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減輕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種不良的情緒和行為。以及由些產生的種種軀體症狀,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早期康復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志護理
  • 媒介:語言、表情、姿勢、態度
  • 目的:早期康復
  • 作用:增強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
特點,要點,護理方法,五志過極,意義,

特點

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都不是無動於衷,而總是表現出一定的情感。例如,喜愛和厭惡,高興或悲傷,愉快或憂愁,振奮或恐懼等。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雨後青山分外明。”人在高興的時候,不論做什麼事,都會感到稱心如意,精神百倍;而 在悲哀之時,會感到一切無望,心灰意亂,認為周圍事物都死氣沉沉,甚至傷心墜淚或絕望。 中醫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心情和情緒亦稱為“七情”。在正常情況下,是人體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若外界各種精神刺激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過長,造成情志的過度興奮或抑制,則可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臟氣機失調的病證。如《靈樞・・壽夭剛柔》所說:“憂恐憤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
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點
1、情志致病損傷五臟 《醫學正傳》指出:“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情,七情通於五臟: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憂思通脾,恐通腎,驚通心肝。故七情太過則傷傷五臟……。”說明情志變動可以損傷內臟,其中首先是心,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內臟又有不同影響,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喜傷心,憂傷肺,怒作肝,思傷脾,恐傷腎,”但一般說,情志傷髒,常以心、肝、脾三髒的症狀多見。
2、情志變動影響氣機 《素問・舉痛論》云:“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說明不同情志變化,對人體氣機活動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所以導致的症狀亦各異。 反之,內臟變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變化,如《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說:“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怒,並於脾則是思,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併者也。”《靈樞・本神》中又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所以,當患病後,不論急性病還是慢性病,都可導致精神情志的變化,而情志變動反過來又可導致臟腑功能進一步紊亂。
可見,精神與情緒因素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後有很大的關係。正如《素問・經脈別論》中說的:“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凡激怒、憂鬱、焦慮,特別是對 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懼憂慮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壞的方向發展。反之,保持開朗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戰勝自己疾病充滿信心和意志頑強的人,將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說明情志護理在疾病預防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情志護理的原則和方法 中醫歷來十分重視情志致病和對疾病的影響,如《素問・湯液醪醴論》中說:“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醫宗必讀》強調:“境緣不偶,營救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故歷代醫家主張:“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凡心之病當須用心藥治才能見效。
六字訣黃帝內經宜忌篇婦孺篇情志篇六字訣黃帝內經宜忌篇婦孺篇情志篇

要點

情志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因病人角色各種各樣,心理狀態千變萬化,錯綜複雜,施護過程中難度相對較大。我們認為應以中醫因人、因時、因地的理論為指導,運用開導式、情勝式、靜式、轉移式等方法對其實施情志護理。護士應首先從病人的行為表現來進行心理評估,並針對心理評估在臨床護理、觀察與交談中注意收集病人現有的或潛在的情志因素。如癲狂的病人,其病因大多數與精神刺激有關,所以精神安慰對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應主動接近病人,態度和藹、親切、誠懇,得到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真實思想,針對主要問題開導病人。護士不應隨著病人的情志改變而
改變,應鎮定自若,不慌不忙,耐心詢問,辨證施護,善於諒解並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及時了解病人的精神狀態,予以開導,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排除一切對疾病不利的思想因素,保持愉快的情緒,儘快恢復健康。
情志護理情志護理

護理方法

熱情誠懇、全面照顧
人在患病後,常有恐懼、緊張、苦悶、悲哀等不良情緒,迫切需要新人或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照顧。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以誠懇熱情的態度去關心體貼、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語言、態度外,還應重視病室環境和病人周圍的人和事,全面進行照顧。如主動介紹醫院規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優雅舒適的病室等,使病員感到如同家裡一樣溫暖、親切和舒適,能很快安下心來接受治療和護理。 某些對治療缺乏信心而終日憂心重重的病員,可安置與性格開朗,對治療充滿信心的或治療效果理想的病員在一起,以相互開導、啟發和影響,可去憂解煩,增強其信心。
因人而異,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齡、愛好 、生活習慣、經濟情況和病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護理。
(1)新入院病人,由於環境陌生和生活不習慣,心情多顯緊張或有憂慮,擔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學習,對治療有恐懼感。護理人員應主動介紹有關情況,幫助解決其疑慮和困難。
(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準備,而產生悲觀和憂傷 ,尤須耐心安慰和開導。講清情志對疾病治療的影響和利弊,使其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情志護理情志護理
(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壓力大,考慮生活、工作和預後。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做好生活護理,實事求是地講解疾病治療的難易和規律,也可請治療效果好的病人進行現身說法。對住院時間長而思念新人的病人,儘可能請家人多來探視,以解思念之情。有條件亦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娛樂活動,以豐富生活內容和怡情悅志。
(4)對易發怒生氣的病人,更應耐心,注意態度和語氣,待其情緒安定後再慢慢進行勸導和安慰。
正確運用開導法
開導法,就是通過正面說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情況,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視。 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語言是一種非常實際而又十分廣泛的信號。語言的刺激比其它任何刺激要嚴重得多。尤其是醫護人員的語言對病人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內經》中的語言開導法,包括解釋、鼓勵、安慰、保證等內容。《靈樞・師傳》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待,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所謂告之以其敗,是指向病人指出產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視疾病認真對待之,如不及時治療,就會貽誤病情;所謂語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與醫者很好配合,告訴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醫囑服藥,病是可以治癒的;所謂導之以其所便,則指告訴病人如何進行治療和調護的具體措施,懂得自我調養的方法;至於開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極的情緒,給以一定承諾、保證,以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以上開導法,可運用於情志護理實踐。通過開導法的運用,可解除病人不良的情緒,從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氣機條達,氣血調和,臟腑氣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五志過極

中醫還有關於"五志過極","以其勝治之"的情志治療方法 即"恐勝喜"、"悲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在護理上也可適當用之。

意義

中醫認為,七情活動與臟腑氣血有著密切關係,活動喜悅適度,可使氣機條達,營衛調和,經脈通利。如果七情太過,失去制約(突然或長期持續性刺激超出人的耐受限度)即成為致病因素,使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內經》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不同的情志變化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疾病。但人體是統一的整體,七情傷及一髒則病氣累及他髒。由於情志的異常波動,而導致機體發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加重或急劇惡化。如有高血壓病史者,往往因過度惱怒而肝陽上亢,發生眩暈,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語,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現代生理學心理學研究證實,情志活動與直接控制人體生命活動和物質代謝的大腦邊緣系統有密切的關係。高興、歡欣、愉快等積極的情緒能提高整個神經系統的張力,提高腦力、體力、機體的耐受力,使各個器官功能協調一致,增強人的抗病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