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來高速公路

恩來高速公路

湖北恩施至來鳳高速公路(恩來高速公路)位於湖北省西南部,路線全長86.135公里。投資估算77.49億元,與湖南龍山至吉首高速公路相接,是陝西安康至湖北來鳳高速公路(安來高速公路G6911)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恩施至宣恩段與恩施至重慶黔江高速公路共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來高速公路
  • 開工時間:2010年12月18日
  • 建成時間:2014年12月26日
  • 起點: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
  • 終點: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馬家園鄂湘界
規劃詳情,技術標準,建設規模,項目區特點,路線走向,重難點工程,互通式立體交叉,

規劃詳情

2010年12月18日,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椒園鎮,恩來(恩施到來鳳)高速公路開工典禮隆重舉行。工程起於恩施譚家壩,與滬渝高速公路譚家壩互通相接,向南經六角亭、芭蕉、椒園,於宣恩縣西南方設宣黔樞紐與宣黔高速公路相接,再經兩河口、匠科、高羅、當陽坪、李家河、來鳳縣翔鳳鎮,止於湖北來鳳縣馬家園鄂湘界,與湖南龍山至吉首公路相接。本項目是陝西安康至湖南吉首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是《2009-2012年湖北省高速公路行動計畫》中的匯流排之一,2009年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是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對於改善鄂湘陝渝之間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我國中、西部的溝通與聯繫,促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加快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恩來、恩黔高速公路建設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與“中部崛起”戰略的需要;是完善與加密國家高速公路網和湖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需要;是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開發與利用項目沿線地區自然、旅遊資源的需要;是加強陝南、渝東、鄂西、湘西地區溝通聯繫,促進恩施成為武陵山區交通樞紐的需要;是完善區域綜合運輸網,構建州縣“兩小時交通圈”的需要;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

技術標準

根據本項目工可研究報告結論及批覆意見,本項目採用設計速度80km/h的4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其主要技術標準見下表,其他技術指標按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執行,並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要求。
項目建設技術標準
序號
指標名稱
技術標準規定值
本項目採用值
1
道路等級
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
2
80 km/h
80 km/h
3
整體式路基24.5m,分離式路基12.25m
4
110m
5
平曲線一般最小半徑
400m
640m
6
5%
4.7%
7
最小豎曲線半徑(一般值)
凸型
4500m
12000m
凹型
3000m
9000m
8
荷載標準
公路-Ⅰ級
9
特大橋1/300、其他橋樑和路基1/100

建設規模

本路段推薦線全長86.135 km,其主要工程量如下表:
項目
單位
數量
路線里程
km
86.135
路基土石方
m
9017915
路基防護及排水
m
705894.3
路面(不含互通匝道及橋隧)
1000m
869.186
特大橋
m/座
1921/2
大橋
m/座
21004.8/58
中橋
m/座
188.7/2
涵洞
78
特長隧道
m/座
3300/1
m/座
4340/3
中隧道
m/座
3493/5
短隧道
m/座
370/1
6
m/座
341.1/5
天橋
7
通道
35
服務區
2
收費站
2
11
深路塹
75
橋隧比例
%
40.2

項目區特點

(1)地形複雜,存在不良地質現象
項目地處鄂西南低山、中低山和丘陵地區。山巒起伏,錯落有致,丘陵疊置。地貌切割較為嚴重,地形條件較為複雜。受區域構造、地層岩性、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質等條件影響,存在岩溶崩塌岩堆、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
(2)資源富集,資源保護意義重大
項目區域內資源富集。恩施州被譽為"鄂西林海"、“種子基因庫”、“華中藥庫”;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資源;更有獨特的旅遊資源,有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的自然生態環境,有五彩繽紛、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有舉世聞名的恩施大峽谷,有被譽為“神州第一漂”的清江闖灘,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恩縣七姊妹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坪壩營、鹹豐唐崖土司皇城遺址等眾多的人文旅遊資源。路線方案選定前應加強壓覆礦產資源的調查,儘可能予以繞避,工程建設應儘量不破壞自然水資源及旅遊資源。
(3)項目區山地小氣候具有多樣性,對設計施工影響較大
項目區地形複雜,山地小氣候具有多樣性,因高度的變化垂直差異比較突出,形成立體氣候,夏季災害性天氣較多,常有暴雨-強降雨出現,其中暴雨-強降雨可引發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本契約段局部海拔大於1000m,存在冰霧區。在設計中需要重點進行邊坡防護路基橋樑防、排水設計,確保,在後期施工和運營期安全管理。
(4)路線所經區域相對高差大,長大縱坡對車輛的行駛安全產生較大的影響
本項目段路線走廊帶內最低海拔在來鳳縣境酉水河處約500米,最高海拔在大匠科特長隧道進口大堰溝高為850米,路線需克服高差,部分路段平均縱坡大。方案設計應重視行車安全,儘量減少交通事故。
(5)路線與省道走廊重合明顯,交通干擾較大
本契約段路線基本與國道G209同走廊,局部與S232同走廊,受走廊條件限制,局部路段出現長路段與國道、省道連續頻繁交叉,涉及國道和省道的改線,設計過程中應搞好施工組織設計,建設期間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交通暢通。

路線走向

本項目路線起於恩施市境南側的譚家壩附近,接滬渝高速譚家壩互通連線線,並與滬渝高速恩施至利川段高速公路形成交叉;路線向南,沿國道209線布線,建仙人腳板大橋跨清江支流天橋河,經天橋、白果樹,於高洞子附近建高洞子特大橋跨乾溪河,路線向南三次跨越國道G209,經石板溪、周家灣,至苦竹擋進入宣恩縣境,後向南經白泥壩,於黃家坪建黃家坪隧道至椒園,設椒園互通與國道209線相連並通過連線線連線宣恩縣城,至倒洞塘通過宣黔樞紐與擬建恩黔高速公路相接,跨忠建河後經竹坳、陳家坡至兩河口設兩河口服務區,路線沿大堰溝布線,設大茅坡隧道至下寨,經田家灣、黃家河至高羅,沿高羅鎮東南山腳布線,設高羅互通接209國道,路線向南經岩峰塘至草坪,於甘溪村西南設隧道至當陽坪,設當陽坪互通接209國道並連線鴉來線(鶴峯縣與本項目的接入口),路線沿209國道西側展線繼續向南,經茅壩至李家河設李家河服務區,路線折向西跨209國道避開仙佛寺至來鳳境設來鳳互通連線209國道並與來鳳繞城公路對接,路線向南設省界主線收費站,於馬家園跨酉水河至湖南境,路線終點為鄂湘省界處(酉水河)終點樁號K86+135,路線里程86.135公里
主要控制點:譚家壩、椒園、高羅、當陽坪、李家河、仙佛寺、馬家園(鄂湘界)。
本項目位於恩施州恩施市、宣恩縣來鳳縣境內,連線周邊的城鎮主要有六角亭辦事處、芭蕉鄉椒園鎮、曉關鄉、高羅鄉沙道溝鎮翔鳳鎮,項目的建設將極大的帶動沿線城鎮的發展。

重難點工程

本項目重難點工程主要有天橋河大橋、高洞子大橋、石板溪大橋、忠建河特大橋、康家河特大橋、大茅坡隧道。
1、天橋河大橋
天橋河大橋位於恩施市芭蕉鄉,橋址區上跨天橋河,橋址處屬構造溶蝕侵蝕中低山峰叢地貌區,地形為深切V型峽谷,兩岸地勢陡峻,地形起伏較大,區內最大地面標高在525m左右,最低地面標高在402m,相對高差約123m。橋址區地表水主要為河流河水,寬約20-30m,水深約3.00~5.00m。
天橋河無通航要求,天橋河大橋主橋為65+120+6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方案,主橋主跨為120m,邊跨65m,主墩採用箱型空心墩,墩頂與箱梁固結。前進與後退岸引橋採用3×20m與6×20m預應力混凝土T梁。
2、高洞子大橋
高洞子大橋位於恩施市芭蕉鄉,橋址跨越一淺“V”字形沖溝及其兩側斜坡,地形較陡,橋位上跨甘溪河、巴甘公路及甘溪鎮公路。橋址區屬構造溶蝕侵蝕低山峰叢地貌區,地形起伏較大。甘溪河常年流水,為季節性山區河流,河道較寬,卵石河床,路線與河溝底最大高差達105m。
甘溪河無通航要求,為適應地形條件,滿足跨越要求,高洞子大橋主橋為65+120+6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主橋墩採用箱型空心墩,墩頂與箱梁固結。引橋上部結構採用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
3、石板溪大橋
石板溪大橋位於恩施市芭蕉鄉,橋址上跨G209和小貝河。橋址區屬構造溶蝕侵蝕低山峰叢地貌區,地形起伏較大,橋軸線經過段地面標高在468.0~586.0m之間,相對高差約118m。該擬建大橋兩側自然坡度較陡。橋址區地表水不發育,主要為坡表沖溝中匯集的大氣降水,雨季時有流水,水量大小與降水量直接相關,旱季無水。
橋址處於大溪溝向斜西翼、羊頭山背斜的東翼,地層主要為三疊系下統大冶組(T1d)灰岩。
為適應地形條件,滿足跨越要求,石板溪大橋主橋採用65+2×120+6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主墩採用整體式雙薄壁空心墩。前進與後退岸引橋採用3×40m與8×40m預應力混凝土T梁。
4、忠建河特大橋
忠建河特大橋位於宣恩縣曉關鄉,橋址上跨忠建河,橋址區屬構造溶蝕浸蝕中低山峰叢地貌;為四級岩溶剝夷面;受清江一級支流(忠建河)切割,地形起伏較大,微地貌為“V”型峽谷,河谷兩岸為峰叢、孤峰地貌。大橋軸線經過地段地面標高在550~828m之間,相對高差約278m。橋址區北側約300m有S232省道與外界相連,交通條件較好;而南側橋台處無公路,交通條件差。
橋址區地表水主要為忠建河河水。河床寬約85m,勘察期間水位標高在550.30m左右,水深15~20m;水位隨季節性及龍洞水庫蓄水水位而變化;根據調查資料,橋址處最高洪水位標高在557.60m。忠建河兩岸地表水不發育,主要為大氣降水沿坡面匯流至忠建河中。地表水對擬建橋墩基本無影響。
橋址區大地構造位於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即恩施~鹹豐臺褶帶的東南部,具體位於宣恩對稱向斜東南翼。
為適應地形條件,滿足跨越要求,忠建河特大橋主橋為52+123+420+123+52m鋼桁加勁梁雙塔斜拉橋,主塔塔柱的形式為“寶石”型,主梁採用鋼桁梁型式。引橋上構採用40m預製預應力混凝土T梁,先簡支後結構連續。
5、康家河特大橋
康家河特大橋康家河特大橋位於匠科東北角,上跨康家河,橋址區屬構造侵蝕剝蝕地形地形切割較深,溝谷呈“V”型,河流彎曲多變,地勢較為險要。大橋軸線經過地段地面標高最大高差約165m,路線與河谷高差80米以上的區域達300米。
為適應地形條件,滿足跨越要求,康家河特大橋主橋為65+120+120+6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箱梁按分離式路基寬12.0m設計,單箱單室結構。主墩需採用雙肢薄壁空心墩,墩頂與箱梁固結。引橋上構採用40m預製預應力混凝土T梁,先簡支後連續-剛構。
6、大茅坡隧道
大茅坡隧道隧址區位於獅子關斜歪向斜西北翼、核部及東南翼。隧道區屬構造溶蝕侵蝕中低山峰叢地貌區,主要出露志留系下統龍馬溪群、中統羅惹坪群、上統紗帽群的砂、頁岩;地形起伏較大,山脊多呈尖棱狀,山體西南側坡面寬緩,東北側山體陡峻,多為陡崖,凹凸相間;溝谷深切狹窄,呈“V~U”字型,兩側山坡較陡,覆蓋層薄,剝蝕作用較強烈。隧道所穿越地面最大高程1337.4m,洞身最大埋深503.8m。
大茅坡隧道為分離式隧道,隧道全長3295米(以右線計),屬特長隧道。左幅隧道起訖樁號為ZK46+750~ZK50+045,進口端採用削竹式,出口端採用端牆式;右幅隧道起訖樁號為YK46+730~YK50+035,進出口均採用端牆式。隧道設定人行橫洞5處,車行橫洞4處,採用燈光照明,機械通風。

互通式立體交叉

根據《工可報告》,結合沿線城鎮分布、路網規劃、交通流向分布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在充分考慮被交道路等級、交通量分布,公路收費,以及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後,本項目共設定互通式立交6處,即譚家壩互通、椒園互通、宣黔樞紐、高羅互通、當陽坪互通以及來鳳互通。除宣黔樞紐為Y型互通,其餘均為單喇叭互通。
1、譚家壩互通
譚家壩互通設定於恩施城區以南的譚家壩,距恩施市城區3km。譚家壩互通既是滬渝高速恩施南部出口(建設一級公路連線線進入市區),又是本項目的起點位置,本項目是未來恩施市南側的主要幹線通道。此前恩施市往南主要通過國道209線往湖南,通過省道椒石線往重慶,其中國道209線和省道椒石線在恩施市至椒園為共用段。本項目是溝通滬渝高速和包茂高速的連線線。滬渝高速和包茂高速在重慶市區通過城市環線連線、在湖北荊州市和湖南吉首通過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和杭州-瑞麗高速公路連線。期間東西相距700km,通過本項目的溝通從而連線成高速公路網,才更好地發揮高速公路網的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鄂西南渝東南及湘西、貴北的發展。譚家壩互通與椒圓互通相距23.1km。
2、宣黔樞紐
宣黔樞紐位於宣恩縣曉關鄉楓林包西側,交叉樁號YK33+976.316,主要服務於恩來高速和恩黔高速交通轉換,與曉關互通相距13.046km,與高羅互通相距27.55km。
為保證兩條高速公路之間各轉向交通的快速連線,各轉向匝道均採用直連或半直連匝道,同時結合轉向交通量和地形條件,恩施黔江方向匝道採用較高技術指標,平曲線最小半徑採用150m;恩施黔江方向匝道技術指標稍低,平曲線最小半徑採用120m。兩個方向均能滿足60km/h設計速度要求,同時為減少次交通流向交通對主交通流向交通干擾,次交通流向匝道(C匝道)從右側併入主交通流向匝道(A匝道)。
受地形限制,互通只能利用楓林包西側狹窄山谷布線,互通採用三層,為減少ZK33+500~K33+700左側山體開挖,B匝道上跨主線,C匝道下穿主線和B匝道,D匝道採用較大半徑靠右側山邊布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