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愛歌

《愛愛歌》是北宋詩人徐積創作的一首雜言詩。前四句介紹作詩緣起,指出愛愛非誤國之女。又十二句介紹愛愛的身世及未遇張逞前的心理動態及愛情觀,寫明了愛愛不願淪落為妓的品格。中間二十四句寫愛愛與張逞的婚姻悲劇,生動刻畫瞭望夫無歸的女子的形象。後四句寫詩人對愛愛的悲劇產生的感慨,以及對愛愛的同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愛愛歌》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鈔》
  • 文學體裁:雜言詩
  • 作者:徐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愛愛歌
吳越佳人古雲好1,破家亡國可勝道2
昨日閒觀愛愛歌3,坐中嘆息無如何4
愛愛本是娼家女,渾金璞玉埋塵土5
歌舞吳中第一人6,綠髮雙鬟才十五。
耳聞目見是何事?不謂其人乃如許7
操心危兮勵志深8,半夜窗前淚如雨。
假饒一笑得千金9,何如嫁作良人婦10
桃李不為當路花,芙蓉開向秋風渚。
忽然一日逢張氏11,便約終身不相棄。
山可磨兮海可枯12,生唯一兮死無二。
有如樗櫟叢中木13,忽然化作瀟湘竹14
又如黃鳥春風時,遷喬林兮出幽谷。
文君走馬來成都15,弄玉吹簫才幾曲16
不聞馬上琵琶聲17,忽作山頭望夫哭!
去年春風還滿房,昨夜明月還滿床。
行人一去不復返,不是關山歧路長。
前年猶惜金縷衣18,去年不畫深胭脂。
今年今日萬事已,鮫綃翡翠看如泥19
一女二夫兮妾之所羞,不忠於所事兮其將何求?
蛾眉皓齒兮妾之所憂20,不如無生兮庶幾無尤21
喓喓草蟲兮趯趯阜螽22,靡不有初兮鮮克有終。
鴛鴦于飛兮畢之羅之23,人間此恨兮何休時?
深山人跡不到處,病鸞斂翅巢空枝2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吳越:蘇州、杭州一帶。
  2. 可勝道:無法一一指陳。
  3. 愛愛歌:指蘇舜欽所作《愛愛歌》。
  4. 無如何:不可終止。
  5. 渾金璞(pú)玉:未煉的金子、未琢的美玉。
  6. 吳中:蘇州。這裡作為吳越的省語。
  7. 乃如許:竟能這樣。
  8. “操心”句:《孟子·盡心》:“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意為只有孤獨的臣子及庶出的兒子,他們時刻提高警惕,預防禍害,因此通達事理。這裡指愛愛因地位卑下,所以終日思索要脫離火坑。
  9. 假饒:即使。
  10. 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這裡指良家子弟,平民。
  11. 張氏:指張逞。
  12. 海可枯:海水乾涸,為堅貞愛情所立下的誓言。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13. 樗櫟(chū lì):臭椿與麻櫟,木質鬆散,《莊子》中說這是兩種無用的木材。
  14. 瀟湘竹:《述異記》說,南巡死,葬蒼梧九嶷山,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悲痛不已,淚灑竹上,形成斑痕,人稱湘妃竹,一名斑竹。瀟湘,水名,泛指湖南一帶。
  15. “文君”句:卓文君為臨邛富戶女,寡居在家。司馬相如愛之,挑以琴,二人私奔成都。
  16. 弄玉吹簫:弄玉秦穆公女,與善吹簫的蕭史成婚。二人婚後常一起吹簫,後蕭史乘龍,弄玉跨鳳,同日仙去。見《列仙傳》。
  17. 馬上琵琶: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之事。
  18. 金縷衣:用金線裝飾的衣服。
  19. 鮫綃(jiāo xiāo):傳說中海底鮫人所織的細絹。
  20. 蛾眉皓齒:彎曲如蠶蛾觸鬚般的眉毛,潔白的牙齒。
  21. 無尤:沒有怨尤。
  22. “喓喓(yāo)”句:喓喓為蟲鳴聲。趯趯(tì),跳躍的樣子。阜螽(zhōng),蝗的幼蟲。
  23. 于飛:比翼雙飛。畢:長柄小網。
  24. 鸞(luán):雌鳳。

白話譯文

吳越之間的美女,自古以來人人夸好;為了她們破國亡家的,又豈能一一遍道?昨晚我有空閱讀了《愛愛歌》,激動得長嘆不已,心如波濤。愛愛本是個娼家女子,猶如沒有鍛鍊的精金、沒有雕琢的美玉,沉埋在塵土。她輕歌曼舞在吳中被推為第一,那時候,她梳著雙鬟,頭髮烏黑,年齡不過十四五。人們耳聞目見過多少美女,不得不感嘆愛愛的姿色伎藝,居然達到如此的程度!愛愛身在風塵,終日思慮早日脫離火坑,常常半夜裡坐在孤燈前傷心,眼淚紛紛如雨。即使開口一笑能得到千金纏頭,又怎能比得上清清白白做個平民的媳婦?她不願做一株路旁任人採摘的桃花李花,寧可做一枝芙蓉,出污泥而不染,在秋風中默默忍受秋霜秋露。忽然有一天她遇上了張逞,兩情相悅,海盟山誓,約定終身相伴,永不離棄。“高山可磨,大海可以乾枯,我們活著時相親相愛,死了也絕不背離。”愛愛猶如無用的樗櫟樹,忽然化成了多情的瀟湘竹;又如春風中的黃鳥,找到了歸宿,遷居到高高的樹木,搬出了幽深的山谷。她隨著張逞潛居京城,就如同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來到成都。夫婦倆如弄玉蕭史,琴瑟調和。沒想到歡樂時短,還來不及奏出別離的琵琶曲,張逞已被迫離開,只留下她孤單一人,哀哀啼哭,猶如山頭望夫化石的村婦。去年此時,春風仍然吹著房中;昨夜此時,明月還照著他倆的床鋪。如今丈夫卻一去不返,這也怪不了他,不是他怕山高水遠,歧路太多,而是他身不由己。前年還無憂無慮,穿上金縷衣精心打扮;去年已無心再調胭脂化妝;今年今日一切都已沒有意義,她把鮫綃翡翠都看成一錢不值的泥土。一個女子嫁兩個丈夫她一向看成是女子的恥辱,不對丈夫忠誠,她還能走什麼路?蛾眉皓齒,追歡賣笑,她早已經厭惡,還不如去死吧,這樣才能毫無怨尤,自得其所。耳聽著草叢中小蟲鳴叫,眼見著小蝗蟲跳躍,思婦們總是苦苦地把遠出的丈夫懷念思慕。世界上的事常常有好的開端,可好的結束實在不多。鴛鴦比翼雙飛最後遭到網羅的摧殘,人世間像這樣的苦恨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深山中人跡不到的地方,有一隻生病的雌鳳,萎縮著棲息在樹上,樹枝光禿禿。

創作背景

這首長篇敘事詩,寫錢塘名妓愛愛的愛情悲劇。據《麗情集》等書載,愛愛姓楊,錢塘妓女,擅歌舞彈琴。七月七日泛舟西湖,碰上金陵少年張逞,兩人一見鐘情,海盟山誓,私奔京城。過了一年,張逞的父親知道了此事,將張逞押回家鄉。愛愛留在京中,矢志自守,甘於貧賤,“好事者百計圖之不可得”。後愛愛因相思成病而去世。這件事發生在仁宗朝,當時詩人蘇舜欽曾作《愛愛歌》褒美,徐積讀蘇作,有感於所作“其辭淫漫而與事不得愛愛本心”,於是作此詩。

作品鑑賞

全詩依內容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四句,介紹作詩緣起。先以吳越多美女起興,說明自己所寫的也是絕色女子。然後,以“破國亡家可勝道”來說明自古紅顏多禍水的道理,從而引出看《愛愛歌》後“嘆息無如何”,表白愛愛與眾不同,不是“破國亡家”的美女一類,為全詩定調。詩還沒接觸到愛愛,已經開始傾注入自己的感情,格調淒婉。
“愛愛本是娼家女”到“芙蓉開向秋風渚”十二句為第二段,介紹愛愛的身世及未遇張逞前的心理動態及愛情觀。詩先肯定愛愛的本質,說她猶如渾金璞玉埋沒塵土,對她流落平康表示同情;接著描繪她能歌善舞,伎壓同類,卻日夜思念脫離風塵,想嫁個良家子,拋棄一笑得千金的奢侈生活,不做桃李賣笑,要做芙蓉高潔。這樣描寫,把愛愛的品格以純淨的一面展現出來,為下文她遇到張逞後即以身相托、雙雙私奔做了鋪墊,也為她日後的不幸預留伏筆。
“忽然一日逢張氏”至“不如無生兮庶幾無尤”二十四句為第三段,寫愛愛與張生的婚姻悲劇。詩介紹了二人相遇,信誓旦旦的情況,以黃鳥出幽谷、文君與司馬相如事,比喻二人相愛私奔時的喜悅,又以弄玉、蕭史的傳說,暗示他們生活的和美。可惜好景不長,瞬間鴛鴦被拆散,愛愛只好獨守空房。短暫的歡樂,忽然接著是望夫的痛苦。以下詩一連用十二句寫愛愛的心理,通過前後對比,展示了張逞去後,她從滿懷希望地等待到最終絕望的過程,表現了她難以忍受的悲痛。最後,她終於下定決心,以死殉情。這段描寫,無疑是受了李白《長干行》的影響,以時光流逝、景物暗換與人物刻骨的愁思,表現愛人離去後孤獨淒傷的心情。她的心情,如同流水,直從胸臆間淌出,縈迴曲折,一往無間。通過這段介紹,詩人把愛愛的悲劇性遭際及其心理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把她的形象也塑造得極其豐滿傳神,很具有震撼力。
自“喓喓草蟲兮趯趯阜螽”至結尾六句,是詩人對愛愛的悲劇產生的感慨,與第一段“坐中嘆息無如何”相呼應。詩首先接連用《詩經》成句,加深表現的程度,展現普遍性規律,嘆息愛愛歡樂的短暫及最終令人傷感的結局,同時進而發出“人間此恨兮何休時”這樣的感嘆。最後,詩通過深山中一隻衰病的鸞鳥孤獨地守著空枝的場面,象徵愛愛的結局,也表現她死後精誠不泯,繼承了古樂府《孔雀東南飛》的結局,展示了一幅怵目驚心的畫面。詩人是一位正統文人,又生活在理學昌盛的時代,他如此全心全意地同情一個妓女的遭遇,歌頌她為愛情與人私奔又為愛情獻身的精神,這在當時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這首歌行,用古樂府紀事體,在語句音調上又模仿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琵琶行》,敘事詳贍,抒情氣息也很濃厚。詩在描寫上有三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其一,詩採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表現愛愛的一生遭遇。詩本身在敘事上分兩大塊,先寫愛愛為娼時名壓吳中、一笑千金的生活,接寫她與張逞的恩愛,逐漸推向高潮,筆墨暢達;後寫張逞離開後她獨守空房,備受相思熬煎,忍受貧窮,最終為情殉身,筆墨抑鬱慘怛。在細節的描寫上,也不斷運用對比,刻繪人物心理。其二,詩善於通過場景的烘托渲染,表現女主人的處境與心情。如愛愛在張逞離開後,詩一連用“去年”、“昨夜”、“前年”、“去年”、“今年”等情況,細緻地表達愛愛的淒涼與纏綿不盡的傷感。其三,詩善於用比喻來表現主題。如愛愛在未遇張逞前希望脫離風塵,詩便以桃李及芙蓉來象徵兩種不同的生活;既遇張逞,又以“樗櫟”比以往生活,以“瀟湘竹”比喻對愛情的堅貞,而出谷黃鳥、文君相如、弄玉吹簫等典事的運用,無不比喻貼切;尤其是結尾,以病鸞的形象作比,使故事的悲劇色彩發揮得很好。

作者簡介

徐積(1028—1103),字仲車,北宋文學家,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1067年(治平四年)進士。授楚州教授。對母親極盡孝道。政和年間(1111—1118)賜謚“節孝處士”。有《節孝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