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認知

情境認知強調學習、知識和智慧的情境性,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境認知
  • 套用學科:心理學
概念,重要性,作用,啟示,情境認知和教學技術,

概念

情境認知是一種解決學生在保持和概括知識時存在困難的方法 。學習者使用概括的方法,有助於將知識從一種情境遷移至另一種情境。情境學習環境允許學習者在“需要的時候能複述有關的信息”。
情境認知賦予學習以意義,促進知識向日常生活情境的遷移,它因為提供真實情境的現實體驗而豐富了學習過程。Choi and Hannafin (1995) 認為有四個關鍵的概念和情境學習環境的設計密切相關,它們是:情境、內容、激勵和評估。
1、 情境(context)
情境是學習真實發生的環境、地點和場所。基於個人的經驗,學習者能使用一系列的方法順利的完成情境中的工作。正是有意義的資源和有目的的活動促進了問題解決,同時也促成了學習向真實情境的遷移
2、 內容
內容是學習者習得的具體概念。概念、活動和情境對學習過程至關重要。當學習植根於內容時,學習者比較容易將知識運用於真實的日常情境。
3、 激勵
激勵有助於學習者內化知識。換句話說,激勵能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和自我糾錯能力”。激勵的方法有模仿、輔導、指導、協作和提供建議。
4、 評估
基於情境的評估測試有很多的用途,因此,採用適當的評估形式來管理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很重要。評估應該側重認知發展而不是有關領域的評價(evaluation)。換句話說,評估應有挑戰性,而且也應複雜。評估的方法包括自我參照、檔案袋評價和繪製概念圖等。

重要性

學習和理解本身與人類日常活動是分不開的(Wilson, 1993, p.71).學習是基於被教知識的具體境脈(context) 。換句話說,學習內容的境脈(context)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者在學習中所參與的活動也很重要。 如果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是解決日常生活世界的問題,那么他們必須介入日常生活之中。
為了理解知識、獲得知識,學習理論強調在信息、學習者和環境之間建立聯繫的重要性。將適當的信息聯繫起來是教師和學習者的責任。如果學生在使用具體的程式時, “怎么用”和“為什麼要用”之間建立了聯繫,那么,他們就能夠將這些信息存儲起來作為知識網路的一部分,而且還能和其他知識建立聯繫。相反,如果學習者學習的是那些脫離有意義情境(context)的事實知識,他們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也是沒有意義的。當個人和環境建立聯繫以後,知識就是主要的學習結果了。總之,“知識是情境化的,是其發展和使用著的活動、情境(context)和文化的產物”。

作用

情境認知的主要作用是允許學習者將新知識運用於真實的日常情境中。“學習是個性化的、 內部的智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以習得並且存儲,以備日後自由地運用於任何環境之中”。為了達到這一點,將個人和環境聯繫起來很重要。情境認知鼓勵學生動手去做而不僅僅是記憶一些事實性的信息,也鼓勵高度組織的思維技能。同時,它也關注學生的進步。情境學習也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方法,將獨特的情境概念化。

啟示

很多的學習者有將正式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問題解決的體驗。對有些學習者來說,從現有的信息中得出結論是很難的,而且將這些已有信息運用於日常的真實生活情境也很困難。學習者的學習有時僅僅停留在“談論某個東西而不是去做諸如解決真實問題的事情”。

情境認知和教學技術

正如教學技術者所認為的那樣,“我們的目標是搞清楚成功學習的潛在原因,並套用這種發現來試圖找到一些方法以形成一些教學方法”。教學技術者需要弄清學習者和環境之間的聯繫。使用情境認知的方法之一就是給學習者提供能夠模仿和觀察的模型;另外一個方法就是鼓勵學習者參與問題解決,這很有可能產生一些問題提問。
情境認知認為:人的活動和環境是相互建構的整體,而不是相分離的實體。因此,學習是不能脫離個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