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奕訢(愛新覺羅·奕訢)

愛新覺羅·奕訢

愛新覺羅·奕訢一般指本詞條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奕訢於鹹豐三年(1853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從鹹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奕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光緒十年(1884年)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善後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才再度被起用。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諡號為“忠”。其孫溥偉襲封恭親王爵位。

概述內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愛新覺羅·奕訢
  • 字號:樂道堂主人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時間:1833年1月11日
  • 去世時間:1898年5月29日
  • 主要成就: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辦理外交事務
  • 封爵:和碩恭親王
  • 謚    號:忠
  • 旗    籍:滿洲鑲藍旗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宦海沉浮,親王議政,興辦洋務,幾起幾落,晚年去世,主要成就,政治,文化,歷史評價,墓址,家族成員,兄弟,姐妹,子孫,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訢出生,與鹹豐帝(奕詝)屬異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受皇后託孤遺命撫育皇四子奕詝。奕訢與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齡相仿,無異於親兄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書房讀書,奕訢從小受到極為嚴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他天資聰穎,頗有才氣,拜狀元翁心存為師。逾年,翁心存以母老乞養,告假歸里,奕訢乃師事賈楨。在名師教授下,他學習儒家經典10餘年,對於儒家學說是頗為精通的。功課為滿蒙漢三種語言文字,儒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
幼年奕訢與母親孝靜成皇后幼年奕訢與母親孝靜成皇后
道光帝立儲時,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但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決心由皇四子繼位,寫下遺詔。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訢奉道光帝命,迎娶熱河都統桂良之女為嫡福晉。這往往被認為是道光屬意恭王之舉,而實際上,這個指婚發生在道光下定決心寫下遺詔之後,最多只能視為對恭王的補償,況且恭王福晉並非桂良愛女,而僅為側室所生的庶女之一。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最鍾愛這個兒子。按清朝傳統,皇位傳給諸皇子中才德兼優者,奕訢有得皇位的可能。鹹豐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不能以條陳時政和騎馬習武取勝,乃對奕詝面授機宜,以仁孝之心取悅於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乾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道光末年,道光帝違和,纏綿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將不久於此位。其時,奕詝伏地流涕,痛切異常,“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鹹豐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聰明的奕訢未必服氣。由此,兄弟倆猜疑不和,心存芥蒂,只是礙於君臣之禮,彼此心照不宣,加上鹹豐帝乳母(已尊為康慈皇太妃)去世,失去中間調節人,雙方感情日益疏遠。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園寢內為恭親王之母靜貴妃修墓,親令靜貴妃死後必須葬於妃園寢,不得更改,變相暗示恭親王爭儲失敗。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啟錦匣,內有御筆兩諭,一為“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一為“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道光帝病逝,遺命奕詝即位。奕詝登基後,改元鹹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