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性頸淋巴結腫大

愛滋病性頸淋巴結腫大為愛滋病前期臨床表現之一。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頸部淋巴結所致。病程較長,淋巴結持續存在並逐漸增大,常伴有腹股溝等多處淋巴結腫大,伴發熱、消瘦、乏力、白細胞計數減少等症。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deradenoncus
  • 英文別名:AIDS  with deradenoncus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多發群體:愛滋病患者
  • 常見發病部位:頸淋巴結
  • 常見病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頸部淋巴結
  • 常見症狀:病程較長,淋巴結持續存在並逐漸增大,常伴有腹股溝等多處淋巴結腫大,伴發熱、消瘦、乏力等
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治療,

病因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頸部淋巴結所致淋巴結病變。

臨床表現

頸部淋巴結腫大是愛滋病常見症狀之一,在各期均可出現,有可能是無症狀期的惟一表現。愛滋病初期,86%病例發生頸部淋巴結腫大,常表現為持續遷延性腫大,常伴其他部位淺表淋巴結腫大,如腋窩、腹股溝、頜下、枕下、肱骨內上髁淋巴結等,同時可伴隨深部淋巴結腫大,如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腸系膜及腹膜後淋巴結等。查體:不同病期頸部淋巴結特徵不同。愛滋病初期頸部淋巴結腫大常常表現為對稱、活動度可、有彈性,大小為0.5~2cm,常無疼痛及觸痛,持續時間最短3~6個月。

病理診斷

AIDS患者淋巴結病變與疾病時期及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依次為全身淋巴組織特別是淋巴結病變、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故要明確包括頸部淋巴結在內的多處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惟一方法為淋巴結活檢組織病理檢查。AIDS病淋巴結病變病理結果分期如下:
1.濾泡增生期(1期)
在感染初期和慢性持續期,淋巴結病變以反應性增生為主:濾泡顯著增生,形狀不規則如地圖狀,套區變薄或消失;生髮中心擴張;由於濾泡中心樹突狀細胞被HIV破壞可出現“濾泡溶解”現象;此種病理改變並非AIDS病獨有。
2.濾泡退變期(2期)
隨著淋巴結病變進展,濾泡發生退變,此時濾泡中心細胞逐漸減少,間質細胞增生,形成具有一定特徵的同心圓層狀結構如“洋蔥皮”樣。
3.濾泡消失期(3期)
淋巴結結構紊亂,濾泡數目明顯減少,組織細胞增生,其間散在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免疫母細胞,此期常有毛細血管後靜脈增生。
4.淋巴細胞衰竭期(4期)
淋巴結結構完全破壞,淋巴細胞明顯減少代之以組織細胞瀰漫性或結節狀增生,伴或不伴有纖維化。
濾泡退變和消失意味著免疫功能的衰減,故這兩個階段常合併結核病和(或)機會性感染。
淋巴結結構完全破壞伴嚴重機會性感染時不難診斷。而淋巴結2、3期病變出現局部結構破壞時具有一定迷惑性,有時表現為Kikuchi淋巴結炎樣病變需與之鑑別。組織細胞增生有時呈上皮樣或梭形,可能被誤診為樹突狀細胞腫瘤,此時需注意淋巴結腫大程度及分布情況,AIDS病相關淋巴結病常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直徑一般在1cm左右,增生的組織細胞無異型性,亦無病理性核分裂象。故只要對AIDS病有足夠警惕性,結合臨床其他檢查結果可以鑑別。
愛滋病性頸淋巴結腫大可見多種病因,較常見為愛滋病性淋巴結病、愛滋病合併淋巴結結核、愛滋病合併馬爾尼菲青黴菌病、愛滋病合併淋巴瘤等等,均需淋巴結活檢病理明確。因此完整的病理診斷報告需包含淋巴結病變分期以及病原體類型,以利於臨床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和預後判斷。對於可疑病例,必要時可以考慮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淋巴組織中的HIV抗原。

治療

見愛滋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