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各有分

性各有分是西晉郭象用語。他認為人“非如瓦石止上於形質”(《莊子。達生注》),而是有性。然“性各有分”(《齊物論注》)。窮達貴賤各異,或為君主臣妾,或為庖人尸祝。“各有所尚,而更相御用”(同上)。社會由此才有“尊率先後之序”(《天道注》)。並以宿命論的觀點,提出人的性分,乃先天賦了,“大性所受”(《養生市注》),即由“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寓言注》)的“命”所決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各有分
  • 定義:西晉郭象用語,他認為人“非如瓦石止上於形質”(《莊子.達生注》),而是有性
  • 出處:《莊子。達生注》、《齊物論注》
既受之後,則至死不易,“知者守以待終,而愚者抱愚以至死”(《齊物論注》),人只能順其命,適其性。安其分,“雖復宅求,猶不顧毀脊而自安其業”(同上)。進而由相對主義立論,主張自足其性,認為如果“以形相對,則大山大丁秋毫”(《齊物論注》),確乎物有大小。壽有長短,人有貨賤。但“若各據其性分,物貸其極。則形大未為有餘,形小不為不足。奇各足其性,則秋毫不獨小其小,而大山不獨大其大”(同上),資賤窮達的差別,也就不復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