCV,風疹病毒(急性感染和免疫接種之後)和外衣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病毒(成人)、腺病毒、柯薩奇病毒(A9,B2,B3,B4,B6);EB病毒也與關節痛,關節炎有關,並且與細菌相比更易引發多關節炎。
2.慢性感染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炎可由分枝桿菌,真菌和其他一些致病性較弱的細菌引起。如結核分枝桿菌、海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念珠菌屬、厭酷球孢子菌屬、莢膜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皮炎牙生菌、申克孢子絲菌屬、麴黴菌、衣氏放線菌和布魯菌屬。
有2/3的患者關節置換術後感染髮生在1年以內,這可能是由於手術操作引入細菌或是術後細菌感染如皮膚感染,肺炎,牙科感染等。

臨床表現

患關節腫脹,熱痛,關節腔內積聚大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或膿性滲出液,關節囊膨脹,按壓有波動感。患肢跛行,常伴有體溫的升高;經久則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被浸蝕,關節骨周緣骨質增生,滑膜增厚;後期可發展為纖維性或骨性關節癒合,關節強硬或死關節。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可顯示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
(2)急性感染腫脹關節的滑液樣本中WBC記數>20000/μl,滑液黏度和糖含量均有下降。革蘭染色可以鑑別50%~75%關節感染中的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但不能區分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滑液還需進行厭氧和需氧培養。滑液有臭味或X線見關節內或軟組織周圍有氣體陰影,提示為厭氧菌感染。
2.骨掃描
在感染性關節炎中可見異常表現,特別是中軸骨骼關節。掃描見感染滑膜血流豐富,攝入增加,骨的新陳代謝加快,在無菌性和細菌性關節炎均呈陽性結果。

診斷

診斷感染性關節炎要有高度可疑指征,尤其是有無非關節的外源性感染病灶,因為各種關節炎的症狀是相似的。臨床表現和感染部位的微生物檢查有利於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鑑別,而感染性關節炎本身具有以下一些特點,有助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鑑別:
1.大多累及單關節,偶有兩個以上,呈不對稱性。
2.發病急,關節疼痛更加劇烈,全身症狀明顯。
3.關節腔穿刺可抽出膿液,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4.類風濕因子陰性,免疫檢查正常。

治療

1.全身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有條件時應儘量做關節積液的細菌培養與藥物敏感試驗,並根據結果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
2.關節腔內直接注入有效的抗生素。根據情況隔日或隔3~4日作關節腔穿刺,儘量抽盡關節腔內積液,然後注入有效的抗生素。
3.一般不宜做關節切開引流,化膿性炎症仍不能控制、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則應做切開引流術。
4.在急性炎症消退後,應鼓勵患者進行開口練習,以防止關節內粘連而發生關節強直。

預防

對於本病的預防與做到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預防治療僅適合於患有皮膚感染、泌尿系生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高的患者。而對於進行過微侵襲手術的患者,預防性治療僅適合於高度易感的患者。
2.經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全身連續套用數周,直至感染控制。
3.適當活動關節,防止粘連。但病程較久者,由於關節軟骨和關節骨的破壞嚴重,炎症控制以後往往轉化為骨關節病,功能難以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