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相關性胃腸道感染

性病相關性胃腸道感染是指通過性接觸傳播,由細菌、原生動物及病毒感染或機會感染引起的一類胃腸道疾病。它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由性接觸直接傳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腸道感染;另一方面是感染性疾病後,機體抵抗力下降所致消化道機會性感染。腹瀉是愛滋病的主要表現之一,可伴腹痛或腹脹;細菌性感染可急性起病,出現發熱、噁心及腹瀉症狀。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由細菌、原生動物及病毒感染或機會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腹瀉,腹痛或腹脹,發熱,噁心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性接觸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引起性病的病原體包括淋球菌、梅毒螺旋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女性直腸淋病可來源於自身泌尿生殖道,通過灌腸或肛溫計感染或直接從陰道傳播,但絕大多數直腸淋病由肛交感染。梅毒螺旋體、HIV等所致胃腸道症狀主要繼發於性病本身,口肛接觸者可互相傳播沙門菌、志賀菌、腸道阿米巴病、鏈球菌或空腸彎曲菌等,引起消化道症狀。

臨床表現

1.愛滋病的消化道表現
腹瀉是愛滋病的主要表現之一,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和熱帶地區。小腸性腹瀉呈水樣便,主要見於並發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等孢子球蟲、小孢子蟲感染者,其中隱孢子蟲感染所致的腹瀉易持續較長時間而轉為慢性過程。結腸性腹瀉呈黏液或膿血便,主要見於並發阿米巴腸病、菌痢和巨細胞病毒性腸炎、鳥型分支科菌感染,病變多在小腸和直腸,表現為發熱,腹瀉和消瘦;亦有表現為Whipple綜合徵者,男性多見,呈間歇性腹瀉,糞便呈泡沫狀,量多、惡臭,偶有遊走性關節痛、紫癜、淋巴結腫大及多發性漿膜炎,抗結核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可緩解症狀。腸道真菌性炎症腹瀉頻繁,大便常呈菜綠色,黏液膠凍狀,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真菌,抗真菌治療可暫時緩解症狀。
2.性傳播的感染性腹瀉
原蟲感染者胃腸道症狀無特異性,表現為腹瀉,可伴腹痛或腹脹;細菌性感染可急性起病,出現發熱,噁心及腹瀉症狀。
3.淋病
多數口咽淋病無臨床症狀,僅少數出現咽喉痛,患者可發生化膿性扁桃體炎、口腔炎、舌及頰黏膜潰瘍;直腸淋病無特異症狀,部分患者有直腸燒灼感,肛門瘙癢,血便或黏液便,甚至有腹瀉。
4.梅毒
口腔病變最常見於唇部,亦可見於舌、口腔黏膜及扁桃體,表現為無痛性圓形潰瘍性病變,即下疳。此外,肛門直腸也可見下疳,經2~4周后原發病灶可自愈,此後3周~3個月則會發生Ⅱ期梅毒,胃黏膜可廣泛受累,臨床上可出現腹痛,不伴噁心的嘔吐及非厭食性消瘦。
5.病毒性感染
常見者為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Ⅰ型單純皰疹病毒主要累及口腔,表現為吞咽痛,厭食及發熱等;Ⅱ型單純皰疹病毒主要累及肛門,可表現為肛門直腸疼痛伴分泌物,也可出現腹瀉或便秘。與腸黏膜表面接觸的性行為可傳播多種病毒,包括肝炎病毒,A型肝炎在男性同性戀中發病較高,乙型和C型肝炎可通過各種性行為傳播。

檢查

1.HIV病原學檢查
2.免疫缺陷實驗診斷
3.機會感染的病原學診斷
臨床懷疑性傳播的感染性腹瀉,應檢查糞便常規、寄生蟲及糞便培養。對於直腸炎患者,應取肛門分泌物或經直腸鏡取樣進行淋球菌、單純皰疹病毒、支原體或衣原體分離培養,血清學實驗可用於梅毒、衣原體和病毒性肝炎的診斷。
根據消化系症狀與體徵的提示,相應採用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超音波檢查及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實驗診斷技術,對消化系感染部位或性質及腫瘤的診斷均有實際意義。

診斷

結合消化系統症狀與體徵,詳細詢問性行為方式,有利於臨床判斷及選擇相應的實驗室檢查。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的診斷應結合病史、體檢及實驗室資料綜合分析。

治療

1.愛滋病
(1)病毒治療  齊多夫定、去羥肌苷、司坦夫定、拉米夫定。
(2)抗感染治療  ①沙門菌、志賀菌  用環丙沙星或氧氟沙星;②空腸彎曲菌  給予紅黴素;③藍氏賈第鞭毛蟲  給以甲硝唑;④溶組織阿米巴  使用甲硝唑;⑤貝氏等孢子蟲  用MX-SMX治療;⑥糞類圓線蟲  用噻苯噠嗪;⑦隱孢子蟲  用巴龍黴素或阿奇黴素直到腹瀉停止。
(3)對症及支持治療  如果腹瀉脫水,給予口服補液鹽(0RS)液或腸外營養,補充電解質;每次大便不成形可服用十六角蒙脫石1~2袋,十六角蒙脫石的服用應在服用其他藥物90分鐘之後。
2.淋病
口咽及直腸淋病對抗生素常產生耐藥,一般可採用頭孢曲松肌內注射,多西環素口服,療程為1周。如果患者因過敏反應或妊娠而不能用四環素類,可改用紅黴素口服,連用1周。
3.梅毒
I期梅毒推薦的治療方案為:苯唑西林肌內注射;對青黴素過敏的非妊娠患者,可用多西環素口服;妊娠患者可使用紅黴素口服。中晚期梅毒的治療:苯唑西林肌內注射;也可使用多西環素或紅黴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