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美學歷程:一種浪漫主義解讀

《惡的美學歷程:一種浪漫主義解讀》是2014年3月1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的美學歷程:一種浪漫主義解讀
  • 作者:彼得-安德雷·阿爾特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18839
  • 外文名:Asthetik des Bosen
  • 譯者:寧瑛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53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在每一朵惡之花的綻放中看到未來的希望
自浪漫主義以來,惡就是一個吸引人滿懷興趣地進行藝術渲染,並得到無數人同情的客體。在浪漫主義的作品中,充斥著魔鬼和吸血鬼、幽靈和重生者、謀殺者和瘋子、玩世不恭者和撒旦式的人物、著魔的人和蠱惑人心者。犯罪、暴力和褻瀆神明、打破戒律、瘋狂和黑彌撒都是浪漫主義經常採用的主題。彼得-安德雷·阿爾特用令人吃驚的篇幅追溯了惡這一觀念的起源與發展,揭示了一種非道德文學的秘密,在這個秘密里,惡的美學在其價值的彼岸漸漸浮現。通過這種方式,美的另一種歷史從歐洲現代派的陰暗面被講述出來。

內容簡介

沒有任何一種其他藝術像文學那樣,能夠在虛幻的場景和人物身上生動形象地將惡表現出來。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人物和荒誕不經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惡有了具體的表現;在心理分析小說和巴洛克時期高貴人物從天堂跌入地獄的故事中,惡的描寫有了心靈上的透徹、尖銳的深度;在戲劇中,惡贏得了一種災難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動力。然而,從浪漫派開始,文學才脫離了從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惡置於人性的陰暗面上的觀點的束縛。文學將在一種綱領性的意義上變得與道德無關,並且在聳人聽聞的罪行中,在慾念的深淵裡和暴力的恐怖中發現惡的審美魅力。在本書中,彼得-安德雷·阿爾特探究了各種類別的作品,諸如悲劇、偵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說、恐怖故事和戰爭報導等,惡的美學通過放縱、逾越、重複和諷刺改寫的結構得出了一個大致輪廓。在從歌德經過霍夫曼、雪萊夫人、波德萊爾、於斯曼、王爾德、格奧爾格、卡夫卡直到容格爾和利特爾的歐洲文學廣闊的光譜上,人們注意到了有一種惡的現象學,這種惡的現象學直至今天一直意味著一種道德醜聞。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對奧斯維辛之後惡的美學和倫理學準則進行了思考,這種倫理學準則也規定著後現代條件下文學的價值判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彼得-安德雷·阿爾特(Peter-André Alt),生於1960年,柏林自由大學現代德國文學教授,自2010年起任校長。著有《席勒——生平·作品·時代》、《理性的睡眠:文學和近代文化史中的夢》、《席勒》、《弗蘭茨·卡夫卡:永恆之子》、《古典主義的終場:歌德和席勒的戲劇》、《卡夫卡與電影:關於電影製片技巧的敘事》。
譯者簡介:
寧瑛, 1941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著有《20世紀德語文學史》、《托馬斯·曼評傳》,譯有《史達林格勒》、《鋼琴教師》、《安妮日記》等。
王德峰,1939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歷任新華社駐柏林分社記者,首席記者,譯審,“資深翻譯家”。譯有《童話月球》、《謊言》、《法老的詛咒》、《死於威尼斯——托馬斯·曼中短篇小說選》等。
鐘長盛,1939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退休前就職於紡織工業部,副譯審,“資深翻譯家”。主要譯作有《史達林格勒》、《衣表人才》、《女王和她們的情人》、《賭運》、《美麗的曼陀羅》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神話學中的序幕
一、晨曦之子路西法(Lucifers)墜落的故事(巴多羅買——福音)
二、原罪的講述和戲劇(家族譜系)
三、缺失——模式(普羅提諾,奧古斯丁)
四、開端的哲學和美學(克爾凱郭爾和謝林)
第二章啟蒙和心理學
一、一種文學祛邪術的綱領(邁爾,讓·保爾,克林格曼)
二、梅菲斯特,作為自我觀察者(歌德)
三、撒旦的審美功能倍增(劉易斯,霍夫曼)
四、心理分析中的魔鬼(弗洛伊德)
五、里比多——惡的綱領和培植(瓊斯,萊克,榮格)
第三章通過內省的移置
一、黑色詩學(施萊格爾,黑格爾,羅森克蘭茨)
二、惡的靈魂的考古學(席勒,讓·保爾)
三、錯綜複雜的關係,被玷污了的概念(克萊斯特)
四、從想像到取消區分(克爾凱郭爾,波德萊爾,
格奧爾格,曼)
第四章重複作為惡在文學中的顯現形式
一、地獄神話和永遠懲罰的幻影(布萊克,巴爾拉赫,
薩特,托馬斯·曼)
二、放蕩的節奏(德·薩德,米爾博,聚斯金德)
三、撒旦的彌撒(於斯曼)
四、單調和唯美主義(薩克—馬索克,王爾德)
第五章逾越方面的美學興致
一、人造人和吸血鬼(瑪麗·雪萊,斯托克)
二、“反常精神”中的犯罪行為(坡,斯蒂文森)
三、犯罪學的個案調研(隆布羅索,
克拉夫特—埃賓,格羅斯)
四、精神錯亂的詩歌(普日貝謝夫斯基,海姆,貝恩)
五、一種臆造的性別(魏德金德,魏寧格,埃韋爾斯)
第六章荒淫放縱中的瞬間拍攝
一、殺死上帝作為修辭學的慶典(尼采)
二、神聖的色情文學(巴塔耶,熱內,福柯)
三、最遙遠的寫作空間(卡夫卡,羅伯特·米勒)
四、被人們講述的戰爭——暴力的大膽嘗試
(容格爾,馬拉帕爾泰)
第七章不道德文學的道德涵義
一、奧斯威辛之後的惡的藝術?(阿多諾,凱爾泰茨,
利特爾)
二、後現代的模仿(鮑德里亞,埃利斯)
三、受到自身限制的自主美學(伊澤爾,博雷爾)
四、文學幻想及價值判斷(康德,盧曼)
致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