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身經

念身經

念身經又名:身觀念處經,佛經《中阿含經》第81經。講述的是:佛陀游化於鴦發國境之中,與大比丘眾一起前往阿那尼的住處。當時有很多比丘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內,共同討論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習身觀念處詳加分析、廣為解說,強調要予以觀察思惟,強調要加以修習守護。在一心專注之下善加實踐念住。佛陀說修習身觀念處有大果報,能得到清淨法眼,能看見聖諦真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念身經
  • 出處:《中阿含經》第81經
  • 又稱:身觀念處經
  • 類型:書籍
文言文譯本,白話文譯本,

文言文譯本

念身經
中阿含長壽王品念身經第二十(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游鴦祇國中。與大比丘眾俱。往詣阿和那揵尼住處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缽。入阿和那而行乞食。食訖。中後收舉衣缽。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往詣一林。入彼林中。至一樹下。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爾時。眾多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共論此事。諸賢。世尊甚奇。甚特。修習念身。分別廣布。極知極觀。極修習。極護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說念身有大果報。得眼.有目見第一義
爾時。世尊在於宴坐。以淨天耳出過於人。聞諸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共論此事。諸賢。世尊甚奇。甚特。修習念身。分別廣布。極知極觀。極修習。極護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說念身有大果報。得眼.有目見第一義。世尊聞已。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詣講堂比丘眾前。敷座而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向共論何事耶。以何事故集坐講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諸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共論此事。諸賢。世尊甚奇。甚特。修習念身。分別廣布。極知極觀。極修習。極護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說念身有大果報。得眼.有目見第一義。世尊。我等向共論如此事。以此事故。集坐講堂
世尊復告諸比丘曰。云何我說修習念身。分別廣布。得大果報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惟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行則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臥則知臥。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寤則知眠寤。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木工弟子。彼持墨繩。用拼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士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如是比丘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學一切身息入。學一切身息出。學止身行息入。學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猶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摶。水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猶如山泉。極淨澄清。充滿盈流。四方水來。無緣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湧出。盈流於外。漬山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猶青蓮華。紅.赤.白蓮。水生水長。在於水底。根莖華葉。悉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於此身中。以清淨心意解遍滿成就游。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猶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從頭至足。於此身體無處不覆。如是比丘於此身中。以清淨心意解遍滿成就游。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後亦然。如後前亦然。如晝夜亦然。如夜晝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顛倒。心無有纏。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觀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猶如有人。坐觀臥人。臥觀坐人。如是比丘觀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謂此身中有發.毛.爪.齒.麤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搏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猶以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大麥.小麥.大小麻豆.菘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隨住。隨其好惡。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謂此身中有發.毛.爪.齒.麤細薄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摶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猶如屠兒殺牛。剝皮布於地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觀身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觀彼死屍。或一.二日。至六.七日。烏鴟所啄。豺狗所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見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如本見息道骸骨青色。腐爛食半。骨鎖在地。見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如本見息道離皮肉血。唯筋相連。見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如本見息道骨節解散。散在諸方。足骨.膊骨.髀骨.臗骨.脊骨.肩骨.頸骨.髑髏骨。各在異處。見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複次。比丘修習念身。比丘者。如本見息道骨白如螺。青猶鴿色。赤若血塗。腐壞碎末。見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比丘隨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斷心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則知上如真。是謂比丘修習念身
若有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彼諸善法盡在其中。謂道品法也。若彼有心意解遍滿。猶如大海。彼諸小河盡在海中。若有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彼諸善法盡在其中。謂道品法也
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猶如有瓶。中空無水。正安著地。若人持水來瀉瓶中。於比丘意云何。彼瓶如是當受水不
比丘答曰。受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空無水。正安著地。是故必受。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猶如有瓶。水滿其中。正安著地。若人持水來瀉瓶中。於比丘意云何。彼瓶如是復受水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彼瓶水滿。正安著地。是故不受。如是若有沙門.梵志。有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猶如力士。以大重石擲淖泥中。於比丘意云何。泥為受不
比丘答曰。受也。世尊
所以者何。泥淖石重。是故必受。如是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
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猶如力士。以輕毛鞠擲平戶扇。於比丘意云何。彼為受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毛鞠輕闡。戶扇平立。是故不受。
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猶人求火。以槁木為母。以燥鑽鑽。於比丘意云何。
彼人如是。為得火不
比丘答曰。得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以燥鑽鑽於槁木。是故必得。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終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猶人求火。以濕木為母。以濕鑽鑽。於比丘意云何。彼人如是。為得火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以濕鑽鑽於濕木。是故不得。如是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十八德。云何十八。比丘者。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一德。複次。比丘堪耐不樂。若生不樂。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二德。複次。比丘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三德
複次。比丘生三惡念慾念.恚念.害念。若生三惡念。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四五六七德。複次。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游。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八德
複次。比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九德。複次。比丘三結已盡。淫怒痴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十德。複次。比丘五下分結盡。生於彼間。便般涅盤。得不退法。不還此世。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十一德
複次。比丘若有息解脫。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身作證成就游。而以慧觀知漏.斷漏。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德
複次。比丘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十八德。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此十八功德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白話文譯本

念身經(身觀念處經)
根據漢譯中阿含經卷第二十
漢譯中阿含經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台灣曾銀湖寫成現代語體
我聽說是這樣:
有一段時間,佛陀游化於鴦祇國境之中,與大比丘眾一起前往阿(上和下心)那揵尼的住處。那時, 夜過天明,世尊著衣持缽走入阿那聚落去乞食。吃過飯後,收拾衣缽,盥洗手腳,肩上攜帶著尼師檀(坐墊)
走入樹林中,在一棵樹下,鋪好坐墊,盤起雙腿而禪坐。
當時有很多比丘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內,共同討論此事:「各位,世尊非常奇特,就修習身觀念處詳加分析、廣為解說,強調要予以觀察思惟,強調要加以修習守護。在一心專注之下善加實踐念住。佛陀說修習身觀念處有大果報,能得到清淨法眼,能看見聖諦真理。」
那時,世尊在禪坐後,以超越凡夫肉耳的淨天耳,聽到比丘們在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內,共同討論此事:
世尊聽到之後,於過午時分,就從禪坐起身,前往講堂,在比丘眾的前面鋪好座位而坐下來。
那時,世尊告諸比丘:「你們剛才一起討論什麼事呢﹖為了什麼事情而集合坐在講堂呢﹖」
諸比丘就報告說:「世尊,我們在吃過飯後,集合坐在講堂,共同討論此事:
世尊,我們剛才就是一起討論此事。因為此事才集合坐在講堂。」世尊又告諸比丘:「為什麼我詳細分析、廣為解說修習身觀念處,乃至得大果報呢﹖」
當時,諸比丘報告世尊說:「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權威,法是由世尊所開示宣說的。希望世尊說明,我們聽聞之後就知道廣大的意義。」
佛陀便說:「你們仔細聽,好好憶念著,我當為你們分析它的意義。」當時諸比丘就接受教導而聆聽著。
佛陀說:「比丘要如何修習身觀念處呢﹖比丘在走路時知道走路,站立時知道站立,坐著時知道坐著,躺著時知道躺著,入睡時知道入睡,睡醒時知道睡醒,半睡半醒時知道半睡半醒。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寧靜專注的心意),那么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為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正確地了知進、出,善於觀察分別自己屈、伸、俯、仰,舉止活動的程式。穿帶袈裟、衣缽時,行、住、坐、臥時,眠、寤、語、默時,都要正確地了知。
【念住善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如果生起惡、不善的念頭,就以念住善法來對治、切斷、熄滅、制止它,就像木工師傅和木工徒弟,他們使用墨斗和準繩來標記木材,再以銳利的斧頭加以修裁令它端直一樣。比丘生起惡、不善的念頭時,就以念住善法來對治、切斷、熄滅、制止它。
【念住呼吸】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牙齒上、下相接著,舌頭抵著上齶(註:靜坐時的口腔狀態),以心意來對治心意,對治、切斷、熄滅、制止。就像二個大力士捉住一個羸弱的人,隨意自在地到處旋轉、捉拿、捶打他一般。比丘就像這樣。牙齒上、下相接著,舌頭抵著上齶,以心意來對治心意,對治、切斷、熄滅、制止。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必須念住呼吸,吸入時即知吸入,呼出時即知呼出;長吸入時即知長吸入,長呼出時即知長呼出;短吸入時即知短吸入,短呼出時即知短呼出。學習認識一切身體活動與吸入的關連,學習認識一切身體活動與呼出的關連;學習認識身體活動休息與吸入的關連,學習認識身體活動休息與呼出的關連。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因為離欲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由離欲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就像工於沐浴的人,用器皿盛著澡豆(洗澡用的皂粒)和水調揉、浸漬、潤澤,普遍充滿,凝聚成一體,無處不周遍一般。比丘這樣由離欲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由離欲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子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為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由禪定而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由禪定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就像山泉一樣清淨不濁,充滿洋溢,四方涌過來的水就沒有機會流進來,因為山泉底下的水流自行湧出,滿溢而流到外面,潤澤山林,普遍充滿,無處不周遍。比丘這樣由定生喜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由定所生的喜樂無處不遍及。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為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平息喜悅而生安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平息喜悅所生的安樂無處不遍及,就像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在水底,根、莖、花、葉悉皆浸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遍。比丘這樣平息喜悅而生安樂,浸漬身體、滋潤光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平息喜悅而生的安樂無處不遍及。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於此身中以清淨心了解心意活動的整個過程,於此身中,清淨之心無處不遍及。就像一個人披著七、八尺長的衣服,從頭到腳,無處不被覆蓋著。就像這樣,比丘在此身體之中,清淨之心無處不遍及。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念住光明想,善於受持,善於意念,前後一致,前後相續;晝以繼夜,晝夜如是;上下一致,上下相續,這樣子心不顛倒,心意無所糾纏,修持光明心,心意終不被愚闇所覆蓋。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了。這就稱之為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觀察身相,善於受持,善於意念,就像有人坐著觀察躺著的人,或是躺著觀察坐著的人,比丘就像這樣觀察身相,善於受持,善於意念。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
【不淨觀】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比丘隨著此身住止之處,隨其好惡,從頭頂到腳底,觀察種種不淨的東西充滿其中。在這個身體裡面有發、毛、爪、齒、粗細的薄皮膚、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脂肪、髓涎、膽汁、小便。就像用容器盛著一些種子,有眼睛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稻穀、粟米、大麥、小麥,大小麻、豆、菘菁、芥子。比丘就像這樣,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活動,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的情況。
【四大觀】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觀察此身的各種性質,我的身體裡面有地性、水性、火性、風性、空性、識性元素,就像屠夫殺牛一般,剝皮放在地上,分作六段。比丘就像這樣,觀察身體的各種性質。在這個身體裡面有地性、水性、火性、風性、空性、識性元素。
【墓墟觀】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觀察死屍,過了一、二天乃至六、七天之後,被烏鴉所啄食,被狼、狗所啃食,火燒地埋都會腐朽、爛壞。看到之後,自行比較:如今我這個身體也是一樣,同樣會有這個現相,終究難逃這個下場。比丘這樣隨念著自己身體的變化,便會如實地認知上述情況。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原來所看到的死屍,骸骨已呈青色,腐爛侵蝕泰半,骨鎖散落在地。他如果能夠這樣保持遠離獨住、心無放逸、精勤修行,切斷心理上的各種過患而得到定心,那么得到定心之後,就能如實地了知上述的狀況。這就稱之為比丘修習身觀念處。」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原來所看到的死屍,皮膚、血、肉均已剝離,只有筋腱相連。
「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原來所看到的死屍,骨頭已經節節支解,散落在各處,腳骨、手骨、髀骨、臗骨、脊骨、肩骨、頸骨、髑髏骨(頭骨),各在不同的地方。「其次,比丘修習身觀念處時,比丘原來所看到的死屍,骨頭已經泛白如螺貝,泛青如鴿羽的顏色,赤色則如血污,腐爛朽壞如粉末。「如果能夠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各種善法,也就是道品法,盡在其中。他如果具有清淨心,了解整個心意活動的過程,就像大海,各條小河都流入海中。如果能夠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各種善法,也就是道品法,盡在其中。」
就像一個無水的空瓶子安放在地上,如果有人持水來倒入瓶中,你們認為如何﹖那瓶子是否會承受水呢﹖」
比丘答曰:「會承受的,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它中空無水,安放在地上,所以一定會承受。「若有出家修行的人能夠正確地建立身觀念處,往來遊行時充滿無量專注之心者,雖被魔王波旬所窺伺、尋求其控制之方便,終不能得逞,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不空虛而具有身觀念處的緣故。就像有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安放在地上,若有人拿水來傾倒入於瓶中,你們認為那個瓶子還會再承受水嗎﹖」
比丘答:「不再承受了,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那裝滿水的瓶子安放在地上,所以不再承受。因此,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夠正確地建立身觀念處,往來遊行時充滿無量專注之心者,雖被魔王窺伺、尋求其控制之方便,終不能得逞。
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不空虛而具有身觀念處的緣故。」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不能正確地建立身觀念處,往來遊行時很少用心的人,就會被魔王波旬所窺伺、尋求其控制之方便,而且必定能夠得逞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空虛而沒有身觀念處的緣故。就像大力士把沉重的大石頭擲到泥沼中,你們認為會不會陷入泥沼之中呢﹖」
比丘答:「會陷入的,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石頭比泥沼沉重,所以一定會陷入。為什麼呢﹖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不空虛而具有身觀念處的緣故。就像大力士把輕毛球(絮)水平擲往窗戶門扇一樣,你們認為會不會丟進窗戶門框裡面去呢﹖」
比丘答:「不會的,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毛球(絮)很輕,窗戶門扇平行而立,所以丟不進去。
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空虛而沒有身觀念處的緣故。就像有人用枯槁的木頭和乾燥的鑽子來鑽木取火一樣,你們認為那個人能取得到火嗎﹖」
比丘答:「取得到,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用乾燥的鑽子鑽入枯槁的木頭,所以一定取得到。
「若有出家修梵行的人能夠正確地建立身觀念處,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出家修梵行的人內心不空虛而有身觀念處的緣故。就像有人用潮濕的木頭和鑽子來鑽木取火一樣,你們認為那個人能取得到火嗎﹖」
比丘答:「取不到,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用潮濕的鑽子鑽入潮濕的木頭,所以取不到。
【十八項功德】
「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當會得到十八項功德。那十八項呢﹖」
(1)比丘能夠忍受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的煎熬,惡聲漫罵、木杖捶打也能忍受。身體遇到各種疾病,極為痛苦,幾乎喪命,種種不愉快的事皆能忍耐。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一項功德。
(2)其次,比丘能忍耐不愉快,若發生不愉快的事,內心終不執著。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二項功德。
(3)其次,比丘能夠忍耐恐怖。若發生恐怖的事,內心終不執著。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三項功德。
(4)(5)(6)(7)其次,比丘若生起三惡念,慾念、恚念、害念,若生起三惡念,內心終不執著。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四、五、六、七項功德。
(註:漢譯可能有誤,三件事卻列了四項功德)
(8)其次,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乃至得到第四禪成就,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八項功德。
(9)其次,比丘三結(註:身見、戒禁取見、疑法)已盡,證得須陀洹果,不再墮入惡趣,必定趨向正覺,最多再經歷七次往返於人間、天上的生命旅程,就會超越苦海的邊際,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九項功德。
(10)其次,比丘三結已盡,淫、怒、痴轉薄,證得一來果(註:斯陀含果),只要再經歷一次人天往返的生命旅程,就會超越苦海的邊際。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十項功德。
(11)其次,比丘五下分結(註:貪慾、瞋恚及三結)已盡,生於阿那含天便得般涅盤,得不退法,不還生此世間。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十一項功德。。
(12)(13)(14)(15)(16)(17)其次,比丘若有息解脫、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成就以身作證,以智慧觀察、知漏(煩惱)斷漏,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項功德。
(18)其次,比丘得如意足、天耳通、他心通、宿命智、生死智,諸漏已盡,得到無漏的心解脫和慧解脫。於現法中(此時此地)當下自知自覺,自行成就以身作證,如實地知道: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受後有。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就是第十八項功德。
「這樣修習身觀念處,這樣廣為解說者,當明白有此十八項功德。」佛陀這樣解說,諸比丘聽聞之後都歡喜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