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文藝復興

愛爾蘭文藝復興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愛爾蘭的作家為復興愛爾蘭的民族文學、語言、藝術,進而創作出一大批表現愛爾蘭人民生活、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是為愛爾蘭文藝復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爾蘭文藝復興
  • 外文名:Irish Literary Revival
  • 時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
  • 代表人物威廉·勃特勒·葉芝
復興時期簡介,人物,運動成就,

復興時期簡介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愛爾蘭人民的民族意識普遍高漲,社會各階層、各團體(如著名的“新芬”社團、蓋爾學會、愛樂蘭運輸工人總工會等)紛紛要求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實行自治,終於在1937年通過新憲法宣告獨立。與政治上的民族獨立運動相呼應,愛國的作家為復興愛爾蘭的民族文學、語言、藝術大聲疾呼,並創作了大批表現愛爾蘭人民生活、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文藝復興運動。

人物

這一運動的中心人物
是著名的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
~1939),圍繞著他的主要作家有格雷戈里夫人(1852~
1932)、A.E.(即喬治·威廉·拉塞爾,1867~1935)、約
翰·密靈頓·辛格(1871~1909)、肖恩·奧凱西(1880~
1964)以及詹姆斯·喬伊斯、弗蘭克·奧康諾、肖恩·奧
費林等人。

運動成就

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在戲劇方面,
1904年春建立的“阿貝戲院”可以說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
動的搖籃;以葉芝為首的“愛爾蘭戲劇協會”的成立則
為民族戲劇的發展組織了隊伍;1902年首演獲得成功的
葉芝的《胡里痕的凱瑟琳》為愛爾蘭民族戲劇的繁榮揭
開了序幕。這一劇本以象徵的手法指出英國人的殖民統
治是造成愛爾蘭貧窮、羸弱的根源,喚起了人民強烈的民
族感。格雷戈里夫人的《散布訊息》(1904年首演)是一
出反映閉塞的愛爾蘭農村生活的喜劇,《月出》(1907)
則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辛格以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
交錯的手法寫出了栩栩如生的愛爾蘭農民與小手藝人的
形象;他的《騎馬下海人》(1904)、《西方世界的花花
公子》(1907)、《補鍋匠的婚禮》(1908)都是膾炙人口
的名篇。奧凱西以下層市民的生活為題材,生動地描繪
了廣大民眾在愛國熱情鼓舞下為爭取民族解放進行的斗
爭。
詩歌方面,葉芝繼承英國浪漫主義的傳統,以民族
詩歌形式描寫愛爾蘭人民的生活。A.E.在詩中謳歌愛爾
蘭傳奇中的英雄和神,對其餘詩人影響頗大。其他重要
的詩人有帕德雷克·科勒姆、唐塞尼爵士等。
小說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詹姆斯·喬伊斯,他的
都柏林人》(1914)、《尤利西斯》(1922)深刻地反映
愛爾蘭的社會現實。詹姆斯·史蒂芬斯的《金罈子
(1912)曾是傳誦一時的佳作。此外還有弗蘭克·奧康諾、
肖恩·奧費林,他們的小說創作也反映了愛爾蘭人民的
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