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裝飾雕刻

情書裝飾雕刻

此雕像是用砂石雕鑿的,高約95厘米,現藏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

印度的佛教雕刻在表現女性美時所創造的標準三屈法(即頭部向右傾斜,胸部向左扭轉,臀部又向右聳出。全身構成節奏感強烈的S形曲線,以加強女人體的魅力。此稱為三屈法),至中世紀時已成普遍的規律,並在職業石匠中成了不可逾越的定型法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書裝飾雕刻
  • 年代:公元11世紀
  • 原屬印度
  • 起名原因:少女低頭疾書,似在寫信
簡介,到了11世紀,寺廟雕刻開始出現兩種傾向:,第一種是,第二種,

簡介

【名稱】 情書裝飾雕刻
【類別】雕像石刻
【年代】公元11世紀
【原屬】印度

到了11世紀,寺廟雕刻開始出現兩種傾向:

第一種是

寺廟上的裝飾雕刻越做越多,裝飾手段越來越繁縟,然而每一個雕像或浮雕的尺寸卻越來越小。此類寺廟比較典型的有卡朱拉候(Khajuraho)與普婆奈斯瓦爾(Bhubaneswar)寺廟,阿布(Abu)山的旃(Jain)寺廟以及12世紀興建的南部哈勒比德(Halebid)的候夷莎羅斯補羅(Hoysalasvara)寺廟等等。其中有一座寺廟的檐壁腰線竟裝飾了兩千多隻大象雕刻,這還不算上千個其他雕像和浮雕像。如此密集的雕刻裝飾正是印度教在泰密爾人的王朝統治下的一個特點。其次,雕刻的技藝也越求精細。每一尊小雕像可成為獨立的藝術品,比例勻稱和諧,玲瓏剔透。遠遠看去就象嵌滿了精雕細琢的珠寶。

第二種

傾向是與宗教內容關係不大的題材增多了。雕刻家們在這些題材上顯示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並巧妙地在寺廟裝飾中加以表現。這一尊《情書》就是其中之一。它是11世紀卡朱拉候寺廟裝飾雕刻中最富情趣的一件世俗性雕像。
這是一個青年女子像。形體雖按規範法加以扭曲並有些誇張,但她的臉部表情十分嫵媚。少女低頭疾書,似在寫信,故稱之為《情書》。女雕像的身軀突破了原來的三屈法,使動勢更加生活化,因而也更有現實意味。在她身邊那個小孩,則依偎在她身前,仰起頭注視著她的表情。這種裝飾雕刻在奧里薩派中比較罕見(另一尊與此相對,題稱《母子》,也是一個世俗化題材)。它體現了印度雕刻藝術的新境界,即最大限度地表現人類的生活美,並賦予它以詩意。這在印度的宗教藝術中是一大突破。 世俗題材的雕像一般在木雕作品中多一些。在寺廟石雕裝飾上則較少見。因而這一尊也就顯得十分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