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仁寺

惠仁寺

籌建惠仁寺工作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希望海內外熱心慈善事業的人們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慷慨解囊,共襄盛舉,積極參與惠仁寺的建設,攜手共建家鄉的美好明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仁寺
  • 歷史:歷史悠久 地靈人傑
  • 行政村:36個
  • 人口:19886戶
興建惠仁寺 弘揚真善美
前 言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5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時,就把“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民眾互助活動”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說明黨中央和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重新認識,標誌著中國慈善事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著名的南粵慈善家朱的先生,劉惠英女生及其家族,十多年來,大仁大愛,造福社會,無償捐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多達數十億元,成為豐順縣乃至廣東省和全國慈善事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愛我中華,善行天下。”朱拉伊、朱孟依、朱慶依仨兄弟,秉承祖傳,繼承朱的先生博施濟眾、澤被桑梓的遺願,捐獻巨款興辦留隍一系列民心工程建設,籌建“廣東留隍鹿湖惠仁寺”就是其中一個。建設惠仁寺,是弘揚真善美,促進社會和諧的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大善事。
惠仁寺
歷史悠久 地靈人傑
留隍鎮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部,豐順縣東北部。毗鄰潮州、揭陽兩市;縣內與湯坑、潘田、黃金、小勝、潭江五鎮接壤。留隍古稱萬江,相傳南宋末代皇帝趙昺南逃時,曾在萬江古廟求神庇護,躲過元軍追兵,取“萬江古廟可留皇”而得名,後為避元朝耳目,將“留皇”二字加上“阝”旁成“ 留隍”,名稱直沿至今。
全鎮總面積428.23平方公里。轄溪北、溪南、蓮塘、上灣、市郊、環市、西洞、富足、高華、黃寨、砂湯、黃沙坑、上圍、九河、葛布、田站、錫坑、庵坑、大坪、仙豐、志揚、志南、新美、長林、新埔、口鋪、小東、石九、西山、崬下、黃砂田、蔗溪、茶背、上南、下南、金崗36個行政村和萬江社區。2009年全鎮共有19886戶,964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5.3人。
留隍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韓江疊浪,群巒滴翠、良疇獻瑞,四季常青,這給留隍鎮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留隍形勝,歷史悠久,教化早開,文脈綿延,據史籍記載,早在春秋戰國,留隍地域屬百越地;漢時,隸屬南海郡揭陽縣;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揭陽縣城曾設於此,11年後才遷揭陽玉窖村(今揭陽榕城)。留隍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保留著悠遠古風,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著許多文物勝跡。全鎮被列為豐順縣文物保護單位有九處,主要有融“江、史、榕、廟”於一色的萬江古榕廟;集民間信仰、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天后聖母宮;具有潮客特色的圍龍屋篤慶堂;清翰林大學士鄭家蘭故居太史第等。還有新石器時代的拱厝盤遺址,宋代萬江古城寨遺址,元、清時期的龜山古墓群等。“萬江古八景”之萬江古廟、庵堂佛燈、硿鏘響石、埔徑盪藤、橫渡秋風、媽宮香火、橫居寶塔、軍塘魚筏,曾是聞名遐邇的勝景。
留隍鎮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人文資源充裕,代有英賢,卓爾不群。在歷史長河中,先後湧現出明、清祖孫三代文林郎-----東留朱氏開基祖朱曰騰,清進士、知海陽縣朱顯瑞、候補道朱孔璋;守備蔡風;知縣譚益盛;縣教官朱鳴玉;達濠營守備連旭;清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鄭家蘭。民國時期廣東省第四軍軍務長陳勵吾,將軍陳勉吾、鄭宗可。現代愛國民主人士鄭顯芝。當代舉世聞名的醫學界精英、著名傳染病專家朱師晦,醫學家劉國普、鄭健生,教授級電子專家朱漢章;還有知名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鄭亮蔭、魏茂軒、鄭紹玄、林炎炮等一批賢人名士。在今天,留隍人在海內外的各界人才更是層出不窮,燦若星河,光昌桑梓。
倡導慈善 興建佛寺
留隍地處蓮花山中段與鳳凰山、釋迦崬之間,東北部和西南部群山環抱,千峰挺秀,是鎮域主要山地;中部溪谷平疇,崗陵起伏,特產豐富,產溪、九河溪、蔗溪、鳳凰溪等縱橫交錯的河流匯入滔滔韓江,直奔南海,留隍大橋飛架韓江兩岸,車水馬龍;江面上碧波瀲灩,舟棹如梭,崇山夾岸,古樹參天,清泉噴涌,銀瀑飛瀉。青山綠水相映生輝,是一幅色彩斑斕綺麗的天然畫屏。
一代又一代的留隍先民,用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美化著留隍。新中國建立後,政通人和,萬象更新。迨改革開放,古鎮崛起,生機盎然。韓江兩岸,群英踔厲;海外赤子,桑梓鄉賢,亟思報效,共襄留隍騰飛。留隍鎮人民積極探索“綠色崛起”的發展新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使全鎮經濟社會呈現穩定向上的良好勢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文化教育加快發展,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和諧安定,走出了一條在青山綠水中迅速發展的創新之路。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多年來,已故的老游擊戰士,原梅州市政協委員、“南粵慈善家”朱的老先生惠澤桑梓,善舉樁樁,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公益福利事業傾注了萬分的熱情和愛心。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先後設立了“豐順縣朱的劉慧英教育助學基金會”,“豐順縣留隍鎮朱的劉慧英慈善教育基金會”,“紫琳慈善基金會”等,成為豐順縣開展慈善教育活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此善舉深受豐順人民的尊敬和稱頌、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許。
樂善好施,扶困濟貧,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美德。慈善作為一種體現人類高尚品行的事業,在今天更引起黨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及重新認識,認為發展社會慈善事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主要任務。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把發展慈善事業提升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2005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溫家寶總理的《政府的工作報告》寫進了“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民眾互助活動”,這標誌著中國慈善事業春天的到來,慈善事業將春風化雨滋潤著神州大地。
“輝煌德劭山河壽,桂馥蘭馨到處栽”。傑出鄉賢、著名企業家朱拉伊、朱孟依、朱慶伊仨兄弟,素承庭訓,秉承祖德,長期以來慨解仁囊,興學育才,推廣文教;濟貧恤孤,安老扶殘,造福人群,譽飲八方。他們以家族式親情承擔中國式道義,沒有炫耀,只有責任,沒有巔峰,只有傳承;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的開始。悠悠歲月,滔滔韓江,見證了朱氏仨兄弟用大愛書寫的許多美麗動人的篇章。今天,朱氏仨兄弟為了實現朱老先生的遺願,再繪留隍騰飛的宏偉藍圖。這是留隍歷史上捐資數額最為巨大、令大地煥彩、山河增色的一系列民心工程的愛心義舉,留隍人民大受鼓舞,從心底對朱氏仨兄弟充滿敬佩和感激之情。這是建設留隍千載難逢的新機遇!
籌建佛教口鋪惠仁寺是留隍建設宏偉藍圖之一,擬建於留隍鎮口鋪村,口鋪村有4個自然村,共有625戶,2927人,山地面積5242畝,2009年被評為“梅州市生態村”,該村人傑地靈,資源豐富,潮客風格古民居“篤慶堂”坐落於此,還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縣重點工程項目東留溫泉度假村、豐順縣第二人民醫院和孤兒院、敬老院落戶該村。該村按照科學規劃部署,正著力打造集“生態、旅遊、醫療、保健、宗教”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活勝地。該村鄰近有豐順縣重點保護文物“萬江古廟”,是一處信教民眾活動場所,先後曾維修多次,但由於該廟座落於韓江邊,且處在鎮區,終年香客不斷,紅男綠女,善男善女,紛至沓來,熱鬧非凡,時有交通堵塞的情況發生,加上規模狹小,已不能滿足留隍鎮及粵東地區等周邊信教民眾的宗教生活需要,是形勢所需。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眾多信眾的認真籌劃下,2009年,口鋪村擬定在該村鹿湖坪新建一座規模較大的“惠仁寺”,並設立“佛教口鋪惠仁寺籌備小組”,報請上級宗教部門審批。2010年4月12日,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覆,同意設立惠仁寺,由釋彰榮兼任籌備組組長。籌建惠仁寺工作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惠仁寺規劃占地100多畝,背倚鳳凰山,面臨韓江水,地形地貌優美,融秀色山川之中,碧波與峰巒相映成趣,是個萬山當戶立,一水接天來的佛門聖地。迨寺院落成,伽藍堅固,堂宇輪奐、氣派非凡,巍峨壯觀,佛光普照,福國惠民,利樂眾生;不僅為留隍頻添勝景,而且成嶺東之佛門聖地,更是粵東地區的佛教活動中心,為大師高僧傳播佛教,指導大眾修行、求究竟圓滿的智慧幸福、真善美慧人生的美好課堂。
佛光普照 大愛無疆
佛教發源於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東漢初經西域傳入中國。天竺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第一次到中國傳教,在洛陽建起了白馬寺,是中國佛教之始。以後,佛教逐漸於中國儒家的宗法思想合流,在中國廣為傳播。隋朝以後,形成五台、峨眉、普陀、九華山四大聖地。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類哲學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其佛力不可思議。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淨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教進入中國之前,中國已是具有發達的思想文化傳統的國家。在佛教與中國儒、道傳統文化的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儒、道、釋三教調和的思想潮流。使三教融成一體,成為中國特有的文化基礎。
在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慈善文化的積澱是比較深厚的。對於佛教,更有其慈善思想資源,在佛教的教義、教規和佛教道德中,有許多內容,如“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為個人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上報四眾恩,下濟三途苦”、“廣種福田”等等,其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慈善思想與理念,主要是慈悲情懷、布施理念、福田思想和報恩精神。
中國佛教徒實踐佛陀遺教,進一步發揚光大佛教的慈善思想,倡導“利生為事業,弘法為家務”,形成了中國佛教濟貧救苦、廣作饒益的優良傳統。特別是禪宗六祖惠能提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和後來懷海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則後,更以實際行動實現了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佛教供奉的最高偶像佛主,相傳他在深山中靜坐6年,最後“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釋迦牟尼又稱如來)的“成熟有情,莊嚴剎土”的思想。20世紀20年代初,太虛大師提出了以佛法改善人間社會為宗旨的“人間佛教”,並建構人間佛教的理論體系。
“人間佛教”即以人而超佛、即世間而出世間、以出世間的精神人世間為宗旨,以建設人間淨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理想,因而更加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的地位和作用,且把從事慈善事業作為弘揚佛陀精神,實現人間佛教理想的重要法門和途徑,顯現出“以人間為依止,以慈濟為方便”的佛教發展新模式與新特點。建設人間佛教,指出了懂得依佛法行慈善和事業,功德更圓滿;搞慈善事業,表明人已經有了向善之心;若能信佛、學佛、明了佛法而行慈善事業,“有限的福德”頓成“無量功德”。在“人間佛教”思想影響下,一批有影響的佛教慈善機構蔚然興起,佛教的慈善事業由此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發展並日益走向現代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社會不斷進步,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發展模式,長短互補。而且,“慈善”一詞已從過去的“行善”、“施捨”提高到“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它藉由金錢的捐助和其他服務,來提升人類的福祉。”(《大美百科全書》“慈善事業”條目釋義)的高度。朱拉伊、朱孟依、朱慶伊仨兄弟,率先垂範,高舉“提升人類的福祉”的旗幟,倡設慈善機構惠仁寺,大力繼承佛教“關懷社會,回報社會”的優良傳統和人間佛教的積極人世情懷,廣興慈濟事業,嘉惠群生。此為社會之楷模,將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慈善事業。
創建惠仁寺,讓吉祥、慈善與仁愛的佛教文化深入人心,有助於創造和平共處、相親相愛的社會氛圍,引導眾生向上、從善,從而使人們身體更加健康、心情更舒暢、生活更幸福;社會變得更和諧、更文明、更美好,所以,這是一件利國利民、功德無量的善事。一方倡議,萬方支持,希望海內外各界人士,特別是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人們慷慨解囊,共襄盛舉,隨喜功德、愛心無價。當佛寺開光之日,即萬民受蔭之時。
最後,殷切希望熱心慈善的人們攜手同行,把社會建成人人有善心,個個做善事,溫馨和諧的社會。
“惠仁寺”籌建宣傳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