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是2020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美、李秉濤。

基本介紹

  • 書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
  • 作者:趙美、李秉濤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 頁數:229 頁
  • 定價:28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03064693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雲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簡稱怒江州)位於滇西北崇山峻岭之中。橫斷山脈的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和雲嶺山脈、擔當力卡山脈巍峨聳立;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條大河穿越州境,由北向南奔騰而下,形成怒江大峽谷“三江併流”奇觀。
  複雜的地形地貌、特殊的自然環境,使怒江州成為一個多民族聚居之地。全州有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白族、彝族、景頗族、藏族、納西族、傣族、回族、漢族等22個民族居住。
  除傣族、回族、漢族外,怒江州內的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等9個少數民族均為氐羌系的民族。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我國陝西、甘肅、青海等西北省區氐羌民族的先民沿橫斷山脈形成的河谷通道,不斷遷徙南下,帶來富有我國西北風格的氐羌文化,在雲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類型中,滇西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就是氐羌民族的先民們創造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中的長條形石斧、長方形的雙孔石刀就是新石器時代的氐羌文物。
  從現有考古資料來看,怒江州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進入青銅時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中所發表的若干青銅實心銅斧和鉞應該是商代青銅器。在雲南青銅時代文化區系中,怒江州屬滇西北地區青銅時代文化,書中的弦紋銅鉞與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的商代弦紋銅鉞造型、紋飾均十分接近,是同一文化的同類器物。螺旋紋柄的銅劍是滇西北和洱海地區富有特徵的青銅兵器。
  總體來看,怒江州石器、青銅器數量不多,但很重要。這些文物證明了雲南少數民族的先民們從石器時代以降數千年來,世世代代就生活、繁衍在祖國西南邊疆這片崇山峻岭之中,對北連祖國西藏,南鄰中南半島緬甸的怒江州而言,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怒江州館藏的民族文物頗具特色,由於1949年以前,怒江州內各民族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的民族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有的民族處於封建社會的農奴制階段,有的民族如獨龍族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社會階段。這樣,怒江州內就保留了一批頗有特色的民族文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館藏文物研究》中的木質碗、杯、盒、盤、勺、瓢、臼、桶等生活用品,就是那一時期怒江州少數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

圖書目錄

前言
石器
石斧
石錛
石刀(石鐮)
石鑿
石針
石墊
青銅器
銅斧
銅鉞
銅劍
銅箭菔
銅矛
銅鐓
銅飾
銅鈴
陶器
陶釜
陶罐
陶鍋
陶火鍋
蒸酒器
承酒器
冷凝缽
祭箭筒
木器
木缸
木桶
木罐
木甑子
木瓶
髹漆木瓶
木盆
木盤
木盒
木碗
木撮箕
木杯
木勺
木瓢
木臼
木臼、木杵
木鈴鐺
木號
木嗩吶
達比亞
木酥油桶
木背水桶
木掏金船
木蒸酒器
油板
木盛漆桶
木耙
弩弓
木溜板
打麥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