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傳激發技術

研究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大體可按照兩個方面來敘述。一方面從改變刺激方法著手,主要可分三類:第一類,採用傳統針刺手法,結合臨床治療。如反覆輕微捻針,伴以小幅度快速提插,或輔以沿經撮捏循按。經這樣30~40次激發操作後,約有85%左右的病人可激發出感傳,並超過三關節。感傳出現率及“氣至病所”率隨激發次數的增加而增加。或仔細尋找“易感點”,分別虛實採用不同的催氣法,在感傳前端“按穴通氣”或行針時加灸,灸後再催氣等方法,也可使感傳出現率顯著提高。第二類,採用電錢針作反覆多次的“短程二接力”,即在短感傳線前端反覆追加刺激點,以引短為長。隨著激發次數的增多,所需接力點越來越少,最後,僅刺激井穴即可引出沿本經的長程感傳。電提針即銅銀針接上電脈衝。運用這種方法對聾啞病人的三焦經或大腸經進行激發,約經24次以上的激發,可有50%以上的病人,僅刺激井穴關沖或商陽,即可使感傳沿經上傳入耳。第三類,沿經(用點送電療機)導人乙醯膽鹼、腎上腺素及三磷酸腺苷等藥物以激發感傳。使乙醯膽鹼的激發效果最佳,感傳出現率可由導入前的15%上升至70%;三磷酸腺苷次之,出現率可由6.7%上升到37.5%;腎上腺素導入前後的感傳出現率則無顯著差異。以上激發方法除藥物導入外,主要是針對治療所需的某一經脈進行,可以稱之為“病經激發”,成“單經激發”,目的在於促使“氣至病所”以提高療效。至於這些激發的後續反應,尚有待進一步觀察。另一方面從改變體內機能狀況著手。與“單經激發”不同,這類方法是通過改變體內某種機能狀態,使之對循經感傳產生整體性的誘化、轉化作用。目前已經成功套用的有入靜誘發感傳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使85%以上的受試者,一次性“拓通“所有感傳路線。即誘發成功後,刺激受試者的任一穴點,均可引出相應的循經感傳來。入靜誘發有持久的後續效應,凡經一次成功的誘發,以後經數周、數年甚至經10餘年的隨訪,極大多數受試者仍保持原有的誘發效應。人靜誘發不僅有較高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其顯著型感傳出現率(占成功率總數的71%)較調查所見增高數百倍,這是迄今有關報導中出現率最高的誘發方法。入靜誘發方法是在穩定情緒的基礎上,採用自數呼吸,收視返聽等簡單的入靜誘導方法,以改變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結合穴位刺激的誘發感傳。以上工作主要在青少年中進行,中老年的效果如何,尚有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