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現新聞

怎樣發現新聞

《怎樣發現新聞》是200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潘堂林。本書主要解析了近百件新聞發現案例的幕後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怎樣發現新聞 
  • 作者潘堂林 
  • ISBN:10位[7216019814]13位[9787216019811]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9-1 
本書特點,編輯推薦,作者簡介,本書目錄,
怎樣發現新聞

本書特點

全國首本新聞發現學著作《怎樣發現新聞》,專攻新聞腦、新聞眼、新聞鼻。曾獲湖北省新聞論著一等獎。

編輯推薦

書中解析中外近百件新聞發現案例的幕後故事,生動展示一條條新聞線索從幼稚到成熟、一個個新聞選題從粗放到精品的演變過程,既是新聞新手速成新聞行家的入門讀物,也是新聞高手心靈碰撞的參照讀本;既為大學講壇豐富了新聞教學備課資源,更為傳媒業外人士揭開一件件社會重大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作者簡介

潘堂林,湖北公安人,高級記者,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
作者新聞生涯從鄉村通訊員起步,1974年高中畢業躬耕田壟時即開始在報刊電台發表作品。1982年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分配到長江日報社,歷任工財部、要聞部副主任和北京記者站站長、政文部主任,1993年5月任長江日報副總編輯,1999年4月調任武漢晚報總編輯,2001年9月任武漢晚報社社長。
在二十餘年職業新聞崗位上,作者以敏感發現新聞見長,采寫、發現及編輯的作品十餘篇(次)獲中國新聞獎(全國好新聞)、六十餘篇(次)獲得省級以上好新聞獎,發表論文四十餘篇。1997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通訊《140萬雙襪子的命運》是他從槍斃的新聞線索中發現、策劃的新聞精品。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武漢市優秀專家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本書目錄

第一章 沒有發現就沒有新聞
新聞名篇“遲到”作證——發現是事實轉化為報導的關鍵
歷史名作遲發25天——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三失發稿良機——沒有人發現,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發生的任何奇蹟永遠成不了新聞
《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先前是短訊——媒體報導有兩重境界
教科書沒有這樣的分類,記者編輯卻時常這樣分類——“兩重境界”背後是新聞業務的兩個級別段——操作境界不同,一篇表揚稿引出輝煌之作
焦裕祿是怎樣發現的——新聞與事實猶如照片與姑娘
新聞與事實的關係是新聞學的一個基本問題——最先發現事實不一定最先發現新聞——獲得報導線索不等於發現新聞——新聞素材不一定能被每一個人所感應
擅長發現才能當名記者——發現是對事實傳播價值的識別
什麼是新聞發現——筆下功夫不強也能當出色的記者——記者不能僅當材料“訪員”——“共同興趣”是新聞發現的鑰匙
《華盛頓郵報》怎樣選發里根遇刺照片——發現是對事實宣傳價值的判斷
僅用“共同興趣”辨析新聞素材遠遠不夠——找出被報導事實隱含的體現政治主張和宣傳導向要素,是新聞發現的重要內容
不善發現的編輯不是好編輯——發現貫穿新聞生產全過程
“後道工序”是重要新聞“發現場”——新聞發現8種表現形式——編輯貴在“識貨”
《羊城晚報》後發制人——新聞競爭實質是發現的較量
站在人家肩膀上“做大”——沒有發現的策劃是無效策劃——百萬美元購買詹姆斯的“魔鬼”
勃蘭特一跪天下知——懂發現有助於領導者成功
西德總理的驚人“秀”——罵出來的“官正形象”——司令員火線識英雄——善發現者出特色——有故事才能有名氣——“公眾形象”的負效應見習生何以共同困惑——寫什麼比怎么寫更重要
“新聞科班”的強與弱——實踐中最需要的課堂上講得太少
第二章 從哪裡發現新聞
中國記者獨特的新聞源——開掘‘會議富礦”
記者接觸最多的場合是開會——跳出會議程式,切脈“公眾興趣”——品味報告“插話”,關注“即席發言”——會議材料是“線索庫”
讀報讀出《苦樂年華》——拼搶“第二落點”
抓新聞像“淘金”——“第二落點”比本領——5000雙舊皮鞋的訴說——看報比較新聞“五法”——捕捉已有報導關聯因素——留意同行不經意之處
……
第三章 怎樣提高發現能力
第四章 新聞發現十五法
第五章 我所經歷的大獎發現
第六章 新聞發現力自我測驗
附錄一:新聞再發現的魅力(作者指導的碩士生畢業論文)
附錄二:讀者眼中的《怎樣發現新聞》(上、下篇)
附錄三:新聞發現力自我測驗試題答案解析及考評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