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繁體字

恢復繁體字

恢復繁體字是2009年全國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由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的議案。主要問題集中在三點,美觀、方便、正統性,其中前兩點為文化因素,第三點則政治意味較濃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恢復繁體字
  • 外文名:Restor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 提出人潘慶林
提案簡述,提案原因,反對觀點,贊成觀點,

提案簡述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

提案原因

一、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里有個“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二、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
三、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台灣將繁體字稱為“正體字”,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大陸造成政治壓力。

反對觀點

廢簡復繁郁鈞劍觀點
2009年3月10日,針對“廢簡復繁”觀點,郁鈞劍對媒體朋友詳細講述了他們2008年兩會他們對繁體字提案的主要思想:去年他們21位委員提了一個繁體字提案。那是個“關於國小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對於今年有的委員有關恢復繁體字的提案,他認為,有點過。提出的是用整個繁體字去取代簡體字,這與他們的提案是兩回事。
郁鈞劍委員他強調,“我們提案的中心是知曉繁體字,必須要知曉!”
郁鈞劍認為,其實很多網友誤解了我們的意思。知曉繁體字與取代簡體字有根本區別。
他以學校教學為例講述道,例如,在教給學生認識“山水”的時候,在告訴孩子“山”字寫法的時候,應該同時告訴孩子們“山”字的來歷,告訴他“水”字的來歷,即教給孩子從象形文字到繁體字簡體字的演變過程。這對孩子學習不難,更加形象地學習並了解歷史,同時還教給了孩子們的審美和藝術的靈感。這些對以後很有好處。這些不是教授可以教出來的藝術,孩子們感覺到“山”和“水”的來歷,很形象、意會。這種教學方法不是簡單的學“字”。
郁鈞劍委員說,最能夠集中體現漢字文化的繁體字現在許多人都不認識了。為何?
他認為原因是多方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因素和時代的背景。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了在學校中增設繁體字教育的重要性。
郁鈞劍從小受家庭的影響練習寫字,並逐步了解了一個字最早是什麼樣的,後來又是怎么發展到現在的樣子。這種方法就是學習中國文化、了解文化發展脈絡的過程。
郁鈞劍委員說,繁體字教學是要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簡體字的同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字曾經是這么寫的。我不是要用繁體字取代簡體字,也不是要去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繁體
字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你即使不去使用它,你也要知道。
這就是他們提案的實質問題。並非網友們所誤解的意思。

贊成觀點

恢復繁體字
1、對於割裂傳統文化一說,專家們多持不同見解。駱玉明說,繁體字與古代典籍有天然的親切聯繫,但傳統文化的割裂並不僅僅是簡化字的原因。寧稼雨則認為,大師們之所以不願用簡化字,是因為研究的內容非常專業,也因為長期浸淫其中,有根深蒂固的感情。
2、全國政協委員趙麗宏承認,繁體字的確從結構上體現了漢字之美,在書法上人們常常喜歡使用繁體字,但這並不意味著簡體字粗糙,實際上,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轉變很多都是有根據的,有些是中國古代已經廣泛使用的歷代簡化體,有些則是利用草書楷化。“比如簡體字的‘盡’字,繁體字非常複雜,現在的‘盡’就是由它的草體書法轉化而來的,類似這樣的字還有很多,這種轉變簡而有據,並非粗製濫造。”因此趙麗宏認為,與其廢除簡體,恢復繁體,不如兩者並存。簡體字繁體字同時存在並沒有矛盾,簡體字繼續使用下去,但學校教育中可以增加繁體字的識字教育,年輕人能看懂繁體字就行。
3、作為一種語言,少不了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但是,文字更多是作為文明的載體而存在,對於文明而言,假如沒有積澱,缺乏延續,文明甚至都無法形成,更遑論發展了,假如文字的跳躍式的革新,使得後人都無法識得前人文字了,那文明的延續當然是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當繁體字依舊是承載中國文明的主要載體時,當以繁體字記載的浩瀚文獻中還蘊藏著很多現代文明也尚未破解的奧秘時,當歷史、中醫等學科不得不去繁體文字中搜尋線索時,繁體字顯然不能也不應該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出。或許有人會說,繁體字完全可以讓那些有需求的專業人士去研究,而不必去占用所有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當繁體字的普及教育徹底消亡時,我們怎能期望對繁體字一無所知的學生會願意選擇從事與繁體字密切相關的專業研究呢?至於因此而增加的課業負擔,其實倒不必過分擔憂,繁體字完全可以無縫的遷入到語文課的教學之中,甚至可以大可不必列入考試內容,只需學生們有個印象,不至於見到繁體字如見“天書”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