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犧牲

愛的犧牲

《愛的犧牲》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作品。該故事講述了一對貧窮卻熱愛藝術的年輕夫妻,為了成全對方不得不放棄各自摯愛的藝術追求的感人故事,同時展現了19世紀美國草根階層生活的艱辛。

喬和德麗雅是一對從事藝術的年輕夫婦,此時的他們正面臨現實生活的貧窮和是否繼續藝術之路之間進行抉擇的窘境。因源於彼此的深愛,妻子德麗雅主動放棄了藝術,瞞著丈夫在一家洗衣房當女工以支持他能夠在藝術上繼續深造;而丈夫喬也為了妻子德麗雅能夠繼續教音樂,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藝術之路,在同一家洗衣房當修理工,希望以此來支撐家庭的經濟支出。

該小說中,主人公們用彼此純潔的心靈、真摯的情感和崇高的犧牲精神給予了愛情最美麗的詮釋,儘管他們的努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生活和藝術之間的矛盾,但卻讓對方看到了相互為愛的付出,看到了彼此愛情的忠貞。生活的貧窮和捉襟見肘並沒有磨滅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仰,表面上看,夫妻雙方雖然都放棄了自己的摯愛追求,但彼此之間純真、炙熱的愛情卻得以進一步升華。正如該小說的篇名所描述的那樣,愛是需要有犧牲的,只要彼此間有真愛,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也正是因為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能夠相互理解,才能夠互相體貼,才能夠讓愛情永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愛的犧牲
  • 外文名稱:A Service of Love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歐·亨利
  • 首發時間:1906年
  • 作品字數:約50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文背景,個人經歷,作品創作,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愛的奉獻》講述了喬和德麗雅之間感人的愛情故事。兩人同在紐約追逐著自己的藝術夢想,彼此一見傾心,並且很快就結為了夫妻。一開始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隨著錢財逐漸用光,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拮据,為了生活、為了心愛的人能夠繼續追求自己的藝術,他們獨自卻又仿佛默契一般地做出了令人為之感動的決定:喬放棄了自己對繪畫藝術的追求,找了一份燒鍋爐的工作,並騙妻子說這些錢是賣畫作賺來的;而德麗雅為了丈夫的繪畫事業,忍痛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找了一份在洗衣店熨衣服的苦差事,為了讓丈夫安心,她謊稱自己找了一份教授將軍女兒音樂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德麗雅纏著繃帶的手暴露在丈夫面前,真相才大白,讓他們看到了彼此濃濃的愛意。

創作背景

人文背景

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社會生活方面的發展變化,對本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南北戰爭以前的文學,由於受資本主義民主、博愛、自由等理想的鼓舞,作家們大多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文學創作。而在年南北之戰後,由於生活理想的破滅,作家們大多轉以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時代社會生活,歐·亨利就是這些理想破滅的作家中的一個。
1900年到1920年期間,是美國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歐·亨利的大部分素材來自其在紐約所接觸的各層人士及所見所聞。歐·亨利生活的時代,美國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人們卻被金錢和社會制度制約著,並被殘酷的競爭和毫無人性的剝削壓榨著,於是,人與人之間變得十分冷漠和無情,人們的情感也變得扭曲 。

個人經歷

歐·亨利經歷過兩次婚姻,這兩次婚姻歷程並不是幸福美滿的,反而堪稱是痛苦的經歷,讓他認識到理想的愛情與現實之間殘酷的差距。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歐·亨利,一生困頓,只有最後10年才在紐約定居,平時他所接觸的也多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所以,這些小人物也就成為他小說的主體部分,其作品中充滿了各色各樣的小人物形象工人、女店員、商人、小業主、公司或其他機構的小職員、窮藝術家,小官吏、街頭流浪漢等。歐·亨利對於美國下層的社會生活是非常熟悉的,一生的艱難坎坷,使他深切地感受了底層社會的痛苦與不幸。

作品創作

歐·亨利雖然經歷了現實的坎坷,但是歐·亨利依然堅信理想愛情的存在,他把自己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和追求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從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歐·亨利卻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將自己看到的黑暗的社會現實創作成大量的優秀作品,為大家揭露出資本主義的邪惡和黑暗。在資本主義的大城市裡集合了大量的醜惡和無情,違反美好的人性。於是,歐·亨利從生活在城市底層的小人物們入手,在他們身上盡情抒發著自己美好的社會理想,讓人們在無情的現實中看到人與人之間有情有義的一面。

人物介紹

“喬”(Joe Larrabee)
“喬”來自美國中西部槲樹參天的平原的一個渾身散發著繪畫藝術的天才,20歲時便背井離鄉到紐約“深造”,帶著一個“飄垂的錢包”。“喬”為了家庭放棄繪畫,在一家洗衣房燒鍋爐,他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男兒。
德麗雅(Delia Caruthers)
德麗雅來自美國南方一個松林小村里,熱愛音樂,來到美國北方“深造”。與“喬”結婚後,生活日益艱難,她為了愛人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的音樂理想,外出工作為人燙襯衣,是一位溫柔體貼、有耐心、有理想,勇於為家庭犧牲的好妻子。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愛的犧牲》主題思想:弘揚人性美
《愛的犧牲》刻畫了一對窮苦戀人之間平凡卻堅韌的愛情故事。人性美是對人的本性的讚美和歌頌。
弘揚人性美好的理念
人性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基本特質,既有自然的屬性,又有社會的屬性,因此對人性美歷來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性美才能得到充分實現和肯定。具體說來,人在面臨一些事情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都可以稱為人性美,如慷慨的愛、無畏的犧牲、無私的奉獻、憐憫與同情等都是人性美的具體體現。
在該小說中,歐·亨利極力挖掘平凡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質,讚美人與人之間真摯的友情,弘揚人性美好的理念,展示其追求理想世界的美好願望。《愛的犧牲》開頭的一句話——“當你愛好你的藝術時,就覺得沒有什麼犧牲是難以忍受的。”構成了整篇小說的主題曲。
《愛的犧牲》中的愛情方式獨樹一幟。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表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充滿自我犧牲的精神,以此表現出他們在患難時刻不離不棄,相互成全的偉大精神。當讀者看到丈夫說謊是為了讓妻子發展自己的音樂夢想;妻子說謊是為了讓丈夫發展繪畫夢想時,會為他倆之間的摯愛所感動,這就是小說獨有的審美價值,閃爍著璀璨的藝術之光。在文本中,歐·亨利告訴人們,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們之間真摯無私的愛情是何等可貴。這與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貧乏的物質生活構成了多么鮮明的對照。真誠的、無私的愛何嘗不是生活的最高藝術。
愛情是甜蜜的
一個美麗而感人的故事,一對貧苦的小夫婦,面臨著生命中艱難苦的抉擇,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犧牲自己,成全對方,沒有絲毫的抱怨和氣餒。在《愛的犧牲》中,男女主人公都通過放棄自己的夢想去為對方營造了一個幸福溫馨的環境,免去了對方的苦楚。他們用真誠的愛,給生活、給對方、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喬說:“我的庇奧利亞來的主顧和品克奈將軍都是同一藝術的產物——只是你不會管那門藝術叫做繪畫或音樂罷了。”無論是庇奧利亞來的主顧還是品克奈將軍都是因為愛情而編造出來的謊言,喬用這句話形容他們之間的愛情,把他們之間的愛情比作一種藝術,這是對他們之間忠貞不渝的愛的肯定。而結尾時,德麗雅的一句“當你愛的時候”將這股濃濃的愛意升華到頂點。所以不管他們的愛情之路有多么的坎坷和艱難,他們終歸是甜蜜的。德麗雅是幸福的,她雖然經歷了音樂到家庭主婦的轉變,要為生活和丈夫的理想而操勞,但是她憑藉無私的付出支撐起這個家庭,為對方奉獻了自己的感情,作為同樣深愛藝術的人,她深深地理解丈夫對藝術的渴望,當看到心愛的人能夠幸福快樂地追逐著自己的藝術和夢想時,她為他感到快樂。
愛一個人就是讓對方幸福,德麗雅做到了這一點,她的內心幸福而充實。喬也是幸福的,雖然從繪畫到燒鍋爐使他的人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對他而言,能夠用雙手捍衛這個溫馨的家庭,使妻子繼續快樂地從事自己的音樂生涯,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不管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回到家後看到心愛的妻子,他的內心便得到滿足。在真相揭示的那一刻,德麗雅和喬都感受到了對方深深的愛,他們雖然向對方編造了謊言,但是在愛情上是他們無疑是最忠誠的。
愛情是無價的
《愛的犧牲》隱含著愛情價值觀。對於普通人而言,事物的價值有兩種,一種是實用價值,比如德麗雅為喬買的表鏈,如果喬的金表沒有賣掉,表鏈就可以和金表一起戴在吉姆的手上,發揮它們的實用價值,但恰恰喬的金表已經不復存在,表鏈也似乎變得毫無用處,這就需要讀者去挖掘它的另外一種價值——情感價值。情感價值是人類賦予物質的最高價值,是精神層面的存在,它來源於人們對物質的心靈感受,是人類情感上升到一定境界時的產物,人類可以為任何一件物質授予情感價值,這種價值的潛力是巨大和不可估量的,甚至會遠遠超越它們的實用價值。喬和德麗雅從一開始從事高雅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不得不做起了燒鍋爐和熨衣服這些“下等”的苦差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們都為對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包括最珍重的繪畫和音樂藝術,但是他們始終在堅持著另外一門藝術——愛情,在他們的心裡,愛是最偉大的藝術,愛情的價值遠在其他的藝術之上。愛情如此之寶貴,以至於它成為了人們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份情感,倘若沒有愛情,人生該有多么的寂寞和苦楚,倘若沒有愛情,再多的財富的也不能彌補內心的空虛,再漂亮的衣服也無法裝飾心靈的空洞。
《愛的犧牲》所闡述的真愛精神,其故事的寓意是想喚回人們對愛情的美好憧憬,使人們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中回歸本性,保持一份純真的心靈。愛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愛情雖然苦澀,但苦澀中醞釀著甜蜜,它的力量如此偉大,在殘酷的現實中為人們指引了一條人性的方向。

藝術特色

以小見大的寫作角度
在《愛的犧牲》中描寫了十分平常的小人物和小事情。歐·亨利沒有選擇描寫那些被大家廣泛關注的重要社會題材,而是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最平常的片斷和內容進行創作。但是作者卻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敏銳的目光,並運用自己深厚的寫作功力和豐富的生活經驗 ,將小人物和小事件寫出了大場面和大道理。《愛的犧牲》中描寫的只是一對普通小夫妻的愛情故事,但映射出的卻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所有底層小人物的真實寫照。這些小人物像小說中的喬和德麗雅一樣,每天都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生活艱難、舉步維艱,但是,這些小人物卻都像小說中的喬和德麗雅一樣,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善良的天性。小說中大量描寫了喬和德麗雅普通的日常生活,但那些看似普通平淡的描寫卻因為“愛的犧牲”這種感人的情感而變得與眾不同起來。歐·亨利在小說中描寫出的是現實生活中兩個普通人的相識和相愛以及風雨與共的故事,但折射出的卻是整個社會的影像。
以喜寫悲的寫作手法
歐·亨利的以小見大的寫作角度常常是與悲喜結合,以喜寫悲的手法結合在一起的。歐·亨利擅長從看似好笑的事情當中發現背後的苦澀和眼淚,他在小說中選擇從現實生活角度深入挖掘人性與現實的悲劇所帶來的喜劇效果。於是,他筆下的主人公為了自己的愛人千方百計地犧牲自己,想要成全對方,但事情最終卻是一個戲劇性的結果,事與願違地成了悲劇。但該小說主人公的悲劇經歷和結果中有帶著作者幽默的調侃和描寫,於是,也帶有濃濃的人情味和喜劇色彩,令人忍不住想要發笑。文本的結尾寫道,“他們兩個都笑了,喬開口說:‘當你愛好你的藝術時,就覺得沒有什麼犧牲是難以忍受的’,可是德麗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別說下去啦,’她說,只消說‘當你愛的時候’。”這是一個十分溫馨和感人的結尾,是一個美好的結尾,但大家卻能從中感到深深的悲哀和無奈。這也就是作者歐·亨利想要達到的以喜寫悲、悲喜交加的效果。所以說,《愛的犧牲》中,作者用喜劇的形式來描寫悲劇的內容,並反過來用悲劇的故事情節來襯托喜劇的最終效果,將悲與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淚中帶笑,笑中有淚,深深地打動了所有讀者。
極具特色的語言
《愛的犧牲》的語言極具特色。文本中,歐·亨利使用簡潔樸實的語言,利用幽默和誇張以及對比和抒情,還有議論等多種手法,細細地刻畫人物,描繪故事情節,表達小說主題,用喜劇來襯托悲劇,用悲劇來升華喜劇,於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便在特色鮮明的描寫中深深地領悟到小說的內在含義。作者歐·亨利還在小說中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摯情感,於是他筆下的幽默顯得那樣獨特和與眾不同,例如,文本中主人公們的實際遭遇就帶有歐·亨利自己早前經歷的影子,而女主人公德麗雅身上也帶有歐·亨利深愛的妻子的身影。《愛的犧牲》就是歐·亨利運用幽默的語言來講述的一個讓人們覺得悲傷和感慨的愛情故事。在描寫兩個年輕人為了追求藝術的腳步背井離鄉遠離故鄉和家人的時候,作者就用簡潔樸實卻飽含深情的語言對其進行描寫。例如,在寫喬離開家鄉的經歷時,作者寫道“二十歲的時候,他背井離鄉到了紐約,束著一條飄垂的領帶,帶著一個更為飄垂的荷包。”只用了很簡潔和極其樸實的語言,便寫出了喬離開故鄉時的孤獨和淒涼。而當喬和德麗雅結為夫妻後,雖然二人感情很深,十分恩愛,但現實生活卻是十分殘酷的。這時,作者寫道“那是一個寂靜的地方,單調得像是鋼琴鍵盤左端的A高半音。”用這樣一個巧妙的比喻,暗示了二人婚後生活的艱難和枯燥,兩個熱愛藝術的人,卻不能過著輕鬆自在的藝術般的美好生活,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沉重和殘忍。簡潔生動且含義雋永,歐·亨利正是用這樣獨具特色的語言揭示著偉大愛情的力量。
獨具匠心的結尾
“歐·亨利式的結尾”不但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提高了小說的藝術魅力,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而且還充分調動了廣大讀者作為接受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並啟發讀者主動進行更深入地回味和思索。《愛的犧牲》中,從描寫兩個年輕人離開家鄉的時候寫起,語言平淡簡潔,如同山間的溪水,緩緩地流淌著。而當二人在婚後遇到現實的艱難處境時,情節發生了變化,就好像溪水遇到了磐石,激起了朵朵浪花。而當最後真相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故事情節的溪流向著相反的方向急速迴轉,意想不到的結果激起極大的漩渦,整個故事也在此時達到了高潮,小說主題也得到了升華。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尾,讓讀者十分意外,但在吃驚之餘,掩卷沉思,讀者又能很快地對作者的情節安排予以理解,明白這樣構思和安排的合理和巧妙,結尾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同時,讀者也會為該小說中夫妻二人犧牲自我的偉大和同甘共苦的深情所感動,該小說的藝術價值和主題含義也隨之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作品評價

《愛的犧牲》該篇小說展示了貧困與藝術的矛盾。冷酷的現實是,他們誰也沒有保存住自己的藝術生涯,不過,他們那種自我犧牲的熱情卻在那冷酷的現實之上放射出了人性美的異彩。至此,原來作者所要表現的並非男女主人公對藝術的熱情,而是這一對男女主人公那種令人感動的愛情。對文學經典的解讀,領會其永恆價值,感悟其中的人性之美乃重中之重。
——鄒積艷(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

作者簡介

歐·亨利(O.Henry)原名威廉·錫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歐·亨利歐·亨利
1862年歐·亨利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15歲起就在叔父的藥房當學徒,20歲到德克薩斯州一牧場放牛。1884年後,他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另外,他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The Rolling Stone)的幽默周刊。1887年,歐·亨利結婚並生了一個女兒。1899年,他第一次署名“歐·亨利”發表短篇小說。
1901年,在紐約專門從事寫作。1907年,歐·亨利再婚。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年僅4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